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ealthonor8(网上混混)
整理人: yutong(2001-03-24 14:59:26), 站内信件
|
ST海洋的漩涡吞掉了谁?
又有一家承诺“摘帽”的公司食言了,2月13日,ST海洋发布了预亏公告。与此同时,12天闪电入主ST海洋而获得市场关注的“牛津剑桥”,目前正陷入一场重组漩涡。
ST海洋的问题很多,但机会犹存。去年9月,刚刚进入新董事会的牛津剑桥国际集团董事长华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这样说。然而时隔不到半年,此话还犹在耳畔,牛津剑桥手中的ST海洋却俨然变了味道。
牛津剑桥为入主ST海洋,付出了近9000万元现金(其中6900万元用于买壳,2000多万元用于支付银行欠息),同时还为ST海洋提供了7600万元的担保。但数不清的“意外”还是出现在面前:帐面资产7亿多元的ST海洋实际上没有一块“净”资产,所有的资产都被抵押出去;账面虚假利润超过了1亿元,层出不穷的诉讼案紧随而来,原控股股东的债主不断冒出来,重组方案无法实施。牛津剑桥终于明白自己跌进了一个深不可测的重组漩涡。收回100多个图章
ST海洋的漩涡有多深?谁也没有汤炎非体会深。
作为牛津剑桥派驻ST海洋公司的副总经理,富于实务操作经验的经济学博士汤炎非原本想用3个月的时间让ST海洋走上正轨。但没想到,去年9月初赶赴厦门后就再也拔不出腿来。没有参与ST海洋前期重组的汤炎非称“自己遇到了一系列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
“ST海洋是个治理结构完全瘫痪的公司。”一个细节就让汤发现ST海洋管理混乱到了极点。该公司的重要文件凡一经领导签字、盖章即复印下发,没有文号,没有留底。他推断原负责人自己起草、自己盖章,没有存档的文件和合同肯定不少,这就为潜在的经济黑洞打下了伏笔。汤感到ST海洋决策体系混乱,规章欠缺,制度形同虚设,“还不如一个街道企业”,汤说。
“这样一个缺乏最根本制度约束的公司当时是怎样上市的?”汤炎非的疑问不断涌现。为杜绝管理漏洞,他开始加强图章管理,竟一举从下属企业收回了100多个图章。ST海洋各下属企业“诸侯经济”状态可见一斑。
海洋公司是个源于当地渔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员工多是当地四大姓渔民。公司管理层全部沾亲带故,裙带关系复杂。全公司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仅有5个人,在重组之前大学生只剩了董秘一个人。据称,原管理层没有一个真正懂经济和管理的人,4个主要领导因经济问题3个被捕,1个在逃。牛津剑桥入主后,由于人脉复杂,管理措施很难得到贯彻实施。陷入漩涡
在经历了“细节”的烦恼之后,真正令牛津剑桥大吃一惊的事情出现了。
调查发现,ST海洋其实从上市之初就处在亏损状态,1996年上市以来一直在做假帐,虚报利润超过了1个亿,2000年岁末成为证监会重点清查公司之一。“假帐问题的暴露直接制约了我们重组方案的实施。”汤炎非说。
整个ST海洋几乎就是一个空壳。据汤介绍,ST海洋产业涉及工业(包括食品、服装、无纺布、过滤布、渔网)、贸易(普通贸易和石油贸易)、旅游(该鹭台酒店和海味大酒店)及远洋捕捞业,行业跨度极大,没有一个拳头产品。其中石油公司、怡安无纺布、网厂和远洋捕捞均是亏损大户。整个公司除华顺食品有帐面盈利外,全部严重亏损。
“我刚来时,ST海洋公司高层连下属企业有多少家都搞不清。”经过几个月的摸家底工作,汤炎非发现了令人心惊的事实。ST海洋的财务实际比财务报表上反映的要严重得多。从表面上看ST海洋东有一块地,西有一处房,合计有7.1亿元的资产。但实际上找不出一块“净”资产,几乎所有的资产都被抵押出去。应收款,存货和待摊资产高达4.66亿元。
更麻烦的是几乎所有的下属企业都有关联互保。比如:ST海洋石油公司向工行贷款2800万元中的2000万元就是由华顺食品和怡安无纺布各担保一半。而石油公司的油船又为海洋集团贷款1650万元提供了担保。关联互保造成牵一发动全身,重组方想对ST海洋下属的任何一个企业进行整改都会受到制肘。整个公司没有一块可以独立关停并转和独立变现的资产。
而ST海洋还与ST九州、原谊电力(已破产)和中贸有互联担保关系。据统计,ST海洋为下属企业和其它公司提供了1.6亿元的担保。另外银行负债4.2亿元,其它负债1亿元。
汤炎非随即遇到一连串的诉讼案件。“加起来足有50多起。”令人惊诧的是,除了银行逾期贷款和非银行借贷官司之外,由于企业帐目不全、单据缺失而造成的诉讼案中,ST海洋无一例外总是败诉。汤炎非举了一个例子。中农信下属幸福房地产公司状告ST海洋欠款500万元,但ST海洋没有任何帐目表明有这笔欠款,但原告就拿出ST海洋原高层亲笔签署的欠条。鹭台大酒店一案更是匪夷所思,ST海洋属下的两家酒店以前直接掌握在公司原高层手中,其它部门无权过问。其中鹭台大酒店1998年承包给中国包装厦门公司,1999年开始改为租赁经营,酒店从未向ST海洋交过任何租金,并拖欠150余万元其它款项,无人过问。未得到任何收益的ST海洋向法院起诉,但时至今日也没有把酒店拿回来。但因被告掌握对其有利的合同,到今也没能把酒店拿回来。
