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ot586( 『~浪漫々孤云~』)
整理人: lxdgood(2004-08-09 22:42:26), 站内信件
|
城市建设成就
改革开放20年以来,深圳用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世界上其他城市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城市的规模和格局,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1996年,全市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7.53亿元,其中基建投资完成156.92亿元,基建房屋竣工面积793万多平方米。至1997年底,全市建成面积299.92平方公里(其中经济特区124.18平方公里)。
市内建成了近百条交通干线和多处立体交叉工程,至1996年底,高速公路建成里程为110公里,公路里程为1400公里,路网密度居全国前列。造林绿化取得显著成绩,经济特区内建成绿化覆盖面积5464余公顷,绿化覆盖率44%。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设施也日益配套,连续多年保持了国家卫生城市的光荣称号,被国家多次评为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据有关资料记载,特区建立之前的深圳住宅面积只有10万平方米,多为陈旧平房,最高的建筑物是五层高的楼房。随着撤县建市用至建立特区,特别是柏油深南路建成以后,现在令我们既喜又惧的“水泥森林”才渐次出现。并彻底改变此地衍延了千年的景观。对于那些刚从贫困与闭塞中挣脱出来的移民们来说,高楼大厦确实意味着很多很多。
深圳的高层楼宇建筑热潮始于1981年,到了1984年随着电子大厦、金城大厦、罗湖大厦、轻工大厦的接踵建成,深圳18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便已达到了34幢,另还有60多幢18层以上52层以下的高层楼宇正在大兴土木。这些高层建筑绝大多数都 兴建在深南路两侧或附近一带,深南路上的电子科技大厦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享受标志性建筑的荣耀,直到1995年年底楼高383米地王大厦出现以后才被褫夺。
随着深圳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深南路上的高层建筑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拔地而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7年年底光黄贝岭至上海宾馆段沿深南路建立的18层以上高层建筑已达106幢。80年代后期,随着深圳产业政策的调整,电子厂商纷纷外迁,深南路周围的高楼巨厦相应改变固有功能,改作写字楼、商店、酒楼、娱乐场所等用途。
深圳白领阶层开始全面进驻深南路,人流物流的全面激增极大加重了深南路的交通压力,运行了近10年以后的深南路变得“越来越窄”了,交通梗塞时常出现,并引起市民百姓强烈反应。因此市政府决定全面整治深南路,准备以上海宾馆为界,东段将被定位为商业大街,西段将以建设中的福田中心区为依托凸现其“政治文化广场”的作用,深南路的整治将改变深南路仅作为“交通走廊”的角色定位,突出其商业大街的独特品格,原有的交通功能将由其它街道分担。为此他们引入了“城市设计”理念,强调道路景观与路人游客的亲切力,使之成为深圳的“都市客厅”和“景观大道”将是此次定位的重要目标。并且将深南路的候车亭、电话亭、天桥和街灯按照此理念进行相应配置,尽力美化深南路的街道空间。人行道也将由5.5米扩大为11米并铺设高岗岩道板,改、扩建6个“街头绿化公园”,全面提升深南路作为深圳标志街道的园林化程度。到时,沐浴了近20年改革春风的深南路将再次焕发出别样的风采。
---- ☆★黄色的收获★☆
☆★红色的激情★☆
☆★兰色的诱惑★☆
☆★紫色的浪漫★☆
☆★浪漫☆孤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