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旅 游>>神州旅游(游记/功略)>>西北篇(陕、甘、宁、青、新)>>陕西>>西安事变旧址参观记

主题:西安事变旧址参观记
发信人: huangzifan(小黄蜂)
整理人: dannylu(2001-04-19 00:41:12), 站内信件
1936年12月12日,一件震动全世界的大事在古都西安发生:东北军领袖张学良与西北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逼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今天,人事已非,遗迹均在。蒋介石当年被追捕的地方华清池,已成了热门的旅游景点,同是西安事变的遗址,杨虎城的故居止园与张学良的故居张公馆,却是门前冷落车马稀。 

历史就在眼前 

  那天斜阳下,我先到位于青年路的止园,这里还是杨虎城的别墅,60年前他与张学良秘密策划兵谏时,好多重要会谈是这里举行。来到这座具有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大宅的门前,马上有一种”历史就在面前”的感觉,走进这个可容一部汽车的大门,那等于走进了杨虎城的世界。 


张学良  
  根据好几种关于西安事变的书籍的记载,止园是事变前夜(1936年12月11日)张良二人秘密碰头的地方。那晚,因蒋介石再次拒绝张杨二人的苦谏,绝不停止内战,还准备在第二天发布第六次“围剿”中共红军的命令。张学良当晚接到消息,他知道情势危急,于是连夜赶到止园与杨虎城紧急磋商,两人决定马上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止园紧急磋商后,两人分头召集高级军官开会,宣布行动计划及进行军事部署。几个小时后,震动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了。止园可说是这场事变的策源地。 

  这座别墅原有的院落与建筑都完整地保存下来,80年代初改为杨虎城将军纪念馆,1983年杨将军诞生90周年时正式对外开放,并由中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走在园中,只觉周遭异常宁静,我的脚步声都清晰可闻。深灰色的房屋,带灰色的绿草,总体上给人予一种肃穆、凄美之感。这样的情调正与杨虎城悲壮的一生相称。 

很少新加坡人来这里 

  走在当年杨虎城天天来回走的院中小径,想象那些一度是历史舞台主角的名人,在极端复杂危急的时刻,做出令全世界吓得一大跳的决定,人在此刻,心情怎能静如平湖? 

  看守纪念馆的老伯知道我是从几千公里外的新加坡来的,他睁大双眼看了我一阵,用浓重的陕西口音说:稀客、稀客。他说,在他的印象中,很少新加坡人到这里来。 

  老伯显得有点兴奋,连声说:新加坡也有人晓得杨虎城,那敢情好呀!我那时很想说,新加坡人来到西安,都让旅行社带去看杨贵妃一千多年前洗澡的地方去了(杨贵妃是不是真的在那地方洗过澡还是个疑问),另一个姓杨的名人就被冷落了。但我不想扫老人家的兴,不说了。 

  老伯亲自领我到一间间陈列室参观。这些房间陈列的是杨将军的遗物及一些历史照片,有杨将军用过的指挥刀、穿过的军服、留下的书信与墨宝等等,总共有150余件。我特别留意杨将军的卧室:一张很普通的小床,两张沙发,一个盥洗架,一个挂衣架,都是些毫不起眼的东西。只是墙上挂的一帧杨将军与夫人的合影,较引人注目。 

  离开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已是夕阳残照,对于这位在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最后又惨死的将军,敬意、惋惜、感伤之情交织在西安的斜阳里。 

事变在这里和平解决 


张学良将军公馆是三层砖木结构洋楼。  
 
  看过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我赶去建国路(昔日的金家巷)参观西安事变另一个旧址:张学良将军公馆。 

  到了那里,从正门挂的两个牌子知道,这里其实就是西安事变纪念馆。门前还有块碑,上面刻的字与止园前的碑石大同小异。这个馆也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到达时是4时45分,今日开放时间只剩下15分钟,大门却已关上。费了一番唇舌才说服看守的老人,开门让我进去。 

  进到院子一看,觉得这个纪念馆搞得有点杂,左是一排像是民居的平房,右边是三栋外观大同小异的三层砖木结构洋楼,分别名为东楼、西楼与中楼。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西楼(亦称C楼)与东楼(亦称A楼)。西楼是张学良在西安的住所与办公的地方。1935秋,他从汉口调防西安就一直住在这里,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他陪同蒋回南京。和平解决事变的三方(张杨、南京当局与中共)会谈就在这座屋子的二楼举行。 

  二楼的家具、摆设基本上保留张将军当年居住时的原貌。 

  东楼是当年周恩来与叶剑英等中共代表团居住的地方。在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就在天明前打电报通知在陕北的中共中央,并请中共立刻派代表来西安与他会谈。中共几个领导人黎明前就作出决定,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赶赴西安。张学良让中共代表及随行人员住在他的公馆的东楼,与他自己住的西楼中间只隔着一栋中楼,这不仅是基于保安上的考虑,而且也为了方便张与周随时会晤。 

如果没有西安事变 

  站在这个曾作为特大历史舞台的张公馆,踏在当年张学良每天上下不知多少次的石阶上,看着印在古老楼房的夕阳逐渐微弱,只觉得多少惊天动地的事件,都像此刻的夕阳,终要隐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西安事变的是是非非,历史学家的评说多到一列火车也载不完。我只想到:如果没有西安事变,蒋介石按他原先的部署,将中共打垮,半个多世纪来的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就要重写了;如果没有西安事变,也不会有中共后来的壮大,至少是不会那么快壮大起来,国民党也不会那么早垮台,新中国就不会那么早建立。明乎此,西安事变在历史上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杨虎城与西安事变 


杨虎城  
  杨虎城,陕西蒲城人,生于1893年。早年在家乡组织中秋会,专事劫富济贫。后参加辛亥革命,与清兵作战。曾响应孙山山护法运动,任陕西靖国军第三路司令。1924年加入国民党,同年10月,北京兵变,冯玉祥组建民军,杨任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北伐战争(旨在肃清盘据北方的军阀)期间,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师长,这时他与中共已有接触,还容纳中共党员在军中。他坚守西安8个月,终于击败北洋军,因战功升任国民军第十军军长。北伐战争后,一度附蒋介石,先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一直是西北地区实力派的要人。蒋介石虽极力拉笼他,要他率部攻打陕北的中共红军,但由于他反对内战,主张一致对外,抵抗日本的侵略,蒋对他越来不信任。1936年12月12日,他张学良联合发动西安事变,逮捕蒋介石,逼蒋停止内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遭蒋撤职。1937年11月在南昌被囚禁,后转到重庆,一直关到1949年9月,在共军占领重庆前夕,杨在中美合作所(专门囚禁政治犯的“特种监狱”)遭国民党特务杀害。 




----
来[医学保健]看看吧
版副huangzifa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