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5()
整理人: lly(2000-01-21 03:58:26), 站内信件
|
独特女孩独特文字:转自:jmwx.yeah.net
苏格兰有一种食物,是用猪肚包上羊心、羊肝、羊肺、或其他动物杂碎和豆子加 盐煮成,苏格兰人给了这种食物森林魔鬼的名字,每逢吃它,都要吹风笛、念长 诗以示隆重。这种杂碎猪肚到了德国,成为总理科尔心爱食品,每每以之招待贵 宾。据说,撒切尔夫人访德时,科尔就在国宴上拿出这道大菜,铁娘子立刻脸色 大变,连称胃口不佳,然而科尔不肯就此罢休,直到撒切尔夫人登机回国,仍送 上两只猪肚作为夫人在旅途中的食物。科尔曾扬言要给撒切尔夫人“一点颜色” 看看,当时西方政治评论即调侃说科尔总算借猪肚兑现诺言。
一切事物沾上政治的边,都会被看作另有意义,科尔或许真心请撒切尔夫 人品尝自己最喜欢的食物,在平常生活中,吾之珍馐亦作人之美味的事并不少见 。
正在亚视播放的《食神》以宫庭为背景,不乏御厨名制,什么“鸟语花香” 、“白云穿凤”,听来让人遐想,可惜却是现代酒楼招徕客人的噱头。真正宫庭 菜肴,多以材料名作菜名,让皇帝一听就知道吃的是什么,不然很容易犯上“欺 君”之罪,有道清宫菜式名字长达三百余字,因为做这道菜需要羊肉、牛肉、萝 卜、粉丝、大葱、胡椒、乳酪等一百零五种材料。所以,逢春在江南煮给皇帝阿 爹吃的苦瓜小炒只是广东人的家庭菜式,做给现代人看的。别说二百年前的古代 ,就是今天,江南吃苦瓜的人也不多。十几年前我住上海时,倒是有邻居种苦瓜 ,等它成熟后变成金黄色放在桌子上当摆设,如果真要吃,就扒开瓜皮吃里面血 红色甜得发腻的瓤。
都说江浙菜甜。梁实秋说起江浙人吃蟹,在姜醋里加糖,给了“怪”字的评 论,很有“岂有此理”的意思,而我吃大闸蟹,姜醋里从来都要加糖,不加糖才 味道古怪。江浙人在菜中加糖,相当于加味精,让单一的咸味稍稍产生点变化, 其实并不过量。真正爱甜的还是广东人,街上到处是卖“糖水”的甜品屋。一次 去朋友处打牌,煮面条作宵夜,因为缺盐少酱,所有人一致同意用片糖下面。经 我一再抗议,朋友才翻箱倒柜找出一包二年前吃速食面剩下的酱料,给我单独做 了一碗有咸味的面条。
很多时候,吾之粗砺却是人之美食。前几天《城市追击》中采访香港一家贫 困家庭,介绍他们常以青蕉煮树叶为粮,侧隐之意溢于言辞。而在非洲某国,青 蕉煮树叶加盐却是国宴上的菜肴,想起各国贵宾如何咽下这道美味,我就头晕。
我们以此将非洲目为蛮荒之地,而西方人也以华人什么都吃视中国是未开化 之地。美国有本讲世界各国食物的书,说中国人吃猿猴的嘴唇、燕子的尾巴、鸟 舌汤、炸狼肉,梁实秋力白其诬。《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晓岚说有友人赠他猩唇 ,即猿猴的嘴唇,实则是腊制的整张猩猩的面皮,因为厨师不会整治,纪晓岚又 转送他人。我不信象梁先生那样的大师连《阅微草堂笔记》也未读过,肯定欺西 人拿不出证据,才嚷嚷着他人胡说。林语堂在《中国人》中也对西人遍传华人嗜 蛇而义愤填膺,林先生是福建人,生长在教会家庭,可能真的没吃过蛇。如果现 在来广东一转,那么大的“蛇王”霓虹灯招牌竖在那里,恐怕林先生就不会那么 嘴硬。
不明白学者文人为何如此隐晦中国人的“无所不吃”,食物的艺术在于烹饪 ,而非仅材料,象西人那样对食物只会煮烤炸,在中国人眼中才是真正的未开化 。麦当劳、肯德鸡在广东未象北方生意那么好,足见广东人高明。只可惜广东人 太爱改造外地食物,曾在西餐厅点“意大利粉”,除了将沙河粉换成通心粉,味 道与街头早餐铺的牛肉粉一样,经我要求加了点蕃茄酱,才算有了点“意大利” 味道。
在交通发达的今天,地方美味都可以行销世界,然而人的味觉总是受自小养 成的饮食习惯影响,很难站在公正的立场评论一种食物是否美味,琼瑶认为台湾 的各种小吃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最高成就,而从大陆过台湾的老人都认为台湾小吃 是大陆美食的蹩脚复制品。在这个问题上恐怕只能见仁见智。
-- 疏懒怕磨墨,情多难落笔 .
夜宿英特网,泼得满盘雨。
《江门文学网》:http://jmwx.yeah.net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0.1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