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qing(蝎子)
整理人: weiniduge(2001-02-27 02:11:50), 站内信件
|
宗喀巴的宗教改革
旅游者在参观西藏黄教寺院进,经常见到三尊头戴桃形黄色僧帽的塑像在一起,其居中的一尊是宗教喀巴,右侧是他的最大门徒贾曹杰,左侧是他的门徒克珠杰,即后来追认的一世班禅。
宗喀巴是西藏最著名的宗教改革家,被称为藏传佛教史上力挽狂澜式的人物。他于公元1357年出生于现在青海省泊中县宗喀地方,原名罗桑扎巴。藏族民众为表示对他的尊崇,不愿直呼其名,而尊称他为宗喀巴,还有人尊称他为杰仁波且,意为“宝贝佛爷”。
宗喀巴七岁时出家,在青海师从噶当派僧人顿珠仁钦学了九年佛教经典,后又到西藏用10年时间把佛教显、密宗各派的教法,全部系统地学习了一启蒙。公元1385年,他受比丘戒,并成为颇具声望的高僧。这时期,西藏佛教各教派呈现一片颓废萎靡之象。教派上层僧人积聚财富、追逐利禄,教派出所间常常发生争斗。诜 多僧人不守戒酒、过午不食品店的戒律,终日豪饮,到处游玩,沉湎歌舞;有些僧人公开娶妻生子。这些行为使信教的民众大感失望,为改变这种戒律废弛、僧侣腐化的状况,宗喀巴进行了宗教改革。
宗喀巴首先以身作则,遵守戒律。以前西藏佛教史上只有喇钦和喀且班钦·释迦室利两位以重视戒律闻名的高僧戴过黄帽,宗喀巴从公元1388年起也戴上黄帽,以表明他重视戒律。他还严厉批评当时一些高级僧侣不守比丘戒的竽为,要求其门下学生必须严格地服从戒律规定,严戒僧侣娶妻。过去僧人可以常居家中,兼营农商,形同俗人,而宗喀巴要求僧人不从事劳动,不理俗务并需长住寺院,严格地割分了僧俗之间的界限,从组织上保证了寺庙和僧侣的稳定,使僧众能不染俗尘、专心致志地进行宗教活动。
宗路透社巴还撰写了《菩提道次第广谕》和《密宗道次第广论》两部代表作。其中系统地论述了佛教显密两宗教的要旨,概括了他的全部宗教体系。通过著书立说,他广泛地传播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并为日后的黄教立下理论根据和行为准则。此外,他还复兴旧寺庙,建立新寺庙,广收门徒,创刊立法会,扩大影响。公元1409年,宗喀巴在当时帕珠政权的鼎力支持下,于藏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在拉萨大昭寺举办了大型祈愿法会(汉语称为传召大法会)。在这次不分教派、不分地区、有上万僧人参加的西藏佛教徒的大集会上,宗喀巴被公认为西藏佛教界的领袖人物。会后,宗喀巴又得到贵族的大力资助,在拉萨以东45公里创建了甘丹寺。甘丹寺的建立被视为西藏佛教格鲁派创建的标志。此后,他的宗教理论被称为“甘丹必鲁”,简称甘鲁派出所,后又变为格鲁派,意思是“善律”,即该派严守戒律。又因宗喀巴和这一派的僧人戴黄色僧帽,故又称“黄教”。
继甘丹寺之后,宗喀巴的弟子又在拉萨兴建了哲蚌寺、色拉寺,在后藏重镇日喀则建立子扎什伦布寺,这四座寺院合称为格鲁派出所四大寺。
格鲁派是西藏佛教各教派出所中最后兴起的大教派,它建立在宗喀巴宗教改革的基础上,很快就成为西藏占统治地位的教派,以至15世纪以后的西藏历史与格鲁派的历史密不可分。
---- 社区公务员 aq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