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山城故事>>★ 风光旖旎小三峡 ☆〖旅游服务指南〗★>>☆【重庆旅游风景介绍】☆>>重庆十大旅游区之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二)

主题:重庆十大旅游区之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二)
发信人: cliffwang(60分万岁)
整理人: zchcp(2001-02-16 23:11:51), 站内信件
张飞庙 
 
位于长江南岸飞凤山麓,离重庆市区382千米,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是为纪念三国名将张飞而建的祠宇。相传勇毅刚直的张飞急于为义兄关羽报仇,被部将张达、范疆所害,其头颅被抛于江中。有渔人夜得张飞托梦,到江中打捞张飞头颅,意外捞到一罐金子,于是用此金造了张飞庙。据史载,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年,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已有1700多年历史。 

庙前临江石壁上书有“江上风清”四个大字,字体雄劲秀逸。庙内塑有张飞像,珍藏有汉唐以来的大量诗文碑刻书画及其他文物数百件,多为稀世珍品。素有“三绝”(文章绝世,书法绝世,镌刻绝世)之盛誉,号称“文藻胜地”、“巴渝一胜境”。三峡大坝建成以后,此庙将会被淹没。届时将在南岸仿原庙建筑,修建一座新张飞庙。 

张飞庙面江背山,依山取势,由一组匠心独运的古建筑群组成,气势宏伟壮丽。主要建筑有正殿、旁殿、结义楼、望云轩、助风阁、杜鹃亭和得月亭等7座。前5个建筑为纪念张飞庙而建,后两个建筑为纪念唐代诗人杜甫在此客居两年而?建,是难得的文武合庙。 
 
白帝城 
 
位于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距重庆市区451千米。据传西汉末年,公孙述割据四川,自称蜀王,因见此地一口井中常有白色烟雾升腾,形似白龙,故自称白帝,遂于此建都,并将紫阳城名改为白帝城。现存白帝城乃明、清两代修复遗址。 

白帝城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三面环水,雄踞水陆要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三国蜀汉皇帝刘备讨伐东吴,兵败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前在白帝城永安宫向丞相诸葛亮托孤。白帝庙内现陈列有“刘备托孤”大型泥塑。 

庙内还陈列有瞿塘峡悬棺内的文物和隋唐以来73块书画碑刻,以及历代文物1000余件,古今名家书画100余幅。其中“竹叶字碑”诗画合一,风格独特;“三王碑”镌凤凰、牡丹、梧桐,精美华丽,堪称瑰宝。 
 
八阵图 
 
在奉节县城东1000米的长江北岸,有一伸入江心长1500米,宽600多米的大溃坝,居中一条小溪穿流,传说此乃诸葛亮所摆的八阵图。诸葛亮入川时曾布过“八阵图”,乃垒石为阵,纵横皆八,八八六十四垒,外游兵二十四垒,垒高五尺,相去若九尺,广六尺。 

据《三国演义》描述,陆逊破蜀大获全胜,引得胜之兵,往西追袭。前离夔关不远,陆逊在马上看见前面临山傍江,一阵杀气冲天而起,即差哨马前去探视,回报:见有乱石八九十堆,四面八方皆有门有户,并无人马。陆逊大笑说:“此乃惑人之术耳,有何益焉!”遂引数骑下山坡来,直入石阵观看。忽然狂风大作,一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但见怪石嵯峨,槎桠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陆逊大惊曰:“吾中诸葛亮之计也!”欲回,无路可出,正惊疑,忽见一老人立于马前,笑曰:“将军欲出此阵乎?”陆逊答:“愿长者引出。”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径出石阵,并无所碍,送至山坡上。陆逊回寨后叹曰:“孔明真卧龙也,吾不能及。”于是班师回吴。 
 
瞿塘峡 
 
又称夔峡,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黛溪,在三峡中以雄著称。郭沫若有诗云:“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峡口夔门南北两岸峭壁千仞,如刀砍斧削一般,江流汹涌于宽仅100余米的狭窄江道之中,呈现出“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壮观景象,所以自古有誉道:“夔门天下雄”。顺江而下,迅流湍急,云天一线,船过其间,游客会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 

古人云:“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瞿塘峡内,南岸有“瞿塘碑壁”、“孟良梯”、“凤凰泉”、“犀牛望月峰”等壮观景色;北岸有“七道门”、“风箱峡”、“瞿塘栈道”等奇丽景观。 

