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甜酸苦辣>>>>┏◇原版精华━━◆◇◆┓>>【Feeling ※ 个人文集】>>网友文集[ID首字母检索O,P,Q,R,S,T,]>>shwh>>女人的衣裳

主题:女人的衣裳
发信人: shwh()
整理人: lly(2000-01-21 03:41:51), 站内信件
女人的衣裳
“云想衣裳花想容”大概是李白最恶俗的一句诗了。也难为他,御用的赋诗相当
于命题作文,还不管诗人当时的心境如何,更要小心体察圣意,难有好诗也是自
然的。即如这一首《清平调》是为杨玉环做的,写心情吧,贵妃的心思不便揣摩
;写身世,容易牵涉时政;写感情呢,又像打趣皇上,还怎么得体;也只好写容
貌写衣裳,其实,比起那些盛赞容貌、细夸衣裳的御诗,李白这一首还算清爽。

若说中国古代妇女的衣饰也真是罗嗦得可以,一层层一片片,什么大袄、中袄、
小袄,什么花边、罗带、三镶三滚以至于七镶七滚,再配以凤钗翠钿的一大堆头
饰,浑身上下披挂得满满的。以至考古学专门设有“衣饰”这一项——放弃了写
作的沈从文就转而研究古代服饰。
女人的罗嗦复杂的衣裳也热闹到文学中。古代文学作品一写到女人,总是竭尽笔
墨,从头到脚步详细周全地描写她的衣着打扮,样式、颜色、里三层外三层,真
要令人生出“只见衣裳不见人”的感叹了。各种说唱艺术将这一套发展到极致,
成为必备的路数,也都是陈词滥调,落入套子。连优秀的作品也不免染上这种习
气。
《陌上桑》写罗敷的美就用了这种笔法:“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细绮为下
裙,紫绮为上襦。”——好在还算简洁,没有铺陈得太隆重。不过这样的实写,
总显得笨拙,不及下面的“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想怨怒,但坐观罗敷
”虚写的灵转。
不过有趣的是同一篇中,罗敷盛夸夫婿以拒绝使君调戏一段,洋洋洒洒的文字竟
很少提及衣着打扮:“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
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轳剑,可直千万余。十五为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连连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这段描写比写罗敷要生动得多。写他的威风、气派,写他获取功名的经历,
惟独不写衣裳。这大概是因为在古代,男人有作为,而女人的作为只在于装扮好
了供男人欣赏,所以文学作品写女人首先要写她的“悦目”,衣裳是用来悦目的

