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股论金>>● 创业E时代>>【旧版精华】>>【风险投资】>>财富论坛>>告别Dot.Com (转载)

主题:告别Dot.Com (转载)
发信人: riversider(乡下人)
整理人: riversider(2001-03-11 12:38:25), 站内信件
[原载台湾“明日报”] 
    
告别Dot.Com(一)(2001-01-31) 
作者:陈丰伟

《 2 》


提到陈正然,我又想起一九九九年六月,dot com网路狂潮刚点燃,一切尝试与冒险皆让人兴奋的时刻,跟PC HomeOnline总经理李宏麟的对话。那天是「数位时代」杂志开幕活动,因为旅途遥远,加上时间安排在凌晨十二点(隔天我还得回高雄赶上早上七点四十五分的医院晨会),造成我凌乱的一场演讲。

演讲后,李宏麟请我吃顿清粥小菜,在路上遇到同样吃宵夜兼谈事情的陈正然。那时我已在医院度过一年每天一点入睡、早上七点起床的住院医师生涯,对于台北网路圈夜日颠倒的生活形态不禁感到讶异。

凌晨三点,李宏麟正载我前往客运站牌时,我突然冒出一句:

「我觉得蕃薯藤要商业化时,应该把经营权让渡给别人,每年收个几千万权利金 ,用这笔钱来经营社会运动。」

李宏麟问我原因。原来,蕃薯藤当时刚裁撤新闻网的编制,一些采访过我的记者被调职或离职。入口网站成立新闻网,即使在网路炙热时仍然是冒进的举动。我对dotcom前途本就抱持悲观态度,又看到蕃薯藤决策上的失误,加上我对同样社运背景的陈正然的情感投射,不免有此感叹。

我的想法是:趁现在网路热潮还在,时机还在,让陈正然赶快换一笔实用的现金,换一张长久的合约。入主的经营团体则可影响蕃薯藤的内容,导引蕃薯藤的人潮到其他网站,一个入口网站倘若能带动起十个身价亿元以上的网站,一年收取几千万的权利金不算离谱。一年几千万现金,对社运界来说,可是一笔可以改变台湾社运生态的大钱。至于会是哪一家倒楣的大公司签下这笔合约,三五年后蕃薯藤还值不值这价钱,不在我考虑范围内。反正以当时大众对网路的狂热心态,就算开价一年一亿元,恐怕还会有一票投资人抢着要。

那晚告别后,除了某次上电台时,跟正好在录音间预录节目的李宏麟打声招呼外,住在遥远高雄的我,也就没有机会再遇到他。陈正然倒是见过几次,但也不好意思对他说出我的看法。处在dot com热潮时,我如果在媒体冒失地提出「让渡经营权」的看法,恐怕只会换来冷嘲热讽、四面楚歌。

一年半后,情势丕变,网路股跌落谷底。别说蕃薯藤,连在美上市的中国网站网易、搜狐,都陷入一片愁云惨淡。上市不成的Kimo总算还以台湾第一的身价,换来一些纵使跌落谷底还是笔大数目的Yahoo股票。一些中小型网路公司,如果早早卖出,倒还能换得不错的价钱。其他如「哈网」、「亚太线上」等曾经在未上市盘上看百元的网路公司,在网路狂潮倾落时仍然惜售,后来也就只剩下票面卖出、甚至只能换得另一家前途未明的网路公司股票的窘境,折损不少网路新贵。

有些网路公司撑到资金用罄,仍然没有金主愿意投资,只好宣告倒闭。也有如「宏棋联网」,眼看前途无望,索性直接解散,该关的关,该并的并,只留下真正拥有群众基础的网站。

在多项调查、评比中,蕃薯藤早已失去台湾第一大网站的地位,甚至连前三名都不保。手腕灵活,及时脱手的奇摩卢大为,和满怀理想,但在dotcom领域搁浅、触礁的陈正然,成为商业杂志上的强烈对比。尽管外界风雨不断,陈正然领军的蕃薯藤,对外倒是仍斗志昂扬,不失台湾第一个搜寻引擎的风范。

只是,原来不断强调技术本位的蕃薯藤,却突然采用全世界最强悍的google搜寻引擎。原来秉持社运理想,刻意阻绝色情资讯的蕃薯藤,现在文宣广告可以跟「寻找饭岛爱的痣」一起出现,强调蕃薯藤里的无奇不有。至于曾因「独台会事件」收押的陈正然,将资金投入中国市
场开设3C卖场的作法,也只能静待历史来证明这项判断的正确与否了。

网路就像一股巨浪,淹没一些人,也把一些人「潮涌」到自己无法控制的方向。网路人或许也该自问:「我当初为什么想从事网路产业?」「现在我的感觉如何?能按照我的期待去做吗?」网路终归会改变人类社会,只是,世界总不会按照人们的期望去运转。失落的总是大部分人,光荣成功的永远只是少数。

我在蕃薯藤的原始网页上,找到初创时满怀理想的「二二八专题」、「妇女节专题」。我已记不清楚是陈正然还是萧景灯,对我讲述正在计画中的儿童节专题。 我又想起凌晨三点对李宏麟所讲的一段话。我又想起六年前在台大拥挤的研究室里遇见的蕃薯藤。




----
~~~~~~~~~~~~~~~~~~~~~~~~~~~~~~~~~~~~~~~
有自己创业的冲动吗?请点击这里光临风险投资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