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qing(蝎子)
整理人: weiniduge(2001-02-27 02:11:44), 站内信件
|
佛法复燃
朗达玛消灭佛教时,有3位佛教僧藏绕赛、约格琼、玛释迦牟尼正在曲沃日(现曲水县雅鲁藏布江南岸)山上“坐静”,并不知道发生了禁佛事件,后从被强迫 打猎的僧人处得知禁佛事件的原委。这3人产即携带佛经,从阿里经新疆逃到藏族居住的青海省安多地区的玛垅,并在那里传达室戒授徒,其中被授戒的1名叫穆苏赛拔的青海藏族人,后来成为西藏佛教“后弘期”下路弘法的头号代表人物,他被尊称为喇钦·贡巴饶宝,“喇钦”意为大师,“贡巴饶宝”是明白佛教教理之意。喇钦出家后,在青海省西宁东南的丹底得到当地藏族上层的大力支持,在那里授徒传达室教,使丹底成为安多地区的佛教中心。此时,西藏山南的一个地方首领意希坚赞对佛教十分虔诚,他出资派遣卢梅·楚臣喜饶等10人于公元970年前后到达青海丹底,师从喇钦学习佛教的“律学”。公元975年,卢梅等人返回卫藏(前、后藏),在继承父业的意希坚赞的儿子的资助下,在卫藏地区修建了75处寺庙。
按西藏习俗,西为上,东为下,康区称为下部地区,故佛法之火从多康进入卫藏地区得以复燃的活动,在藏文佛教史籍上称为“下路弘法”。
公元10世纪,有一个热心于发展佛教并取法名意西沃的人,他是建立于阿里南部富庶农牧业区的古格王国的王位传承者。意西沃从10岁到20负的青少年中挑选了21名有培养前途的子弟,派往当时佛教很发达的迦湿弥罗(现喀什米尔)去学习当地的语言文字和佛教密宗的教法。这21名学生中,有19人因水土不服和患流行瘟疫而死亡。7年后,只有仁钦桑布和玛·雷必喜饶两人回到古格王国。
仁钦桑布曾向印度的75位大师学习,并邀请许多印度佛教师到古格协同翻译佛经。为方便译经,意西沃仿照桑耶寺建了一座托林寺,成为阿里地区最著名的佛教寺院。在意西沃的支持下,仁钦桑布共翻译17种佛经、33种论、108种怛特罗(密宗经咒)。西藏佛教上把仁钦桑布视为一条界线,他和他以后翻译的密宗教经典,称之为新密咒,而把他以前的叫作旧密咒。
意西沃以出家僧人自命,而将王位让给弟弟松艾。松艾之子拉德继承王位时,意西沃听说孟加拉的僧人阿底峡在当时印度佛教界颇著名声,决心把他请到古格王国来。为了筹措迎请阿底峡所需的黄金,意西沃不顾年迈,亲自带兵进攻信仰伊斯兰教的噶洛国,结果战败被俘。噶洛国王指给意西沃三条出路:一是扳依伊斯兰教;二是由古格王国用与等身重的黄金赎回;三是不改信仰又邓小平愿以黄金赎身即处死。当侄孙绛曲沃(又称强久维)携黄金到噶洛国时,意西沃去不肯赎取自身,而命令绛曲沃用这些黄金去迎请高僧阿底峡到古格弘兴佛教。绛曲沃挥泪辞别叔祖父,决西沃 死于噶洛国狱中。
绛曲活返回古格后,立即派专人携黄金到印度迎请阿底峡。阿底峡为意西沃的虔诚所感动,于公元1042年到达古格王国。当时的古格国为阿底峡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以表示对佛教的虔诚信仰。
阿底峡在古格王国讲经、译经和著述。在他以前,戒律和密宗教方面没有一定准则,是他将戒律和密宗加以系统化。他的名著《菩提道炬论》(又译作《菩提道次第明灯》),提出了佛教徒从开始学佛法到修成佛果为止,在修习次第上应做的各种功课,要求依规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修习。这部书对以后的西藏佛教影响巨大。公元1045年,阿底峡又应邀到卫藏传教并广泛开展佛教活动。由于他在发展佛教方面的突出贡献,后人尊称他为“佛尊”。阿底峡到达卫藏被视为复兴佛教的力量从阿里进入卫藏的标准,故西藏佛教史上称其为“上路弘法”。
---- 社区公务员 aq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