所以,《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能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仍然被恶婆
婆休回家,她用来抗议不平与冤屈、维持尊严的,也还是将自己打扮一通:“鸡
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做细步,精妙世无双
。”《红楼梦》里的尤二姐吞金,狠命直脖方咽下去,终不忘“将衣服首饰穿戴
齐整,上炕躺下”,等丫鬟发现,——“却穿戴的齐齐整整,死在炕上。”等贾
琏来看,“只见这尤二姐面色如生,比活着还美貌。”还有杜十娘在沉百宝箱,
决意一死的早上,“时已四鼓,十娘即起身挑灯梳洗道:‘今日之妆,乃迎新送
旧,非比寻常。’于是脂粉香泽,用意修饰,花钿绣袄,极其华艳,香风拂拂,
光彩照人。”不论是刘兰芝还尤二姐杜十娘,这一番郑重的打扮都是为了强调自
己的尊严。
古代社会对女人是讲究“恭德仪容”的。有没有德,是男人立的标准,判断也随
男人高兴,女人无从把握,经常无罪获咎。最后似乎只有衣裳打扮是她们抓得住
的,能说明自己的。当然,这些女人不管幸或不幸,还算是繁华或浮华生活中的
人。却还有另一些女: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养蚕织布的妇女却穿不上罗衣;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宁衣裳鬓发焦。”山中寡妇穿着麻布粗衣;
更有烟花场上渴望自由朴素生活的妓女,要洗净铅华与不洁,“若得山花插满头
,休问奴归处。”
从女人的衣裳也是可以写出女人的内心,只看是不是大手笔。
应该感谢曹雪芹的是,他没有将大观园里那么多的太太夫人,小姐丫鬟的衣妆细
细写来,让读者受罪。令人佩服的是,他一旦写衣裳,必定不是闲笔。
写宝钗的爱穿旧衣裳,暗合了她“守拙藏愚”,中庸之道,不张扬的心性与处世
之道;
写“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一节,是要写香菱的天真爽直,更写了宝玉爱惜女儿,
善待女儿的款款之情以及他的“惯会鬼鬼祟祟的使人肉麻”。
在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曹雪芹几乎是盛大写
一场冬季时装大赛:先是宝琴披了一领用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金翠辉煌的斗篷,
因为是老太太送她的,而且宝玉还没得着,可见老太太是多么疼她。也暗示王夫
人、薛姨妈宝钗这一支在贾府的地位。又引出众姐妹一番议论,各见性格。宝钗
打趣妹子自然是为抚慰众人,但同时也不无醋意:“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
,由此可以想见以往她与黛玉一处总显得没有嫉妒的大度,实在是可疑的。史湘
云因与宝钗好,又喜欢宝琴,就跟人家掏心窝子,大讲一通在贾府的处世哲学,
惹宝钗笑她:“说你没心,却又有心,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一时又来了
宝玉黛玉,这两位一直是老太太的宠儿,现在众人要看宝玉,特别是黛玉是不是
嫉妒宝琴。宝玉不会,黛玉就保不准——湘云暗示这意思,丫鬟琥珀快嘴道出,
宝钗忙打圆场,而黛玉居然一点不快也没有,赶着宝琴叫妹妹,很是亲热。宝玉
看着蹊跷,原来宝钗此时已用小恩惠收服了黛玉。黛玉对宝玉说:“谁知她竟真
是个好人。”由此见出黛玉是个实心人,比不了宝钗的心计深沉。后来宝玉在贾
母前替黛玉要了燕窝。他和黛玉的贴心丫鬟紫鹃说,黛玉吃宝钗送的燕窝,也“
太托实了”,可见宝玉心里倒还有数——一领斗篷引出这么多,但写到这儿,曹
雪芹似乎来了兴致,将众人的装束一一写来,笔法颇似那种铺陈的古法儿:黛玉
穿着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又写众姐妹
都是一色的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合她
寡妇身份,宝钗依然不穿新鲜颜色,类似李纨穿了一件莲青色但实际上很讲究的
“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杷丝”的鹤氅,邢岫烟家贫,“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
之衣”,史湘云虽是后母不待见,却有贾母给她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
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里面却打扮成“小子样儿”,正合她豪放性格,这
个场面可说漫夸贾府的豪奢气派,极写大观园里一群年青人的欢会,并不是无端
的赘墨闲笔。而且这淋漓酣畅的冬装大赛并没有冲乱曹雪芹的冷静,就在这一片
笑闹之中,他不经意地写了黛玉和宝玉说,近来心里只管酸,眼泪却像比往年少
了些——大观园的悲音已悄悄响起。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也是一位会写女人衣裳的高手。他让安娜穿着一身黑色天鹅
绒衣裳,从那群满身都是花边,丝带,网纱,花朵,姹紫嫣红的妇人中脱颖而出
,又通过吉蒂的眼睛,看出安娜的魅力还并不在于她衣裳的颜色,她的魅力在于
她的人总能盖过衣裳。
孔尚任的《桃花扇》写李香君与苦盼已久的侯朝宗相见,突然变了颜色,因为此
时的侯朝宗已穿着清朝服装,降清了。这也有历史根据:清初女人的衣裳还保留
显著的明代遗风,叫做“男降女不降”,这是女人在穿衣这种小事上显出的大义
吧?
女作家张爱玲专门写过一篇散文叫《更衣记》,讲述衣裳与时代的种细致隐秘的
关系,又幽默地说:“再没有心肝的女人说起她‘去年那件织锦缎夹袍’的时候
,也是一往情深的。”还说“逻辑性如果对于衣着感到兴趣些,也许他们会安分
一点,不至于千方百计争取社会的注意与赞美,为了造就一己的声望,不惜祸国
殃民。”
大概正是因为男人掌握着更重要的大事,才不理论穿衣戴帽这类琐事;女人没机
会到社会上一逞“雌”威,只好在衣裳上面下功夫。久而久之,爱衣裳的习惯就
形成了。今天全世界的服装业主要还是赚女人的钱。不过,描写衣裳对于今日作
家而言,远不如古代那么重要了;毕竟,女人的天地宽了,女人的内涵更丰富复
杂,不是单单写她的衣裳就能写她整个的人。当然,有才华的作家还是可以在女
人的衣裳上做出好文章。
谁愿意试一试?
                                                         

--
友情也是一种支撑,而且是长久的。人不该拒绝友情!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0.124]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