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wobears()
整理人: lly(2000-01-26 02:40:16), 站内信件
|
一个世纪四代人
□ 阿忆
近些年,学术界流行一个新词,叫“组群”,大概相当于以前说的“代”。过去
讲“代沟”,现在改作“组群隔膜”,意思没有什么不同。几年前,我认为20世
纪中国的读书人可分为五四学潮的一代、救亡的一代、四五运动的一代、务实和
享受生活的一代,现在只好改作特点完全相同的4个组群。
要说诺大个中国,100年时间里只分出了4个组群,未免有些笼统。但粗略想一下
,任何一位国人,却都可以归类到4个组群中去,绝不会发生挂一漏万的事情。
1919年前后那代人,当是五四组群。他们出生在上个世纪,在五四学潮中露出锋
芒,从20年代开始,进入了社会角色。这个组群诞生的时候,正赶上洋务运动在
甲午海战中破碎,因此技术改良救不了中国,他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紧接着是戊
戌变法失败,于是从体制入手,改革国家,也走进了死胡同。岁数再大点,他们
听说皇帝金鸾颁诏,乱了一阵子后,大清改叫民国,但袁世凯、张勋、北洋军阀
让他们懂得了,暴力革命也没能挽救中国。该怎么半呢?陈独秀想出了一个主意
,那就是举起科学与民主的旗帜,进行启蒙和救亡!这个意见,许多人不谋而合
,碰撞到了一起,于是有了《科学》杂志,有了新文化运动,有了五四大游行。
这一代人的价值观是济世救民,铁肩担道义,因此李大钊不惧绞刑架,闻一多不
怕暗枪,朱自清不要美国面粉,胡适去当大使,毛泽东去打天下。
救亡组群成长在30年代前后,多是五四组群的徒弟。在救亡过程中,他们聚集在
五四组群的麾下。不同的是,五四的主题有两个,一个是启蒙,一个是救亡,但
到了新的一代进入社会时,救亡成了唯一的主题。这是那个时代逼的,先是内乱
,再是外族武装入侵,然后是独裁,因此科学和民主只是奢谈,没有枪杆子好使
。后来,民族保住了,还建了新国家,但救亡仍是压倒一切的主题,许多人要毛
泽东改掉《国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那句,毛泽东回答说,我们
仍在危险的时刻,不是居安思危,而是居危思危。毫无疑问,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但那代人既没有采用民主的方式去讨论问题,也没有用科学的办法应付危险,
而是搞政治运动。他们认为自己肩负着造福于人民的使命,因此迫害别人的和被
别人迫害的,都觉得自己是为拯救国家而斗争着。
50年代出生、80进入社会角色的那代人,是四五组群。他们追随五四组群和救亡
组群,在经历了建国后所有政治事件和政治运动后,发现了两个事实:一个是我
们有稳固的和平;一个是我们忘记了启蒙。于是,他们产生两个疑问:一个是在
和平年代里为什么不建设?一个是现在开始启蒙是否来得及。第一个发现和疑问
促使他们在1976年清明节前后走向街头,怒斥江青集团。后一个发现和疑问,让
他们觉得任重道远,甚至有些悲观。实际上,四五组群是五四组群和救亡组群的
继承,在他们的价值观里,仍有一条难以泯灭的理念,那就是:“拯救世界,舍
我其谁!”
务实和享受生活组群,出生在70年代前后,21世纪将是他们进入社会角色的岁月
。在前3个组群看来,这代人似乎有点畸形,他们几乎没有对艰辛和痛苦的记忆,
想的多半是赚钱和交朋友,因为他们既要穿名牌,又要宣泄内心里积压的话。许
多人干脆叫他们“游戏的一代”或“享乐的一代”,不过,在他们的价值观里,
同样存在着两种声音,一个是救世,一个是自救,但自救的声音高了一些,压过
了救世。就是这一点让前辈不舒服,认为从救世到自救是一种堕落,但实际上,
启蒙最终要交给被启蒙者的,恰恰就是人人自救。如果人人懂得自救,救世者便
不必太多——这是真正的进步,也是启蒙的最终目的——如果说比照五四组群的
理想,这一代人有什么不足,那是对科学与民主的明显误解!在陈独秀那里,科
学是指“科学和科学精神”,但这一代人提到科学,更多想到的是对科学成果的
享受;在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那里,民主是“民主秩序”,但这代人理解的民
主,多半是没有秩序的即兴发言。可以说,这正是启蒙不足的后患,需要日渐其
少的救世者弥补。
总之,在我的眼里,100年里中国年轻人的价值观,只经历了4个巨大的变化——
五四组群要用科学与民主,进行启蒙和救亡;救亡组群被迫放弃启蒙,专心救亡
,并且救亡成功;四五组群旧话重提,补了启蒙课,然后投入科学和民主的建设
;务实和享受生活的一代正在科学与民主的建设中成长。因此,道路是曲折的,
前途是光明的。
1999年4月5日凌晨。
北京东四七条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9.47.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