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走近西藏>>心情回放>>西藏风情—介绍篇 N>>宗教信仰>>藏传佛教(一)

主题:藏传佛教(一)
发信人: aqing(蝎子)
整理人: weiniduge(2001-02-27 02:11:34), 站内信件
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

    藏历新年和“望果节”,是藏族最隆重、热闹的两个节日。藏历除夕,人们都在自家的大门口用灰粉画上象征吉祥、永恒的字符号,这个符号相传源于西藏原始宗教苯教。“望果节”是藏民在收割之前预祝农作物丰收的节日,已有二千五六百年的历史。“望”意为“田地”,“果”意为“转圈”。这个节日的缘起,是苯教教主根据苯教教义,带农民绕田地转圈,求“天”保佑丰收。

    苯教又称“苯波教”,因教徒头裹黑巾,故俗称“黑教”,它是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浒于藏区的原始宗教。

    苯教最初是在今阿里地区南部、古代称作象雄的地区发展起来的,后沿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广泛地传播到整个藏族地区。它的祖师叫“兴绕”,意思是最高的巫师。从内容上看,苯教是一种万特有灵的信仰,所崇拜的对象包括天、地、日、月、星宿、雷电、冰雹、山川、土石、草木、禽兽等自然特。苯教可以说是泛灵信仰(Animism)在西藏的地方形式。

    原始的苯教把世界分为3个部分,即天、地、地下。天上的神名字叫作“赞”,地上的神称为“年”,地下的神称为“鲁”,即常说的龙。天神在苯教中占重要地位,传说吐蕃王朝的第一位王聂赤赞普就是天神之子,顺着天梯降到人间的。聂赤赞普和他以后的6位赞普在完成人间的事业后,都顺着这个天梯回到天上。第八位止贡赞普在和大臣罗昂比武时被杀,这个天梯就被割断了,从此以后的赞普就再也不能上天了。止贡赞普是第一位把尸体留在人世间的吐蕃王朝的赞普,从此吐蕃王朝的赞普有了陵墓。苯教祭天时,用松柏枝叶焚起霭霭烟雾,认为用烟雾把天和地边在一起,可以得福。在苯教的经典和传说中曾提出,地从里到外有九层,而天也有九重。有关九重天的说法以后又发展为十三重。与西方基督教文化观念相反,“十三”在苯教中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数字。

    苯教的活动主要通过巫师来进行,巫师作法时离不开的法器是鼓,这一直影响到后来的藏传佛教也将鼓列为重要的法器之一。巫师在社会上很有威望和地位,他们懂法术,役使精灵魔怪,因而又是人们生活的指导者和保护者。从婚丧聂嫁、农耕放牧,到交兵会盟、赞普的安葬建陵、新赞普的继位主政,都由苯教巫师来决定。吐蕃王朝从聂赤赞普起,一直有26代赞普都是以苯教治其国。吐蕃宫廷中设有一个在赞普身边专司占卜、天象、神意的“敦那敦”职位,担任这一职位的苯教巫师可以参与部分政治决策。

   随着苯教巫师权力的膨胀,赞普的权力逐步被削弱。左右国政的巫师照例都是大贵族的子弟世袭担任。而巫师总是在关键问题上,假借神的意志,支持贵族势力,打击王室。因此,吐蕃王室与苯教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公元5世纪初,佛教传入藏区。从松赞干布时期,佛教受到王室的扶植。公元755年,赤松德赞即位后,提出让佛教和苯教的代表人特互相辩论两种宗教的优劣。当辩论结束时,早已明显地倾向于佛教的赤松德赞宣布,他认为佛教是有道理的,他自己是信奉佛教道理的;苯教是没有道理的,紧接着,他把信奉苯教的人集中起来,给他们指出3条出种:一、改信佛教;二、放弃宗教职业,做吐蕃王朝的纳税百姓;三、如果不愿意改教,又不愿当平民,就流放到边地。苯教从此受到很大的压制。

    公元9世纪,朗达玛即位赞普后开始禁佛运动,一度被压制下去的苯教又开始复兴。但是苯教也感到自身的弱点,故向仿照佛教的方向演变。苯教最初没有教主,在改革中发现佛教有教主释迦牟尼,于是就创造了“兴绕”这个传说中的苯教教主。改革后的苯教有一部经典叫“色尔尼”,里面记述了兴绕一生的2件大事,其经历与释迦牟尼的一生有很多相似之处,还介绍了兴绕如何普渡众生,如何受妖魔的迫害,中国内地汉族的孔夫子与兴绕降伏魔鬼,最后也得解脱、涅般。很显然这是抄袭佛经略加改造而来的,苯教还把佛教经典翻改成苯教经典。但是,苯教也采取了一些和佛教丁反的作法。如:佛教对圣地是以顺时针方向转为功德,而苯教则以逆时针方向旋转为功德,转动经筒时也是如此。

    随着佛教在藏区取得统治地位,苯教的势力逐渐被削弱。现在,藏北地区仍有其信徒。


----
                                         社区公务员 aqing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