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kem(零度心情)
整理人: zchcp(2001-03-23 23:07:56), 站内信件
|
久居都市里的人,大多对窗怀有较深的印象。不管你家的窗曾有多简陋,是木板的或是玻璃的,哪怕只是一斗小窗,每天都会为你展示一同幅幅精彩迷人的生活场景。给你的日常生活带来无穷乐趣。只有这些当时看似平常可有可无的东西离你远去之后,,你才会想到它的种种好处,发现它竟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像风像情,若有若无,缠绵萦绕,抓不住,挥不去。
记得我很久以前在外婆家那幢临街的三层楼房里。房子属于老重庆那种典型的砖木结构的民居。因地处市区上半城较高的地势,正面朝街,背对层叠起伏的楼丛和长江南岸的南山。那时城内的楼房都不高,我家居高临下的窗户视野就格外开阔,虽远离下半城的江边,凭窗却能极目江边房屋的楼顶、江上的船桅、长江对岸的渡船码头。南山顶上的文峰塔与我朝夕相对,清晨我展望一轮朝阳慢慢爬上山顶,傍晚看落日缓缓滑下山坡。月白风清之夜,在朗丽的夜空下依稀可见长江对岸黝黑起伏的山影里,盘山公路上一串串蜿蜒如豆的灯光,不管是清晨或黄昏,都能听见几声悠扬的般笛从远处的江面上传来。
因为受地形限制,那时的房子楼与楼之间纵横交错,高低相叠,邻楼的一家窗户正好与我家成斜角形,于是晾衣物时,我家伸出竹杆的那端就搭在了邻居的窗台上,由于木板条墙不隔音,邻居的家长里短也不时隔窗相闻,其实彼此家中的琐事纠纷也没什么好遮掩,毕竟都是几十年知根知底的老街坊。
街上鼎沸的市声也不时从窗外掠过。过往的车辆的喇叭声、楼下饭馆的呦喝声,路边补锅小摊的敲击声,还有物质匮乏时代排队购物的吵闹声,汇成了一曲繁杂喧哗的市井交响,我每每循声望去,窗下尽是流动的风景和忙碌的人生。
进入八十年代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兴起,东一幢,西一片的灰色高楼开始参差不齐地冒了出来。渐渐的视线变得不再开阔,窗上的风景开始变得支离破碎,但依然还能感受到春日阳光的和熙和夏天凉风的舒爽。再到后来,外婆的楼房被划入了旧城拆迁之列,永远的告别了老屋,告别了窗上的风景。
乔迁入位于十八梯的新楼,三室一厅的住房比以前宽敞了许多。但短暂的欣喜之余,心里开始慢慢滋生出某种陌生和失落,房间里的窗户虽是大且新潮的铝合金窗,但人的视线却被牢牢的定格在了对面。除了窗户就是阳台,抬头只能看见巴掌大块天。一到夜晚,家家户户都挂上窗帘,窗帘的图案带替了窗上的风景,再也没有了往日里凭窗眺望蓝天丽日,船来船往日出日落的悠闲,也欣赏不到夜晚月华如水和万家灯火阑珊的余晖。居于这种环境的城市人虽安全但却早失却了人在家中轻闲的心境。
外婆总是回忆她四十年代住过的临江的祖屋。那时江上的风景和夜晚的璀灿的万家灯火。而如今要体味这样的风光,恐怕也只有上那些为数不多的高楼旋转餐厅或豪华的滨江茶座了。
如今窗外的青山已被遮挡,江上悠扬的船笛早已被建筑工地昼夜轰鸣的声浪所淹没。再也见不到天光云彩,草木枯荣,感受不到春天的和暖,雨天的凉意。在没有风景的世界里,人们没有了凭窗的遐思。失却了亲近自然的优雅情致和诗情画意。内心的空间在一天天缩小,灵魂开始变得浮燥不安。
也许是山光水色的浸润,造就了这里的女孩子姣好雪白的肌肤和男孩子充沛豪爽的激情。也赋予了他们乐观豪和的禀性,使这座城市旺盛的人气堪称全国之首。但试想让这些在浓烈的城市风情中耳濡目染的红男绿女们长年穿行在枯燥单调的的钢筋水泥森林,每天面对那些仅靠数字符号排列的单元楼,失却了眼中那片绚丽风景的滋养,还会延续父母传承给他们的那份激情和梦想吗?
去年秋天到宜宾出差。到的那一晚下了一场到雨,闹市中三星级酒店已经爆满。人生地不熟的我们在城边的一条小街深处找到了一家文物管理部门的招待所住下,虽然这里的条件无法与星级宾馆相比,但房间却整洁,清爽,房费也特别便宜。这一夜我睡得特别安稳,全然没有旅途住店的不适。一觉醒来阳光初露,起身推开窗户有一股凉风拂面而来。我猛然发现,昨夜我们竟在无意间选择了一处极佳的位置,窗外一片山光水色,滔滔岷江和金沙江在这里奔腾会合,这里就是万里长征的起点,两岸青山郁郁,山顶白塔矗立,岸边是一大溜黑瓦相连的川南民居,一条石板小径蜿延伸向江边的渡口,好一幅秀美的临江风景!我顿时感到一种久违的亲切和心灵回归的舒畅。难怪昨夜好眠,原来梦中枕着江流,无奈果园虽好却不是久恋之家。匆匆作别心中的梦境,留在日后的记忆中慢慢回味。
窄街小巷,临江的旧屋是早已回不去了。如果再让人们搬回去恐怕也没人愿意。但不管那时条件多艰苦和不适。但那种生活的感受却真实得多,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充满了温馨,它毕竟倾注了对过去生活的种种思绪,感情,就如同窗上的风景,成了一种情结,一种永久的记忆。
城市是一种文化空间,是一本打开的书,记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光荣和梦想,期冀和抱负。城市又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氛围,生存其间的人的个性,文化心理,行为特征,精神风貌深受其制约和影响。人的质量贯穿了城市社会的多维空间,成为城市文化的直接现实。所以人们在不断
改变自己生存环境的同时,更应在营造精神家园方面不遗余力。才不致在获得满足之后又生出新的失落,陷入内心更深的寂寞。我 们惟一能做到的就是永远保持住心里的那片风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