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教育园地>>● 英语学习>>【妙语连珠】>>【精彩转载】>>《新东方的魅力(二)》

主题:《新东方的魅力(二)》
发信人: aprettymail(清脆)
整理人: fredrink(2001-04-14 17:43:31), 站内信件
(二)goal 目标

    a moments insight is sometime worth lifetime of experience. (一刻的卓识值得一生的努力) 所有的人都是凡人。成功者总被人们善良地夸张着,好像他一生下来就明白了自己的使命,而那些曾和你我一样可怜的小小愿望则被不断忽略。俞敏洪告诉他的学生,我和你一样,以前什么也没有,包括让人兴奋的理想,但是人就是这样,一生的过程就是从一点点希望做起,最后不断扩大希望。我们是凡人,但你要知道,匹夫也能扭转乾坤啊。

    1999年,俞敏洪和他的朋友们已经扭转了自己命运的乾坤,他们自己的新东方学校已经被年轻人称作“出国预备学校”,每年有近 5万学生到这里接受教育,一批批年轻学生从这里受到培训后充满自信地走向陌生的世界,一群年轻的教师在这里快乐地发挥着自己的才能,新东方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已达亿元,新东方员工的个人上交所得税在北京已名列前茅。 

    可是在20年前,俞敏洪的理想只是考上家乡江阴师范学院,从此可以不再干繁重的农活。1978年,16岁的俞敏洪高中毕业后回到家里喂猪种地,晚上在油灯下复习功课准备实现自己那个小小的理想。1979年,县里办了一个外语补习班,俞敏洪挤了进去,这是他第一次学习外语。住在30人一间的大房子里,俞敏洪的感觉就是进了天堂:可以一整天都用来学习了,可以在电灯下读书了。到了第二年春节,俞敏洪在班里的成绩已经进入前几名,到了1980年,俞敏洪在自己成绩的鼓动下,开始做起上北大的梦了。江阴师范已经脱离了他的视野,而北京大学西语系成了一个18岁农村孩子的理想。 

    这一年夏天,连考3年的俞敏洪梦想成真了。

    下一个目标呢?俞敏洪不知道。在北大,俞敏洪说他是苦苦挣扎了 5年,全班只有 3个农村来的孩子,他是一个。到三年级时,俞敏洪患上了肺结核,在住院的半年里,他身心放松地读了近 600本中外名著,这一经历让他至今仍感到受用无穷。在出院回家休学的半年里,俞敏洪一个人四处游走,一边帮人种地,擦船板,一边登山览胜。1985年,俞敏洪毕业留在北大成了一名教师。接下来是两年平淡的生活,当身旁的同学和朋友忙着准备出国留学的时候,俞敏洪才想起自己是不是也要试试?他对自己的未来做了一个简单的预计:还要 5年才可以分到一居室住房,收入一般,一年教三四十个学生,30年也不过是3000多个。这好像太不吸引人了,可是能做什么呢?除了出国? 

    俞敏洪开始在外授课。他在一家民办学校中创建了外语培训部,而且名声日隆,和那些听他演讲的学生一样,俞敏洪也在为出国留学奋斗着。1991年,他辞去了北京大学英语教师的职务,从此也告别了一种平静的生活。这一年他29岁,他的目标是挣一笔学费,然后像他的同学和朋友一样到美国留学。他的积蓄不断增加,追随他听课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直到那场寒风中不得不让派出所民警出来维持秩序的露天大讲座,俞敏洪为一个目标的清晰而再一次兴奋不已。

     “我是一个年轻人,我要有自己的事业,我要去办自己的学校。”俞敏洪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打工的学校,然后,在一间10平米透风漏雨的小平房里,开始了“新东方学校”的创业。 

    几年后,俞敏洪在欢迎新东方新学员的演讲中,当他阐述新东方校训的时候,不无骄傲地讲起创业的艰难:“新东方创办的整个过程是从一点点希望做起,最后不断扩大希望的过程。新东方最初只有10平方米漏风的违章建筑办公室,但是现在新东方有几万平米的教室和办公楼。它的发展过程是充满艰难的过程。在1993年冬天新东方成立的时候,我自己拎着糨糊桶在零下十几度去贴广告,把糨糊刷在柱子上,广告还没贴上去,糨糊就变成冰了。更要命的是,当新东方在1994年有一点发展的时候,就跟别的单位产生了竞争,一有竞争,就产生了麻烦。比如说新东方的广告员拿着广告去贴的时候,就有人拿着刀子在等着你,说你敢贴我就敢捅了你。新东方的广告员是被人捅过的,进医院缝了好几针。我最喜欢的是教书,但是假如我只教书别的都不去做,新东方也不会有发展。所以任何事情都是你不断努力去做的结果,当你碰到困难的时候,你不要把它想象成不可克服的困难。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困难是不可克服的,只要你勇于去克服它!”而新东方的校训就是:从绝望中寻找希望!

    办手续,租教室,投入全部积蓄购置设备,贴广告,疏通各种关系,一年十几次和妻子为重新寻找一个住处而奔波。在筋疲力尽中,新东方终于迎来了第一批学员。只有13人,但是这13人给俞敏洪带来了欢欣和鼓舞。在回想后来遇到的困难时,生性乐观的俞敏洪都当成了一种有意思的回忆。比如那个冬天经常停电的晚上,俞敏洪发给每个学员两支蜡烛,灯灭了,蜡烛点燃了,窗外寒星闪烁,教室里烛光摇曳,俞敏洪笑着说:“你们看,这样的困难我们根本不怕,只要我们这样面对,以后还有什么事情能让我们绝望吗?”

    新东方就这样发展着,壮大着。1994年,俞敏洪已经投入了20多万元。这时出国留学的机会也来了,但是出国留学已经脱离了他的视野,他的眼前是一个更为诱人的教育大市场。新东方在北京已经是一个响亮的牌子,几千名学员挤在新东方的教室里,他们带来了信任带走了鼓励,在新学期开学前飞向美国和加拿大的航班上,新东方的学员不期而遇已成了家常便饭。

    这时候,俞敏洪说:“我有了一种感觉,我觉得自己是一块料了。” 

    俞敏洪不仅要做一个教师,一个校长,他还要做一个教育家。


----
花儿为什么谢了呢?
我的热恋的爱把她紧压在我的心上
因此花谢了


琴弦为什么断了呢?
我强弹一个她不能胜任的音节
因此琴弦断了!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