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ademan()
整理人: smileyue(2000-01-21 03:34:32), 站内信件
|
其六,《小灵通漫游未来》及叶永烈
不得不提叶永烈,至今仍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认识他,同大多小朋友一 样是从他的科幻小说开始的。一气读完一本《小灵通漫游未来》,那活泼文风精 彩想象立即让我入迷。此后什么《丢了鼻子以后》《腐蚀》等等科幻作品各异其 趣,十分新颖,尤令我喜。然后忽然一天,见到一本革命传记(名字似叫《中共 之初》,是后来深圳文稿拍卖会上天价拍卖的《毛泽东之初》的前一部)上赫然 标着“叶永烈”之名,甚为惊讶,小朋友的老朋友怎么弄起这些东西来了?后来 相继读完《毛泽东之初》、《浩劫》四部等之后,也果不失所望,叶先生传记功 力更是深厚的,他的传记作品最大特点就是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趣闻融于轻快 活泼的笔触中,事事亲力求证采访的严谨写作态度加上负责任的历史立场,我尤 推之!
其七,李碧华与张爱玲
不知为何,我总爱将两人并在一起,而两人是迥然不同的:李是当代香港的 通俗作家,张是三四十年代显赫上海文坛的奇女子,虽然这两人在时空上有差距 ,却给我相同的感受:莫名的忧伤,历史的沉重,锋利的笔触,哀怨的情调。李 氏大部分小说我都读完,她的文笔简快怪异,故事铺排巧具匠心;张氏我只读过 她的几个中短篇和一些散文,以《心经》、《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等等观 之,不着一字,但风流尽得,两人都将我带往尘封的历史深处,是我有种艰于视 听的压抑。
其八,《小说叙事学》
徐岱的小说理论,笔锋活泼,我是在盲目写了几个小说不得其法之后再读理 论的,一读之下,惊讶于有某种“所见略同”的共鸣。我反复读过好几遍,亦获 益良多,是我眼界开阔不少。
其九,李敖奇人奇文
李敖其人事迹听多矣,上大一才有机会读他的大作。一看之下,顿觉与我有 某种共通之处。李氏其人其文,笔锋犀利,为人尖刻,论战时喜以市井粗话骂人 ,然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旁征博引,妙趣横生,故虽粗而不觉其俗,颇得“ 大俗即大雅”精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对我行文的风格颇有影响。我亦十分推 许其笔风:挥洒自如,杀敌无形,此道高手也。
其十,《花季·雨季》
一部于三年前红遍全国的畅销书是也,有意列于此与第一本《三毛流浪记》 遥相对应,盖因此书同《三毛》一样,对我有深刻的意义。97年春天,《花》刚 刚出版尚未走红,我掩卷顿觉其红必矣,书中颇真实地反映了新新人类的生活, 题材新颖,故事动人,遂写了一书评,登于当年的《羊城晚报·书趣》版上,时 当高二,因一些事原本斗志消沉的我因此事恢复了自信……书外的意义大大超过 书本内容本身对我的影响,也可列笔耕多年的小小纪念和奖励吧。
十书列过,其实想列的书籍远不止于此,喜爱不已的还有《世说新语》、《 飘》等书,都是曾予我启蒙的好书,词处列出的仅就书本之外于我人生影响而定 的,其它亦就不细谈了。
英国大儒培根论读书有云:书可使人博学,亦可供人炫耀,而小生我读书目 的乃为“清心”二字,读随心喜,不作高深状,不妄信权威,不为推销左右,不 为读而读,只读我喜观之书,不读深涩难明之书,若得心清目明则足矣。
斯为十记,以策进步。
99/12/16 下雨天
-- 我不能吻你了﹐
我不能求你了﹐
我不能謝你了﹐
我不能說話了﹐
我用我的頭發系住了舌頭﹐
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因為我的感覺病了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85.1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