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xaoxian(猎人)
整理人: belleling(2001-03-26 18:41:13), 站内信件
|
铜鼓岭景区
===========================================
位于文昌市龙楼镇,以铜鼓岭为中心。铜鼓岭绵亘20多公里,是海南的最东角。主峰海拔338米,有琼东第一峰之称。三面环海,地貌奇特,植被繁茂,景区有神调、和尚屋、尼姑庵等古迹,有仙殿、仙洞、风动石等景点。
风动石高3米多,重约20吨,上贺下尖,风吹能动,摇而不倒。海风吹来,微微摇晃,呼呼作响,千万年来,历经沧桑,多少个12级台风也汪能把它吹倒,故得名“风动石”。
俯瞰西南岭脚,绿草坡上一片岩石造型千姿百态,极为奇特,酷似草地上的一群羊,或俯首吃草,或昂首观云活生生一同牧羊图。传说,风动石是牧羊女变的,岭脚的3650块石头是羊群变的。
在岭上,登高远眺,南海碧波,水天一色,海上舰艇游弋,渔帆报讯,群鸥翱翔;岭下月亮湾海滨沙滩宽阔,松软细白,海湾重叠千层,波峰泛银。朝北望去,宝陵河像一条飘带柔曼地飘然入海,银色沙滩蜿蜒远伸,漫无尽头。远眺岭西内陆,青浪如海的椰林掩映着一个个村庄农舍,一道道狭长的水田带绕丘环坡,好一派南国田园风光。
铜鼓岭不仅景观秀丽,而且自然资源丰富,有名贵的檀香木、多种药材、矿产、珍禽异兽。岭上的鹧鸪茶,为野生茶叶,冲泡色清可口,消滞解劳,能治四时感冒。近海盛产龙虾、鲍鱼、海胆等。
文昌孔庙
===========================================
始建于北宋订历年间,明洪武八年(1375年)迁址于文城镇文东里20号,总面积3300平方米。它是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最具特色的古文化旅游点之一,被誉为"海南第一庙",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孔庙大成门前立有孔子得教像一尊,大成殿内设有孔神龛、神像、神牌、四配十二哲神位、皇帝玺印、匾额、楹联,祭器文全。还增设了孔子箴言名家书法碑林,北京、山东孔庙、孔府、孔林图片展览、孔子本十二弟子图谱、孔子对迹图、文是进士碑等。恢复了祭孔活动,举办“文状元”、“"理状元”、“少年文状元”大奖赛,重振兴教助学之风。
文昌孔庙以它古色古香的明、清两代建筑工艺和启蒙益智的儒家文化氛围,深深地吸引着莘莘学子、海外华侨和国内外各界游客。
邢宥墓
===========================================
位于文昌市文敦镇铜斗村的铜山南面,坐北朝南,是邢宥与夫人林氏异穴合葬墓。墓占地750平方米,分前庭、阳埕、拜亭和墓穴,地面有神道、碑碣、列兽等,是一座大型明墓。
刑宥,字克宽,号湄邱。小时聪敏异常,5岁读《三字经》,10岁作《勉学诗》,14岁补文昌邑生员,26岁乡任职,后任四川道监察御史。成化二年秋,又被提拔为都察院左御史,巡抚南畿,总督兵民财赋,兼理浙江嘉湖杭三府粮储。54岁时致仕归隐。邢宥归休文昌市水吼村以后,以读书写作自娱,因此自号"湄邱道人"。邢宥为人廉洁,清代张岳崧把他与海瑞、邱浚同称为海南三贤。
张云逸将军纪念馆
===========================================
张云逸(1892-197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大将军衔,军事家。文昌市头苑镇人。他戎马一生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74年11月19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2岁。
纪念馆位于文昌县城文昌中学南面,1992年为纪念张云逸将军诞辰100周年而建。纪念馆坐东朝西,高8米,宽12米,顶分双层,饰碧绿色琉璃瓦。门楣正中镌刻着聂荣臻题的"张云逸纪念馆"6个金色大字。大门和陈列室中间是张云逸全身铜像,传神的形象尽现其大将风采。基座上面钤着彭真题写的"张云逸大将"5个金字。铜像后面陈列室展出史料照片、图表、绘画书稿实物,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张云逸光辉战斗的一生。整个纪念馆自成一体,布局严谨,馆内绿草如茵,花木扶疏,环境幽雅。
---- 到处寻找猎物----嘘!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