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xumishanren@GZ()
整理人: dannylu(2001-02-26 01:55:15), 站内信件
|
标 题: 滇游笔记之一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Wed Nov 29 01:20:15 2000), 站内信件
7月22日
10点10分,火车开出上海火车站。我因为决定下得晚,所以托人买火车票时没算 在内,到车站只买到无座票。但也要卧铺车厢里混,不知晚上怎么办。
未离上海,丽江的气息已扑面而来:邻铺的女士就是丽江人,姓张,是一名教师 ,在上海开会。她介绍了一些丽江风情。金流石越听越激动,大呼小叫的,改变 了昨晚的主意,说要蹲在丽江,“吃透东巴文化”。当然,大理是必去的。
按正常情况,火车行驶48小时,于24日上午9时半到达昆明。黄大洋从列车员那里 打听到一个不好的消息,忙回来发布:前些日子云南大水,有一列油罐车阻于一 个隧道,火车要晚点10小时,共需60小时才能到达。大家议论了几句,也无可奈 何,只能看看窗外。铁路边的夹竹桃花开得正好。
7月23日
昨儿晚上乘警查铺时,发现多了一个人,让我回自己的车厢,我出去在别的车厢 里逛了一圈,又回来,郑得已招呼我与他挤在上铺一起睡。深夜1时多,黄大洋起 来让我睡。早晨醒来已是衡阳。
黄大洋说他在火车上散了一夜步。金要说她听见黄大洋“散步”回来时的情景, 列车员查他的车票,他拿出整整一叠,问他出去做什么,他说,空调太冷,出去 暖和暖和。金要称赞他反应敏捷,借口找得漂亮。
13时17分,到广西兴安附近,天色暗下来,火车临时停车。一个闪电一声雷响, 雨就如烟雾般撒下来。雨像布一样擦着车窗。
路两边已是喀斯特地形,一座黛色大山的山脊犹如利刃,平平割破天空。大山的 怀中,是雾,雾中是错落的小山,看上去盆景一般。
火车又开始喘气启动。不远处的房屋是用红砖砌成的,山墙的瓦檐下都饰一道白 色石灰边儿。村落卧在小山下,绿树掩映。成熟的水稻只剩下几块田,大多数已 插上了秧。偶尔能看到水牛。
有时也能看到墓碑,样式古朴的碑上长着三个犄角。看不到坟。
那个丽江人一路大声说着丽江,简直不知疲倦。金流石开始信口吹嘘他的家乡。 他言词便给,真真假假,将他的家乡说得天花乱坠。其实许多旅游名胜都是这样 吹出来的。
大家都在盼着桂林,唱着“我想去桂林”。我在1992年去过,看见奇山怪石,就 有不少回忆。
7月24日
列车穿行在高原。云贵高原。这个高原的名字远没有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那么漂 亮,但横断山脉这个名字却十分古怪。中午12时,到贵阳站。金流石在推敲句子 ,说:“灰色的山城覆盖了整个山坡。”别的人郊外的房子就遽下结论,认为贵 阳还不如舟山。这几乎是舟山人的通病,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总喜欢否定、贬 低别人,以掩藏自卑。
列车员说,再过12个小时,才能到达昆明。
一路上都是隧道。崇山峻岭,被列车像子弹般射穿。列车穿越黑暗的山腹,呜呜 作响。铁轨,像蜈蚣样爬着。
窗外是高原的景色。张老师触景生情,说,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两 油。另一人纠正说,是人无三两银。房子灰灰的,几乎没有亮色。
火车又停靠在车站。站台上一些小姑娘背负竹筐,穿着脏衣服,捡拾垃圾和瓶子 。不知哪里又有人抛下垃圾袋,一个瘸腿青年反应敏捷,飞奔而去。他的行动需 要较大的幅度,引起一个小姑娘的注意,她扔下竹筐也跟着飞奔,看看跑不过他 ,奔出一段路就慢下来,恋恋不舍地张望着回来。一个将近20岁的少年,在整理 一大堆垃圾,将快餐盒里的饭并到一起,动作有条不紊,十分沉着。
高原,被稻田覆盖。被小河分割。这些梯田,种的可能是单季稻,还没转黄。河 流深深地陷下去,并转着奇异的弯。列车有时在山腰爬,有时穿过山岙,有时过 桥,过隧道。一眼望去,即使没看到深沟峡谷,也能感到身在高原。多年前,我 曾梦见过这样的高原景色,在阴沉的天气里徒步穿行。
1638年,徐霞客从广西进入云南。
1998年,我们穿过50个隧道,从贵州进入云南。
上午过都匀。这里有张羽中摩崖石刻古迹,不知如何。
下午2时多,到安顺。这是战国时夜郎国地,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
如果坐汽车,可过关索岭。
