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sq222777(冷若冰双)
整理人: caozhengyou(2004-12-09 18:08:34), 站内信件
|
回报亲情——本能和责任
(文/冷若冰双)
前不久,在湖北宜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母子两人一起上山赶羊群。回家途中,羊群捅翻了一个巨大的马蜂窝。成千上万的马蜂受惊飞起,母亲当即被蜇晕倒地,一旁的儿子见状,当即脱下上衣,蒙在母亲头上……良久,马蜂终于散去,母亲站了起来,看看被马蜂蜇得躺在地上的儿子,身上多处蜇伤,口吐白沫。儿子在送到医院后不久便停止了呼吸。
还有一位急切盼望自己赶快满18岁的香港少女简彦,她想快快满18岁的原因很简单,只是希望将自己的半个肝脏换给有严重肝病的的母亲,让她可以活下去。因为在香港,未满18岁是不能捐献器官的。
这一类的故事还有很多:成都的百万富翁张续蓝,为救母命“挂牌贱卖”,他要给母亲凑够三万元的医疗费;山东汉子田世国捐肾救母,为了不让母亲担心,还精心设计骗局瞒着母亲。现在,手术已经完成了,母亲依然不知道那位捐肾的好心人竟然是自己的儿子……
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他们义无反顾,直面生死与得失?是一种不解的血之缘。
正如简彦所说:“我十分爱我的妈妈。她为我做了很多,她给了我生命,我想我也要给她一点东西。这并不只是责任,如果我没有这样做,我会感到内疚。”
“我想我也要给她一点东西”——多么质朴无华的语言,但这句话比世上任何的语言都光彩照人。我们的亲人在为我们默默奉献的时候,从来不会索取回报,他们不会考虑这些,他们只希望我们得到更多,过得更好。可是,当他们需要帮助、需要照顾的时候,他们也会渴望一种亲情的寄托、关爱和呵护。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会心的眼神,都能让他们感到无比欣慰。爱,让人无所畏惧。
亲情是一种无法割舍的爱。它就像一笔不需要偿还的无息贷款,总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发放。但是,正因为亲情是“无息的”、“不需偿还的”,我们更应该在内心深处,树立一种信念:得到了多少,就该成十倍、百倍地归还。或许亲情根本不能用数来衡量,它早已超越了价值概念,我们永远都无法还清,我们所能做的,是尽可能不让自己在许多年以后后悔和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在”,何等悲凉?
“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我们的一切,来源于他们的创造。回报亲情,是一种人性的本能,也是一种道德、义务和责任。
2004年12月9日 星期四 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