更加火上浇油的是,ST海洋一笔隐瞒的400万非法集资又冒出来。“牛津剑桥有那么多钱,还这点钱算什么?”不断有人跑到汤的办公室要钱,“把我们简直当成了提款机。”
据称,ST海洋一直是厦门政府的一块心病,当牛津剑桥介入重组时,厦门方面十分积极。但鉴于公司的混乱情况,政府工作组能够向重组方提供的资料亦比较有限。
据说,1996年12月8日正式上市的ST海洋先后让3亿多募股资金和4—5亿贷款没有踪影。工作组很快就发现该公司情况无法摸清,其中最头疼是就是查账,大量的财务存根丢失,使审计数字无法避免水分。
原工作组一官员表示,工作组也很想给重组方有个详实的账目交待,可ST海洋是个连职工人数都不确切的公司,但为了不影响ST海洋摘帽,帐目不详也要加快重组。只要能够解决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医疗和养老保险以及偿还2000多万元非法集资款,就可以卖壳。据称,当时ST海洋控股股东还想以更高的条件卖壳,工作组还为此做了说服工作。
牛津剑桥的出现让工作组感到“来了一个救星。”更令其高兴的是,牛津剑桥不仅全盘接收了重组条件,而且表示可以以100%的现金注入ST海洋。
工作组2000年10月撤出了ST海洋。此后,重组就完全变成了ST海洋与牛津剑桥的企业行为。牛津剑桥方面感觉,工作组走之后,重组似乎失去了某种支撑力量。比如,光大银行遇厦门分行曾答应重组后的公司可以“还旧借新”,牛津剑桥为此还代ST海洋连本带息支付了1200万元欠款。但光大银行后来变了卦,不再为其提供贷款。入主ST海洋的牛津剑桥只能扮演还债者的角色。另外,由于ST海洋1998年虚报利润1000多万元,厦门当地税务部门要求缴所得税及滞纳金300多万元。实际该年ST海洋亏损3000多万元,并已被证监会立案查处,但要求虚假利润缴纳所得税的行动并未停止。重组教训
面对为何12天就贸然进入ST海洋的提问,牛津剑桥公司高层总在强调:不进去怎么能调查清楚的真相,假帐看10遍,也看不出问题。晚入主一个月也未必就能规避风险。但这次闪电重组的教训还是极为惨痛。
证券界人士指出,资产重组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一定要事先对重组对象进行资产状况、财务状况和决策体系的全面考察。此外,最重要是现金注入一定不能一次性到帐,重组合同一定要请专业人士来做,并签署有关条款,在对方违约及存在欺诈行为时可以按规定条款全身而退,规避风险。第三点,在进行债权和债务谈判时,当地政府和银行的承诺要专门作为重组合同的附加条款,以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而在重组公司的经营管理权益方面,一定要由控股方委派管理者把握经营方向。
牛津剑桥高层表示通过ST海洋学了太多的东西。但股民更关心ST海洋的前景,而不是重组方的经验。ST海洋会走向何方?据称,ST海洋贸易类的9家企业已全部关门,石油公司也进入停产待岗状态。牛津剑桥一直耿耿于怀的第二大股东未到位问题,也因为最近清华科技园的介入而得以解决。
ST海洋所面临的现实是:市场对ST、PT喊打的声音越来越高,如果今年再不能摘帽子,就不仅仅是变成PT的问题了。与西安飞天进行股权转让而成为ST海洋第二大股东的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会为ST海洋带来何种影响?ST海洋会变成清华科技园吗?
实际上,濒临破的ST海洋已不需要任何概念的包装,而需要踏实的业绩。视点:还有多少“ST海洋”?
遭遇重组陷阱的牛津剑桥无疑交了不菲的学费、领悟到很多东西。对此该集团核心负责人斩钉截铁地强调:ST海洋在中国绝不只是一家,至少还有几百家。ST海洋上市4年,花光了股民的钱,折腾了银行的钱,可原大股东还有最后一招:通过卖壳解决养老金、社保金和乱集资问题,安全地回了家,把一个乱摊子扔给股民。面对一个被糟蹋成这样的企业,究竟应该谁来承担责任?
为什么根子如此之差的公司却被推到了市场前沿?政府插手上市推荐,包装企业无疑为今天的市场留下了一批定时炸弹。ST海洋上市以来年年亏损,积重难返,股市无形中成为“政府包袱”收容所。
目前所有的法律对造成ST海洋重创的原控股股东都无法追究责任,制造了一种“不上市的大股东犯法,而中小股东受罚”的不公平局面,在这种环境中中小股民既使再提高投资理性也无法规避因虚假信息而铸就的投资风险。
政府在资产重组中扮演什么角色?它为什么一再鼓励和促动资产重组。原因就在于企业一垮,不仅影响到中小投资者,更要命的是使银行成为最大的输家。资产重组在中国的作用实际上未必帮助了企业自身,而是化解了金融风险。
牛津剑桥集团该负责人猜测:中国象ST海洋这样的上市公司可能超过200家,它们至少贷款了数百亿,这不是危言耸听,更可怕的是上市公司的互相担保现象在中国并不鲜见,如ST海洋与ST九州互保,而ST九州又与福建福联等六、七家上市公司互保,仅这一个互保圈中就有七、八家上市公司,他们之间的债务盘根错节,可以想见数百家公司互保金额可能会达到400——500亿,彼此牵连,一倒就会倒一大片。
12天就完成重组的牛津剑桥有了自己的心痛故事,它们碰到了ST海洋,而中国股市里究竟还有多少个ST海洋?
---- 昔日都市闲人
今日网上混混
┏━━━━┓
┃网上混混┃
┃到此一游┃
┗━━━━┛
正在努力寻找股市高手的网上混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