列车缓慢行驶。窗外是一片小平地,一个村庄,望去只有一幢楼房,别的都 是平屋。
山峰都甚奇异。许多低矮的土丘和山坡上,是一片片玉米地,附近却很少看到人 家。在火车站,总有妇女在站台叫卖给玉米。黄大洋奔走相告,说看到了驴子。 不知这头“黔驴”的技艺如何。
火车出了都匀,我们开始记下所过隧道的数目。金要说她看过时间,最长的隧道 ,列车走了两分多钟。但将近安顺的隧道,简直有三分钟。这是自都匀到此的第 49个隧道。据说这条铁路线是五十年代请苏联专家设计的,沿高原盘旋而上,到 六盘水,然后又盘旋而下达昆明。窗外能看见的铁路,其实就是我们的火车刚刚 经过的那条,并不是另有一条铁路。金雨和金流石开始抒情,称赞苏联专家的聪 明、建筑工人和这项工程的伟大。
15时40分,到达六盘水。车站上出售的东西,并无特色,健力宝、椰子汁、哇哈 哈、二锅头、康师傅等等,与别的城市里看见的也没有两样。商品的渗透力并不 比政治弱。
此时,隧道已少。刚才火车在山峰之间像出岫之云一般滑行,下临无地,现在已 驶入相对平坦的原野了。六盘水有一些现代化建筑,但农村的房子都极矮小,好 像是居住者嫌高原太高了,才造成这样。
路边是个高坎,一位穿土黄色长裙的姑娘,背着包,拎着饭盒,正穿过玉米地, 向几间半新的平房走去。
火车在行驶。铁道右侧的地势突然下削,深深陷下去,山坡底部一间破旧房子门 口的椅子上,安静地坐着一位身穿黑色衣服的老妇人,对火车连看也不看一眼。 她前面是一头猪,正在吃食。道地前下陷处,两个孩子在肮脏的地上寻找着什么 。
一个穿绿背心的男子,爬在电线杆顶上,向我们挥手,我们也向他挥手致意。他 的皮肤黝黑,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他脸上欢乐的笑容。
16时10分,在贵州与云南交界处。窗外尽是石头山。凌乱的石头,白色的石头。
这里的农民可种植的土地肯定很少,玉米嵌在石堆里。成块的玉米地很少。玉米 地附近也看不到人家。他们种地不知要走多少路。我老家村庄边上就是田地。
16时20分,到达梅花山。
还没到目的地,同行的这些伪流浪者就大声地唱起了“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 ”,一副恋家儿童的模样。
16时55分。车窗外是一道山坡,很深,种满烟叶和玉米。这是扒挪块,一个怪地 名。列车已进入了云南。广播里唱着《青藏高原》。几分钟后,山忽然缺了一角 ,极深处,一道黄色的河流蜿蜒向远处。再过一道隧道,河还在视野之内。这样 的缺口越来越多,山势越来越高峻挺拔。
这些山,都需要使用一些极端的词语形容了。
15时04分,到荷马岭。这附近隧道更密。几个小村无声地卧在山坡下,灰灰的, 升起青灰色的炊烟。
17时11分,到达“背开柱”。山下是个大山谷。山谷中窝着一个小村。山很高, 水沟却干涸着。看上去他们需要一场雨。
旁边的铺上是一对上虞松下夫妻,在昆明做生意,据说是“遮阳伞生意”,他们 的脸却被晒得黧黑。去年他们赚了七八万。丈夫说:“生意难做啊。”他反复说 着这句话。
窗外是一条小溪,溪边是一块黑黑的土地,看上去挺肥沃。几个人在地里干活, 一个小伙子的背篓里装着畜栏的草肥,他施肥的方法很奇特:弯下腰,背篓里的 草肥便越过肩头撒下。走几步,又弯腰撒肥。
溪边是水牛。路上是马车。田边也有马在吃草。
18时47分,到达宣威。我们下车在月台上散步。
一些包着蓝头巾、穿斜襟衫的老妇人和中年妇女在叫卖煮熟的玉米和鸡蛋。一个 穿着时髦的女子将一袋鸡肉交给一个肮脏的拾荒小孩。小孩接过后看看她,有点 吃不准,打开塑料袋张了一下,又看看她,神色看上去像是为忘了说谢谢感到遗 憾。
西装革履的高个儿小伙子走下车来,遇上一个卖鸡蛋的老妇人,塞给她一张一元 的纸币,老妇人看见纸币,神色严肃,接过后一下摔到地上,绷着脸端着鸡蛋走 开了,她的神情极为骄傲,凛然不可侵犯。小伙子很快弯下腰捡起纸币,头也不 回地走向车厢。
小伙子是好心,虽然居高临下,也并无侮辱人的意思,这叫不侮之侮,不料最终 受辱的反是他自己。我将看到的这一情景说给同伴们听,没想到金流石指责那个 老妇人说:“这就叫做死要面子活受罪。”不知这位老妇在金流石眼中受了什么 罪。
据金要和我的统计结果,从都匀到宣威,穿过了223个隧道。最长的隧道有4分钟 。
午夜0时,到达昆明。宿火车站附近的一家旅馆。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53.0.1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