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jxwu940520(彩霞)
整理人: caozhengyou(2004-12-26 16:57:36), 站内信件
|
“这四个玉佛是我奶奶送给我和哥哥的。奶奶就爸爸一个孩子,我们从来没见过爷爷,连爸爸也没见过。小的时候,每当我们问起爷爷的事时,奶奶总是伤感的摇头叹息,一句话都不说。爸爸也总是喝斥我们,不让我们问奶奶这个问题。
奶奶非常疼爱我和哥哥,老人家高兴的时候就给我们看她年轻时候的照片,照片上的奶奶很漂亮,穿着也很华丽,象个有知识的大家闺秀。后来从妈妈的嘴里得知,奶奶小的时候家里很有钱,她还上过洋学堂。
让我们纳闷的是,不仅从来没听奶奶说起过爷爷的事,也从来没听她说起过她家里人的事。我们只是从大人闲谈中得知,奶奶在爸爸很小的时候就一个人带着他来到了这个镇上,靠帮人家缝缝补补把爸爸拉扯大。
奶奶有个精致的带锁首饰盒,她总是趁没人时一个人打开看,有的时候还偷偷的流泪,家里人谁也不知道那里放着什么东西,只知道那是奶奶的宝贝。
我和大我八岁的哥哥对那首饰盒充满了好奇,但无论怎么央求,对我们疼爱有加的奶奶就是不给我们看。
奶奶信佛,总是爱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她屋子里供着佛像的桌子旁边,手握一串已经磨得很亮的念珠不停的念着我们听不懂的经。每逢初一十五,她总是风雨无阻到后山那个香火不算盛的小庙里去上香,有的时候也带上我和哥哥。
时间久了,我和哥哥发现了一个秘密!
虽说后山那小庙平日里香火不盛,但到了初一十五,十里八乡的人还是不少人去烧香许愿的。庙里的主持是个老和尚,谁也不知道他多大年纪,也没人知道他什么时候来这个庙里的。只知道他心地善良,还会医术,无论是谁家的人得了病,只要找他那是有求必应,有钱没钱他都会看的。
初一十五的法事总是他领着做,完事后庙里还给信徒门发斋饭,我和哥哥总是挤到人堆里去凑热闹,然后就前堂后院的在庙里疯玩。而奶奶这时却一个人躲在一旁手握那串念珠,呆呆的看着给大家发斋饭的那个老和尚,有的时候还悄悄的抹眼泪。
回家后,奶奶就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头不出来。我和哥哥不止一次的趴窗户上看到她坐在炕上,捧着那首饰盒在哭,告诉爸妈,他们只是警告我们不许去打扰奶奶,别的什么都不说。”
叮铛的叙述停了,她默默的走着……
“郑斌不是你亲哥?”我问不说话的叮铛。“笨哥不是我亲哥,他和菊姐都是我哥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他们三个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学,一直非常要好……”
叮铛接着说:“我八岁那年,奶奶病倒了!她不让爸妈送她去医院,说医生治病治不了命。一天,奶奶把我和哥哥叫进她的屋子,她用颤抖的手从枕头下面拿出那串念珠递给哥哥,让哥哥拿着它去后山的庙里请老和尚去。
哥哥拉着我到了庙里。看到我们递过去的念珠,老和尚痛苦的双手合十,嘴里不停的念着“阿弥陀佛”,两行眼泪顺着他那饱经风霜的脸庞淌了下来……他领着我们进了他的禅房,从枕头下取出了一个红绸包揣进怀里,就快步的随我们下山。
当我们三个出现在奶奶面前的时候,本来已经有些失去意识的奶奶竟然清醒了过来,在爸妈的帮助下她靠着被子坐了起来,然后挥手示意让他们离开。当屋子里只剩下我们四人的时候,老和尚流着泪从怀里掏出那个红绸包放到了奶奶的手里,看着那红绸包,奶奶也哭了,她把枕边的那个首饰盒打开,从里面也拿出个红绸包。
两个一样的红绸包里竟然各包着一模一样的两个玉佛!奶奶用手擦拭着手里的四个玉佛,嘴里不停的说:“它们又在一起了,它们又在一起了……”
老和尚坐在了奶奶的身边,把那四个玉佛拿了过去,仔细看后两个两个的用红绳系到了一起:“让它们成双成对吧!”我和哥哥不解的看着两个老人,老和尚招手让我们过去,他把系一起的两对玉佛分别戴在了我和哥哥的脖子上,然后对我们说:“长大后送给你们喜欢的人一个吧。”然后又叮嘱我们:“记住!千万别把它们弄混了,另一个戴上你们这玉的人,就是与你们终身相守的人。”
年仅八岁的我,无法懂得老和尚的话,只是好奇的看着胸前的玉佛和两个象迷一样的老人……
老和尚走了,如同失踪般的消失了,庙里的和尚都不知道他去了何处。奶奶也在他走后的第二天,含笑握着那串念珠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