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山城故事>>★ 茶余饭后龙门阵 ☆〖网友个人文集〗★>>xbx512769( 迎风而立 )>>回乡偶记之清明会

主题:回乡偶记之清明会
发信人: xbx512769(迎风而立)
整理人: lkem(2001-04-09 13:22:36), 站内信件
                          清明会
      回乡正值清明节,城里的人在这时候,常常是到公墓.陵园去送上一枝鲜花,借以缅怀逝去的亲人。其过程,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点去郊外踏青的意味。而在乡下,这一过程,却要严肃和庄重得多。首先,是要先用白纸剪成各种花纹的长条,于长条中间用红纸一束,这在我们那里称为清明吊,将其插于坟头;其次,是要准备一些故去的人爱吃的东西,以小碟盛之,再备一瓶白酒,供于坟前;其三,燃两炷香,放一挂鞭炮,烧几叠纸钱,再说两句思念的话,以表哀思。整个过程之中,是不容许有半点不敬的。而在乡下,为了去坟前凭吊,往往要走半天的路,这本身就提升了这件事的份量,让人不得不慎重对待。
      当然,这倒并不是说城里的人对逝去的人不敬,这只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不同而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一差别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过清明节,在乡下,还有一个与城里人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清明会了。
      清明会,顾名思义,就是清明节时的聚会。在我们那里,一般来说,同姓同宗族的人每年清明节都会有一个聚会。同宗族的人会选出本族的族长,这必须是德高望重的人才能胜任,然后再从族人里选出有名望的,能服众的人组成理事会,再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定出族规,用以约束族人的行为。平常如果宗族里有些什么矛盾争执,只要没有达到以法律来界定的尺度,往往都会通过宗族内部调节,而双方当事人也常常会心服口服。这只是宗族里族长,理事会的日常工作的一种,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编篡族谱,这要从本族的有据可查的历史查起,并要力所能及的考证,以确定无误。然后再一代一代的根据血脉关系续下来,有主干,有分支,不禁包括直系血亲,还衍生至旁系血亲;除了介绍这种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还有本宗族大事记,比如某朝某代某某人中状元,某年某月某人又当了省长什么的,如此一本族谱,谓为大观,细细阅来,还真是令人感叹。再有一件事情,就是举行清明会了。
      清明节将至,族长便召集理事会,约定开会时间,然后便通知族人。清明会的费用原则上都是由族人分摊,也有一些家境好的自愿多出一些财力物力,家境差一点的便出人力,所有的开支都有明细记录。于是,开会的那一天,族人们都会赶到约定的地点,在一个开阔的平坝上,男女老少,都是同姓,见面都是一家人,脸熟的一见面就开聊,不熟的便先问字辈,然后照规矩称呼,年纪小的很有可能是长辈,年纪大的说不定只是一个晚辈,不过称呼归称呼,尊老爱幼是早已写进了族规的。开会了,族长往往先是回顾去年的一些值得一提的大事,然后是安排一些来年的事情。在会上,有时还要由大家来评议一下在任理事们的表现,或是解决一些未能解决的争端。接下来,便是聚餐,几十桌人在一个平坝同时吃喝,其场面可说是十分浩大的。叙一叙家常,开两个玩笑,斗一斗酒令,一来一往之间,人们从不认识到认识,从认识到了解,感情得到了增进,彼此的血缘关系得到了认同,从而更让人们有牢牢的团结起来。
      当然,现在的宗族观念并不象以前那样,宗族之内什么都是族长说了算,不管是不是违法。现在的宗族会更多意义上是维系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有时,还能通过约束族人的行为来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每年的清明节,常常见到报道说台湾同胞回大陆来追思祭祖,也常常有海外的侨胞回来认祖归宗,从这一点来说,通过宗族会的联系,还能促进祖国的早一步统一,果真如此,那就真的太好了。
     


----
 ┌££¤¤¤¤¤££┒
Ⅹ≈≈≈迎风而立≈≈≈Ⅹ
   ★★原创作品★★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