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摇滚音乐>>著名外国传统乐队>>Beatles>>披头士 经典回顾(二)

主题:披头士 经典回顾(二)
发信人: bql.004(蝎子)
整理人: kgb(2001-02-21 23:48:53), 站内信件
All You Need Is Love 1967年5月25日,披头士通过电视向全世界约两亿观众首次演唱了这首“ 你所需的只是爱”。短短五年的时间,Beatles 已从模仿美国摇滚先驱 查克-伯瑞和小理查德等的节奏布鲁斯音乐,成为摇滚音乐最杰出的探 索者;从“不要贝多芬”、“要钱”的一味反叛,成为对人生及社会真 理的率直追求者。他们对西方传统表现出不敬,对越战率先表露出厌恶的态度,对政府的权威表示不满,对东方文化思想文化真诚的探求,... 1967年披头士已成为振臂一呼应者无数的时代英雄。 这首“你所需的只是爱”是约翰-列农为全世界身心遭受折磨的人们开 的一剂良药。“爱,爱,爱,你所需的只是爱”,除此之外你无所可做, 无所可知,无人可帮。法国国歌“马塞曲”的旋律作前奏,简单反复的 曲调和歌词,将真挚热烈的情感拓向恢宏的境界。这首歌无论在当时还 是在今天,都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Let It Be 在小的时候,约翰-列农一遇到麻烦,母亲玛丽总是来到他身旁说:“ 随它去吧。”等约翰长大,自己遇到困难,看到世界上许许多多失意的 人,而自己无能为力,他便想到了母亲那句睿智的话,“随它去吧,听 其自然。”这题目和意义与鲍勃-迪伦“飘渺在风中(Blowing in the Wind)”那首民权运动的主题歌反映的相似。这首歌在哀悼美国轮渡“ 自由企业先驱号”遇难者首次唱出,固而具有特别感人的意义。 1980年12月8日,在纽约帝国大厦前几声枪响之后,40岁的列农死在血泊 之中。他重组披头士的希望,他对社会、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彻底破灭了。他的死震动了整个西方世界,震动了青年一代的心。那位刺客在多年监 禁之后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悔恨,他说因为他杀了一个真理的追求者。 然而列农的心跳并没有停止,在他1969年针对越战创作的歌曲“给和平 一次机会(Give Peace a Chance)”中,那一起一伏的节律不正是列农 的心音吗?海湾战争期间,这支歌又一次回荡在世界各地,列农那颗对 美好世界向往的心再次引起强烈共鸣。 Yellow Submarin 披头士乐队凝聚着列农的理想。列农本人性格内向,坚强率直,思想深 刻,能言善辩,是精神领袖;麦卡特尼机智有趣,长一张娃娃脸;哈里森则沉默寡言,面容瘦削,老实严肃;后加入乐队的林戈则不好出风头, 眼神忧郁,很受女孩青睐。随年龄增长,每个人独立性增强,各种矛盾 出现,最终导致1970年四人各奔东西。这对列农内心的打击是很沉重的, 以至他多年蛰居度日,无所事事,整日沉湎于利物浦的旧报纸、毒品和 幻觉。正当他重新振作,并期望重建乐队,他却死于非命。 这首歌是一部卡通片的主题曲,实际上影片是由披头士的这首歌“黄色 潜水艇”改编的,歌中流露出的少年亲情,不由使人联想到披头士的聚 散。“我的朋友都在船上,许多就住在我隔壁,... 我们都生活在一艘黄 色潜水艇上。” 


----
我愤怒`我病态`我象罪恶一样丑陋,我靠敏感活着并凭此反击,我了解生活的意义,但它对我毫无用处,虽然我知道这世界有美好与善意的事物。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