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usugongzi(扶苏)
整理人: fslts2(2003-11-15 00:15:38), 站内信件
|
=======================
《纵横三国》之猛将如雨
=======================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可谓猛将如雨。温侯吕布、美髯公关羽、燕人张飞、常山赵子龙、西凉锦马超、雁门张文远、锦帆贼甘宁、小霸王孙策、恶来典韦、虎痴许褚,并称十大猛将。
====================
常胜将军赵子龙(续)
====================
其实赵云身为一个出类拔萃的武将,所具备的优点还不仅止于此。下面结合正史来评价一下赵云不为人注意的一面。
其一是心细谨慎。
人言“诸葛一生唯谨慎”,其实赵云的“谨慎”决不输于诸葛。
赵云当时智取桂阳,被迫投降的桂阳太守赵范摆了个美人计,要把有倾国之色的寡嫂樊氏嫁给赵云。赵云立刻起疑而有所警觉,当即义正词严凛然拒绝,后来赵范果然逃走,而赵云却丝毫不受牵连。不为一时之美色所诱,胸怀磊落而又不失谨慎,何其智也。
诸葛亮火烧博望坡,赵云生擒夏侯兰(演义里说夏侯兰被张飞一枪刺死,那是罗先生的虚构)。而那个夏侯兰同赵云是“总角之交”,从小相识。赵云便禀告刘备,免了夏侯兰一死;更举荐他作军正,却为了避免嫌疑,不把他放在自己手下。赵云处世,可谓重情重义而又明哲保身,很值得我们借鉴。
其二是高瞻远瞩。
刘备平定益州时,许多人都建议把成都的住宅和城外园地桑田分赐有功将士。独有赵云反对。他说:“从前霍去病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国贼曹操尚在,我们理应淬砺奋发,力求进取,决不是享乐的时候;而且益州人民饱受战争痛苦,也应把田宅归还他们,使他们安居乐业才是。”此等远见卓识,比之“老子出生入死,为的是什么来着”的人,相距何止千万里!
关羽兵败身死时,刘备痛恨孙权,倾全国之力,要讨伐东吴。赵云当时极力苦谏,并犀利地指出: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如果先灭了魏,孙权自然归附,不用再烦刀兵,曹丕却篡汉自立,这正是我们激励人心,伸张正义之时,应早日图关中以伐魏。若与东吴开战,兵势一交,两败俱伤,得利的只是曹丕罢了。端的是远见卓识、明白犀利。可惜刘备不听,卒至兵败身死。由此可见,赵云有洞察大局,审时度势的非凡才能,这一点更是其他武将难望其项背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赵云在正史中的形象远没有小说中来的如此撼人心魄,譬如长坂坡战役,其实是《三国演义》渲染夸大到极致的范例,三国志原文对此描写不过寥寥百字。而赵云的身份其实是刘备的主骑(相当于护卫队长),这也是刘备许多场合为什么不带关张而带赵云的缘故之一。另外赵云在五虎大将中也是排名最末,地位远远不如关张马黄,甚至比魏延也差很多。
正因为赵云的地位不高,所以他在关键时刻并没有受到重用也在情理之中。譬如刘备入主西川,让刚愎自用,看不起东吴的关羽守荆州,结果最后丢了这个战略要地,而最终使蜀国走向衰亡。其实那个守荆州的最佳人选应该是赵云。而诸葛亮时代,给纸上谈兵的马谡委以重任,让其把守街亭,而赵云只被用作疑兵之计以牵制敌人。结果上演了一出“失空斩”(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如果当时把马谡和赵云对调一下,鹿死谁手还在未定之天。所以说赵云的潜力和才能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施展和发挥,虽遇名主却在关键时候没有被用作中流砥柱,斯诚可叹也!
最后说说赵云的年纪。赵云在一般人心目中总是个少年英雄的形象,《三国演义》里也好象是一夕之间成了老将军。其实赵云年纪不但比关羽大,而且比刘备大,而小说中的刻意美化让我们忽略了他的年龄。所以在我们心目中,赵云永远是那个年轻神武、英姿飒爽的白袍将军。
赵云智勇双全,是一代名将。在《三国演义》里是为数不多的绝顶人物之一。三国诸将中,如果真要来个综合素质排行榜,赵云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还有实力问鼎三甲的,大抵就是关羽和张辽。
至于曹操、周瑜、陆逊、姜维、邓艾这些人,不属于“将”这个范畴,而是“帅”。
----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搁。可惜风流总闲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