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hqboy( )
整理人: hearter(2001-11-21 00:46:47), 站内信件
|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每一个人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原都是平凡而渺小的。但当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一旦义无返顾地将每一个细胞、每一滴鲜血都交付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交付给正义、真理,交付给历史发展必然的民主、自由大业时;当其为着这一切,不惧地地狱烈火的煎熬,虽九死而不悔,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就由此而燃烧并发出永不熄灭的光华。
40年代末,在重庆歌乐山下,就有这样一群中华民族的儿女,他们被囚禁那里,经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惨绝人寰的毒刑。就在那皮鞭的撕咬、鲜血的飞溅、枪弹的呼啸、烈火的焚烧中,真理和谬误、正义和邪恶、民主和专制、人性和兽性进行着殊死较量。
他们的精神不朽,火种不灭。
歌乐山巅,升腾起一片光照日月的星云。
白公馆
白公馆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为审讯,关押的保密起见,将其选中为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原大门终日关闭,从侧面一小门进出,原储藏室改为地牢,原防空洞改为刑讯洞。在院内墙上写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等标语。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白公馆曾改为来华美军人员招待所,到1945年又作为特别看守所重新关人。至解放前夕,关押的除息峰监狱撤销后转移来的“政治犯”如黄显声、许晓轩等二十余人外,还有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寄押的刘国志、周从化、周均时、张泽后等三十人。
渣滓洞
原为人工采煤的小煤窑,因煤少渣多而得名。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隐蔽。1943年白公馆被改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所关押“政治犯”迁此,于1947年4月迁回。1947年12月,关闭半年多的渣滓洞作为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重新关人。关押人员来源主要有1947年“六、一”大逮捕的“要犯”、《挺进报》案和“小民革”案中的被捕人员。上下川东武装起义失败后的被捕起义人员,最多时达三百多人。江竹筠、许建业、余祖胜等烈士曾在此关押过。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放风坝,一楼一底的男牢十六间,女牢二间。为了从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特务们特意在渣滓洞内院墙上写“青春一去不复返,仔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的标语。外院是特务办公室,刑讯室。外院墙上写有讯示特务的标语“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中美合作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同国民党政府共同成立的特务情报机构。美军想以“中美合作所”在中国获得有关政治、气象、水文、军事情报,国民党军统特务想以此获得美军在特种技术方面的训练和军火装备。1943年7月1日,“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在重庆正式成立。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美国海军中校梅乐斯分任主任。“中美合作所 ”直接隶属于中美两国最高军事统帅部,总办公室设在歌乐山下杨家山。从1943年至1945年“中美合作所”先后就情报交换、特工训练、武器弹药各种军用器材交换等问题进行了签约。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中美合作所”在中国各地建立了156座气象台、通讯电台,由美国特工部门主持在各地举办了22个特工训练班,美军为军统提供了9000 余吨特工器材、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装备了5万余名军统特务。美国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迈克尔.沙勒博士在《美国十字军在中国》一书中指出“在战时中国政治和军事极不稳定的情况下,带政治色彩的中美合作所人员在影响中国两个敌对派系的当前政策和未来前途方面起了关键性作用。“中美合作所”直接卷入中国,心甘情愿地帮助实行秘密的军事纲领,并致力于摧毁革命运动,这一切使它对中美关系发挥了很不相称的巨大影响......“中美合作所”的基本方针是帮助国民党准备内战”。
歌乐山松林坡
巍巍青山,松涛阵阵,松林坡由此而得名。这里树木参天,鸟语阵阵,曾是戴笠会客室、戴公祠(戴笠死后其党徒所修的祠堂)的所在地。然而,这里也是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革命志士的刑场。先后有数十位烈士牺牲在松林坡。其中包括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四川特委领导人罗世文、车耀先等。
歌乐山烈士陵园陈列总馆
歌乐山烈士陵园陈列总馆是陵园文物和档案资料的保管和汇集处,这里陈列着上千件珍贵的历史文物、烈士遗物以及档案材料。馆内的“11.27”大屠杀半景画再现了当年大屠杀时血火交织的悲壮场面。每年,烈士陵园和陈列总馆要接待数以万计慕名前来的参观者和研究者。这里的图片资料也曾经多次到全国各地巡回展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转载]
---- 网事如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