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ongzi()
整理人: 77blues(2001-03-14 12:07:03), 站内信件
|
随着,中国电信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分家,近来,在全国许多城市固定电话经 营单位纷纷推出或准备推出一种“移动市话”业务。由于中国移动电话的话费仍 很高,因此各固定电话公司希望以“移动市话”通话费的价格优势用来争夺移动 电话的用户。本文对此做了技术和市场方面的深入分析,希望各位消费者能冷静 地面对这一不是新事物的新名词。我们也盼望通过竞争,中国移动能将高额话费 降下来。只是可惜让固定电话公司又浪费了国家的财富,引进了在世界各地已没 有发展前途的PHS系统。
随着,中国电信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分家,近来,在全国许多城市固定电 话经营单位纷纷推出或准备推出一种“移动市话”业务,这已成为电信经营和建 设者讨论的一个话题。这些系统采用的典型技术包括:
1.采用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仅取消其漫游功能)
* 工作于1800MHz/900MHz频段的GSM系统;
* 采用IS95标准的CDMA-WLL系统;
* 工作于900MHz频段的模拟系统。
2.采用数字无绳技术,进行局部组网
* 工作于1900MHz频段的PHS系统;
* 其它体制的微蜂窝系统。
从用户群划分的层面来看,此类业务是资费取向的竞争性业务,其客户群的 大部分来自对现有电信客户的再划分。
移动市话客户群的形成
移动市话,是指在有限服务区域内,营运商提供的廉价的、限制某些移动性 的,以便携话音终端(手机)为主的移动业务。
移动市话的客户性质,决定了该业务的市场是一个仅以价格划分的市场,客 户基本的取向,往往只因为它便宜。它实质是对移动业务客户(包括潜在客户) 的一次分割;同时,部分寻呼和固定电话(含公话)客户也会被剥离出来,这部 分客户群,通常是通过新装机的方式加入服务。因此,这种业务在展开服务时, 会引起踊跃装机,产生一定的轰动效果。
移动市话的客户有迁移性
由于移动市话的生存空间,仅仅是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资费的差异,它没有 特别令用户感兴趣的独有业务,随着移动市话客户社会活动的变迁,移动市话客 户将可能变为固定使用客户,或者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需要完整移动性的移动客 户;用户还有可能迁移到另外的服务区,而放弃目前的服务。这些现象,在早期 国内CT2发展的城市已经出现过,它的结果之一,就是所发展的大部分用户,被移 动业务整合,而所剩用户的经营效果,无法支撑网络发展的需要。
如何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如何适应客户将来需求可能的变化,保护营运商 和客户投资,将成为服务提供商提供服务产品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移动市话业务的合适运营商
移动市话应为客户提供当地住所、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的通信覆盖,在不同 场所、不同时间段,服务的资费率可以不一样,但一定要低廉。
如果运营商独立建网经营移动市话,若不能在短期内取得相当数量的用户, 其发展一定是缓慢的,甚至出现负增长。面对庞大的建设投资,艰巨的日后维护 工作量,漫长的投资回收期,其风险与经营效益比起来太大了。
对于移动业务运营商,开展移动市话业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 设备资源和编号资源,新增投资不多,即可提供具有多种业务(如本地通话、DD D、ISS、省内漫游、预付费等),扩大覆盖的用户层面,优化网络,提高经营效 益。
移动市话建设方案的简单比较
1.采用现有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数字网与模拟网
在网络覆盖方面可以较好地满足移动市话用户的需求。其主要制约因素是容 量,为满足用户容量的增长,可能需要进行局部扩容。但可以分步投入,风险较 小,经营灵活性强。
2.采用数字无绳WLL技术独立建网
它的特点是容量大,可借助已有的线路网络设施,但无线覆盖效果较差,典 型的系统是数字微蜂窝系统,其室外覆盖半径约200米,室内覆盖半径约30米,需 要大量基站才能实现服务区域全覆盖。一些运营商为节省投资,建设了仅仅考虑 室外覆盖的所谓TELEP OINT业务,但是,由于客户的活动大部分是在室内,TELE POINT业务的覆盖效果距客户期望相差较远。而为进行室内覆盖,其设备的用量将 大大增加,由于安装牵涉到物业业主,使安装施工的难度加大、工期加长、维护 困难。
一次性投入建设一个完整覆盖的大规模无线接入网,对于营运商来说,不确 定因素多,经营灵活性差。需要首先认真进行需求调查,详细进行工程设计,再 在技术和经济等多方面进行客观慎重的评估。
国外公用数字微蜂窝系统的应用现状
到目前为止,数字无绳电话系统有CT2、DECT、PHS和PACS。这些数字无绳电 话系统可应用于公共场所,即公众数字无绳电话系统或称公用数字微蜂窝系统。 到19 97年9月,PHS是公众数字无绳电话系统应用得最成功的范例。不过现在却似 乎陷入了困境。因此这里重点分析日本公用PHS的发展与问题。
日本PHS由三家公司——NTT Personal、DDI Pocket和As tel运营。1997年9 月PHS的总用户数已超过700万,当时预测再用不到一年时 间即可达到1000万。但 从那时以来每月都有几万用户流失。到1998年2月,PHS的用户数已连续5个月下降 ,累计流失用户20余万。从1998年2月份的情况就可发现 ,同月PHS用户进一步流 失6.8万,而蜂窝用户却突破了3000万大关,一个月净增 用户差不多100万!
日本蜂窝市场上引入竞争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把蜂窝电话从昂贵的奢侈品 变成了普通的消费品。目前手机的价格和通话费都降得很低。
原来用户对PHS感觉到的最大好处是话费低,同公用电话的价格差不多。在日 本,公用电话费每3分钟30日元,PHS每3分钟40日元。那时蜂窝电话费每3分钟30 0日元,但是现在降到90日元。由于蜂窝具有广域覆盖的好处,这么小的话费差别 是不重要的,所以越来越多的用户从PHS转到蜂窝。
需要考虑技术进步的影响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个人化、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 已经是发展方向。当引进一种新业务(尤其是竞争性业务)系统时,除了考虑目 前的技术现状外,还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它是否符合技术进步的大趋势。在可 以预见的未来,它是否会受到具有明显技术优势的新系统方案的竞争。
以下的特征可以作为评价的出发点:可以工作在多种环境(室内/室外,商用 /家用);可用宏蜂窝、微蜂窝、微微蜂窝进行优化的混合组网覆盖;可使用智能 网(IN)技术,进行业务和移动性管理;支持多模式终端的漫游(包括国际漫游 )能力;具有优良的开放性和集成性,适合于多运营商环境的网络结构;能提供 广泛、灵活和高质量的电信业务;具有宽广应用层面和用户覆盖率;具有良好的 应用实例和营运模式;具有相当数量的设备供应商,可供选择。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只有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才是真正能满足以上要求的 系统。以W-CDMA为代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将具有目前系统所不能比拟的 灵活带宽,移动市话将是它的集成业务。据报道,到2002年,商用的W-CDMA系统 将投入运营,到那时目前各系统的用户分配格局,又将面临新系统的有力竞争。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28.2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