瞿塘碑壁,有“巍哉夔峡”和“夔门天下雄”等摩崖石刻。最早的《皇宋圣德中兴颂》碑,为南宋赵公硕所书。还有冯玉祥将军所书“踏出夔巫,打走倭寇”的题刻。 

在北岸的绝壁上,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古栈道遗迹,头顶是悬崖欲坠,脚下是汹涌江涛,这就是古时船夫拉纤,军事运输和客商行贾的惟一通道。崖壁栈道上有清人所刻“开辟奇功”、“天梯津”8个大字。栈道旁是七道门深洞,洞深100余米,峭壁岩之间,有一天窗面对大江。登天窗仰望,双峰插云,蓝天一线。向下俯视,江水奔腾,飞舟似箭。入洞观景,钟乳林立,如飞禽走兽,栩栩如生。 

凤凰泉在白盐山的绝壁下,有一高十多米的石笋“凤凰”,羽毛丰润,色彩斑斓,引颈向上,似吸吮着从岩隙中流出的清泉。 

孟良梯在白盐山的绝壁上,乃自下而上呈“之”字形排列的正方形石孔,孔宽八寸、深一尺,孔距三尺,一直到山腰。传说是宋朝的孟良思念老令公杨继业,欲将葬于望乡台的老令公尸骨盗运回乡,半夜驾小舟入峡,凿孔攀援而上的遗迹。实际上,这些石孔是古人架木为梯的栈道或是药农攀援采药的遗迹。孟良梯的宏伟险奇,不能不叫人叹服古人征服大自然的气魄和智慧。 

犀牛望月峰上,有一块奇特的巨石,形若一头犀牛回首挺角,望着初升的明月。 

风箱峡处于一段石壁上,在近100米高处的崖隙间,放着几口木匣,形如风箱,故名风箱峡。相传是鲁班的风箱,实则为安葬死者的悬棺。 

在夔门的悬岩绝壁脚下,险峻礁石上,竖立着两根粗大的铁柱,这便是“铁锁关”古迹。史书记载:唐天元年(904年),张武在此“作铁链,绝江中流,立栅于两端,谓之锁峡”,后来宋朝守关大将徐宗武在此立两根铁柱,高2米,横拦江铁链7条,长90多米,用以锁断长江,故此处又称“江关”。 
 
巫峡 
 
西起重庆市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峡长谷深,迂回曲折,奇峰嵯峨连绵,烟云氤氲缭绕,景色清幽之极,如一条美不胜收的画廊。 

巫峡主要景观有三台(楚怀王梦会巫山神女的楚阳台,瑶姬授书大禹的授书台,大禹斩孽龙的斩龙台)、八景(南陵山顶“南陵春晓”,杨柳坪“夕阳返照”,大宁河口“宁河晚渡”,清溪河上“清溪鱼钓”,宁河渡口“澄潭秋月”,五凤山上“秀峰禅刹”,城西望夫“女观贞石”,高塘观“朝云暮雨”)和十二峰(即江北岸的登龙、圣泉、朝云、神女、松恋、集仙六峰,南岸的飞凤、翠屏、聚鹤、净坛、起云、上升六峰)。宋代诗人陆游诗云:“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 

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著名,峰上有一挺秀的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每天最早迎来朝霞,又最后送走晚霞,故又称“望霞峰”。据唐广成《墉城集仙录》载,西王母幼女瑶姬携狂章、虞余诸神出游东海,过巫山,见洪水肆虐,于是“助禹斩石、疏波、决塞、导厄,以循其流”。水患既平,瑶姬为助民永祈丰年,行船平安,立山头日久天长,便化为神女峰。 
 
西陵峡 
 
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历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对川江航道的多年治理和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后,水势已趋于平缓,然绮丽景观如旧。 

主要景观,北岸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南岸有“灯影峡”等。灯影峡出口处,南岸马牙山上,有四块酷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众的奇石。郭沫若先生有“玄奘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的题咏。 

船出西陵峡南津关,三百里峡江航程即告结束,长江自此进入中游,视野豁然开阔,江流东去千里,两岸平野万顷,“极目楚天舒”,别是一番情趣。 
 



----
太阳当空照,
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
“早早早,
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我去炸学校,
从来不迟到,
绳一啦,
赶快跑,
“轰”的一声学校不见了。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