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elleling(灵儿)
整理人: belleling(2001-03-24 08:33:54), 站内信件
|
在海口,你很难走出那星罗棋布的酒店餐馆的重围。“喝早茶去”“下馆子去”“吃夜宵去”,从匆匆的人群中似乎可以感觉到海口人对吃的讲究。 大清早不到8点,海口市内各大小茶楼、餐厅、酒店就已食客如云,座无虚席,热闹的早茶景象直到10点多钟才渐趋冷落,中12点前后,或至黄昏时分,各餐馆酒家又再度爆棚,一批批食客比肩接踵,蚁聚而来。晚上10点多,夜市又将一天潮推向高峰。街头小餐馆、小食摊推出的小炒、牛腩、鸡饭、清补凉……各式风味小吃美不胜收,令行人驻足。
海口这个地方,天生和吃有关,“口”者,嘴巴也。若不把海口这两字当地名,就是一张大嘴巴正美美地大快朵颐,大碗酒、大块肉、山珍海味尽管吃来,一付豪爽之气。 自从成为特区以后,海口五方杂处,各地的人都来了,人丁兴旺以后,吃自然就成了问题,不是没吃的,而是怎么吃。 海南建省后,十万人才过海峡,街巷尾到处是浩浩荡荡的求职队伍,有人就动了脑筋,专门在灯火明亮的地方摆个小摊,卖水饺、卖馄饨,卖羊肉串,引来了不少囊中羞涩的热血青年。小饭摊既经济实惠,也是交流信息互通情报的交际场所;这些摆摊的也是求职者中的一员,口袋里放着文凭,有的还戴副眼镜,兴许在这之前没给家里做过一顿饭,但斯时俨然一付生意的派头,又当厨子又作伙计眼明手快之余还洗耳恭听些信息,随时准备明天洗手不干,另谋宏图大业。
林林总总的馆子中,从数量到势头最当之无愧的老大自然是川菜,有一段时间似科热不可挡。这与来海南的四川人数量之多有关系,走在大街上随时可听到川音擦身而过,有人戏言一个椰子落下来砸到3个人,其中必有一个是四川人。有这么多的家乡人撑腰,川菜自然盛极。说起川菜就不能不提一下麻辣火锅。早在1988年海府路旁就开了家专营重庆火锅的“琼州饭馆”,大街小巷,且不断推
陈出新。如在四川本土也是刚刚火起来的豆花鱼等,如今在南宝路的"红灯笼鱼庄"你也能解足馋瘾。数十种鱼食,几十味调料,连重庆来的朋友吃了也直呼"正宗、正宗!"而身边传来的又岂只是川音,食客是东西南北的人会合,就是海南话也不绝于耳。
应该说生活在海口的人是幸运的,东北的炖菜西北的面食,淮阳的清淡西南的麻辣,不出金龙路短短的一条街就能一饱口福,价格也能接受,装修亦充分体现地方色彩,颇有品味。海口人对吃的讲究已不仅仅停留在口味上,店堂的特色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不过说到讲排场上档次的宴请,还非海南主流菜粤菜不可,海口几家星级酒店,都以潮粤菜为主,生意依旧兴隆,只是普通工薪族难以问津。 在海口吃也是一种心理补偿。南下的闯海人去吃家乡菜,听一听周遭的乡音,那是一种怎样的安慰?几年前有一家东北菜馆取名"老乡",就这名字把这个店做得红红火火,没多久就成了集团,有了数家连锁店,但后来很快就悄没声了。"东北人"却是稳扎稳打,撑起了海口东北菜的半壁河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