发信人: acupoftea()
整理人: philoz(2001-04-21 07:18:56), 站内信件
|
《千年饮食》---烹饪篇(4)
(上节精彩回放:讲述了灶王爷的其人其事,介绍了“灶”的发展史。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中国炊具过去的辉煌、今日的衰落,我们是否应把遗憾留给后人?)
四、碗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老人说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的家庭经济状的好坏,有“三看”且三者合一非常之准确。老人接着说,你要一看“出门看穿衣”、二看“进门看家具”、三看“吃饭看碗具”。我想前面“两看”都不用我多言,大家都非常容易理解。但对第三看有人就觉 得纳闷了,为什么吃饭不看饭食的好坏,只看人家餐具的优劣呢?先别急着解答,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有两家人都曾请你吃过饭。先头的那一家,餐具:碗是用金、银、漆、竹合制而成且碗身是用金银薄片雕嵌而成的;筷子是用上等象牙做筷身,筷子的顶端镶嵌着用珍珠打磨成的狮子头;汤匙是勺柄用金银和制而成且刻有人手纹形,勺底是景德镇青光瓷做成的;酒杯是用金锡铸造而成的;盘子是景泰蓝加磨打制而成的,在灯光下只要每少一块食品就会增加一种颜色的光但不耀眼,据说还能增加人的食欲。就是这般餐具,要请你吃半只窝窝头,外加一杯豆浆,要你说他家穷光蛋,打死人也不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谁敢小瞧他呀。
后头的这一家,餐具:缺口的碗、裂缝的盘、断柄的汤匙、五角钱一个的玻璃酒杯、新是新但长短不一的筷子,说不定就是他家后山那片竹林里现倒现削的呢(以前我家就用过)。就这等餐具,就是请你吃“满汉全席”,你也嫌他寒碜,最后还会加上一句“打肿脸皮装胖子”。
看完上边的例子,答案也就出来了。餐具是每个家庭每个人每天必备必用的,就算先头那家人的餐具是借来的,也他才能借得来,况且被借的那家人就不怕“刘备借荆州”,他能借到也是他的能耐。而饭食是可以现拼现凑的,那家来了客人敢怠慢,再穷也要上几个好菜,后头这一家他也请不起“满汉全席”,就算请得起他的餐具也不用这等级别了。
言归正传像先头那一家人摆出的这等餐具,在古代是只有皇宫贵族、达官显贵才有资格享用的,广大劳动人民是万万不能得的,但它高超的工艺技术显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七十年代初,在西安出土的一批唐代的文物,其中饮食器皿达到二百五十件套之多。制作的工艺之高超、造型之新颖、图案之逼真,足可以代表隋唐两宋餐具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有一件名为“提梁酒壶”的摹仿皮囊,捶雕出颈系飘带、口衔酒杯,似作舞状的一匹骏马,堪称绝代之工艺。
正如欧洲一位学者所说:“中国人正在用餐具用膳的时候,欧洲人正在用手抓着食。”,据考证中国出现碗、筷之类的餐具是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而欧洲出现类似的物品是在公元前六百多年,整整比欧洲提前了四百多年。中国的古代人们在没有发明餐具的时候也是用手抓着吃,大不了用条树枝什么的插着吃。陶器的出现改善了人们的用膳条件,也为瓷器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是后话。随着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不断完善,“司母戊”大方鼎都能造出来,造出一只碗来也就不是什么大事了。
要是谈到中国餐具在先秦,有何成就能作代表的就不是普通老百姓用的盆盆罐罐了。从著名的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大量玉器中,有不少是日常用的餐具如玉盘、玉勺之类的,有些周身还雕刻上花纹更显得珍贵,那里还出土了不少用象牙做成的筷子。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的碗具有不少是用木、竹做原料,外加漆加工而成的。在中国古代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并得到以后的夏商周各朝发展光大。到了汉代人们把漆刷在经过更高工艺制成的瓷器上,新近挖掘的老山汉墓就出土了不少这类餐具。
当然,说到瓷器能让国人为之骄傲,外国人为之垂涎的。当数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其中明清时的青光瓷最为有名,每一出工艺都巧夺天工。说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工艺的发展史,代表了近现代中国的陶瓷工艺的发展史一点也不为过。如果说中国烹饪的菜是电脑的软件的话,那么中国的陶瓷餐具就是电脑的硬件。一件精美的餐具上面的名菜佳肴让人吃起来,既饱了口福又饱了眼福。那就有必要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景德镇陶瓷的近现代发展历程。据《天工开物》中载:“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广产也。”明代的景德镇陶瓷在元代的发展基础上,逐渐成为中国制瓷的中心。最有代表性的青花瓷,以其高超的工艺、明净素雅的外观、着色力强和永不退色的制色工艺,成为瓷器中的主打产品。更让人佩服的是瓷器周身不仅描画了山水动植物图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而且还绘写了外国的文字,如阿拉伯文、波斯文等国文字。据专家推测这可能是中国“水上丝绸之路”的成果,这也表明中国陶瓷的“国际”性。到了清代中国的瓷器发展到达了一个黄金时代,景德镇的青花瓷器仍然是主流产品。在工艺上有很大的改进,不但色彩上更鲜艳,在造型上也更倾向于艺术化,如似铜钟的金钟杯,像鸡心的鸡心碗等,其工艺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上面所介绍的餐具的原料都很普通,说它普通不过是因为它无非是些泥、铜、铁什么的。中国的兵书上有一招叫做“出奇至胜”法,中国的能工巧匠们也深谙此道。他们想出来用玉石或植物的根茎果实制作餐具,就算是《清稗类钞、物品类》中记载了用椰子壳制作椰子杯什么的,今天的人们也会大呼“平常啦”、“普通不过啦”。但如果用动物身上的某一块骨头做成的餐具,比如说用老虎的头骨什么的,那就不得了。元代就有人把老虎的脑骨制作成虎脑杯,据元代王恽《虎脑杯》诗中描述:“制就要为元恶戒,饮余便觉谷风生。”,听了这首诗后多想能看看甚至是用它来喝杯酒,简直就神啦。
到了现当代中国陶瓷制作更是锦上添花,大家都一定拜读过叶圣陶先生的名著《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一文,在文中人们已经领略到中国陶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工艺。至于它的制作工艺的流程,叶先生已经交待得非常清楚了,我这里就不多赘言了。但有一点要指明的,景泰蓝因何而得名,是因为明代景泰年间制作得最好而得名的。
中国餐具和中国烹饪一样享誉世界,这是前人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这也是我们身为中国人最为自豪的一点。
(下节精彩预告:上几节为大家介绍的都是做饭的工具,下一节就要为大家介绍吃的了,你看看流口水了不,先别急着流。在吃之前,我们先要来了解一下平时我们吃的东西有何来历,饮水思源吗。好啦,下节见。)
作者:中一贝人
---- 天天喝茶水,活到九十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