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y516()
整理人: dannylu(2001-04-15 12:06:07), 站内信件
|
欢迎光临禾雨小站!
山的向往
我自小随父母生活在莱州湾畔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上,
因为这儿有着方圆几十里唯一的一座二三十米的小山,人们就
称之为土山镇。每天早上看着太阳从天边的群山里升起,心里
就对这只有在日起日落时才能见到的“大山”有一种向往:黑
羊山,就是满山的黑羊;大泽山,就是满山的葡萄...在连这样
的愿望也得不到实现以后,于是这小小的土山就满载了儿时我
们对山的全部向往,一到休息日,我们就相邀着去爬山,并乐
此不疲。
及至到县城的一中读高中了,才终于有机会来爬一爬“名
山”:文峰山,北魏时的邓道昭曾在这座山上留下了魏碑体的
代表作。虽然二百米的文峰山找不到杜甫那“会当凌绝顶,一
览众山小”的感觉,但极目远眺,骤然间觉得胸怀变的无比宽
广,也颇有一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凌云壮志。
92年参加高考,我被西安的一所高校录取,那年夏天当我
坐着火车第一次从那巍峨的群山脚下经过,在那一刹那,就象
是今生有约,透过群山翠柏的掩映,还是让我一眼看到了华山
的山门。“自古华山一条路”,两年后的国庆节,迎着蒙蒙雨
雾,子时我们正式通过检票口,开始用双脚丈量这自古一条的
四十里山路。从文峰山的海拔 200米到华山的海拔2000米,这
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新奇,不错的,华山的美,恰恰在
于她的险。无论是千尺幢、老君犁沟处、百尺崖,还是猢狲愁、
擦耳崖、苍龙岭,每一处都让你惊心动魄,以至到了后来号称
华山天险的瑶子翻身、长空栈道反到让人有一种履险如夷的平
淡。
从华山回来,在好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山我一时都找不到
感觉,包括李唐王朝避暑的翠华山、捉蒋的骊山,真有了一种
“五岳归来不看山”的孤独,但95年的太白之行重又激起了我
对山的向往。太白山,位于陕西周至县,其“太白积雪”为关
中八景之一。当时已至五月,关中俨然已是一个火炉,五一当
天已高达33度。那日我们历时 5小时,行程近30里,终于来到
海拔3000米的海子附近。按说雪对于一个地道的北方人没什么
稀罕,但当我穿着衬衣,站在没及腰际的积雪里,望着冰封的
绝顶,仍不由的感叹自然的造化。
97年五月,象是补落下的的一节课,在万般杂务中偷得一
闲得以一登泰山。要说泰山的印象,或许是因为华山、太白的
先入为主吧,总之泰山十八盘感觉中刚走了没几步便已是南天
门了,于是便对泰山的盛名很不以为然。不过泰山的云海日出
还是让我领略了泰山贵为五岳之尊的王者之气。那日山顶上细
雨菲菲,我们裹着毛毯站在漫天的雨雾里,一团团的云雾推过
来、拥过去,间或闪现出一角小楼或一丛天线,后来才知是气
象站,就象茫茫大海中一叶劈波斩浪的小舟,更象是海市蜃楼。
不觉天光已是大亮,终于“看那,太阳。”,不知是谁的一声
呼喊,满天的寻去,在一堆云团里,终于发现了已升的很高的
太阳,它就是那炎炎夏日里威风八面的太阳吗?看它那欲遮欲
掩、灰头土脸的样,当它是月亮会更合适些。终于,附着在岩
石上的最后的一点残雾也被猎猎山风席卷而去,太阳也擦净脸
容,放射出万丈光芒。
而如今,我每到一处都不忘一登当地的名山,更向往着象
徐霞客一样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禾雨 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日
---- 欢迎访问http://newemi.126.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