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nox()
整理人: shinee(1999-10-25 10:18:08), 站内信件
|
深圳:丢掉你的幻想
深圳的迅速崛起仅是近20年的事,除了是一个建设速度上的奇迹,还在一个 没有任何固有的文化基础的城市里,一下子融汇了一种大尺度的文明。邓小平两 次南巡,影响内地大批人才跟着南下深圳。闯荡深圳的年轻人往往有这样一种心 态上的矛盾:一方面,他们批评深圳人的生活是一种充分物化了的生活;另一方 面,他们回乡探亲时却再也过不惯当地的生活,连本地泥浆满地的建筑工地、态 度生硬的大巴售票员,以及没法天天洗澡的家,他也不再能容忍。他经常问的一 句话是:“深圳能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
砚就是发出这种质询的“外地深圳人”中的一员,她来深五年了,户口还在 安徽芜湖,但有时候,这个合资公司管理部的女职员,确实会站在深圳的角度上 批评老家的种种服务,到了深圳,她又会怀念老家并批评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 物质化”。她的心态真的很“两栖”。
访谈录——
当初,是什么促使你不畏压力来到深圳?
5年前,我23岁的时候生活就一眼望得见头了。我分配在一家中专学校做图书 管理员,如果我愿意,就可以这样无波无澜地干到退休。我感到郁闷极了。我那 时常借一些翻译的短篇小说看,作者无一例外是美国中西部小城里的女作家,她 们塑造了一系列未婚姑妈的形象——20年前,姑妈也有过离开小城去纽约的机会 ,但因为内心的怯懦和恋旧,她放弃了。从此她成为一个内心感觉强烈却循规蹈 矩的人,无声无息地生活在小城里,直到老去。
更奇怪的是,20年后当她的侄儿侄女打算离开小城到洛杉矶或芝加哥去时, 她反对他们的计划,百般阻挠他们……我从书中的“老姑妈”身上看到人的恋故 心态的顽固,我不由得惊悚起来,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走出去”的愿望越来越 强烈。
1994年,我去了深圳。
你能确信自己已经来到最向往的城市了吗?
至少目前我能确信,我在深圳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虽然我现在已经感受到了 年龄的压力——我28岁了,在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里,我算是老字辈了。也许再 过5年,等新手完全成熟后他们会取代我,我就会离开深圳。但,这并不能抹煞“ 我曾来到我最向往的地方”
这一事实。我来过才离开,我真真切切地经历过这里的跋涉和因跋涉而起的 悲喜,这就够了。
不少7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都有外出闯荡的一闪念,如果他们选择来深圳,你 有什么好的建议给他们?
要克服一系列的幻想,比如,认为自己将投靠的亲友会像拐棍一样帮你的幻 想;比如,认为女孩只要在深圳有了一个稳妥的婚姻就能过得满足安逸的幻想… …在深圳,每个人头顶的一片天都是自己挣出来的。这是事实和获得快乐的最后 真相。
成都:诗意地生活
成都是一个极其闲适的城市。一位朋友去成都办事,下午3时30分之前都未在 相关单位的任何一个地方找到人。成都人解释说午休时间本来就长达3个半小时, 半小时吃午饭,一小时“午睡预备时间”(用于消食及摆龙门阵),一小时午睡, 再有一小时专门用于“醒觉”,
这才能进入下午的工作状态。由此看出,物产丰饶、交通崎岖的成都,有着 难以模比的闲适生活。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成都日益成为新生代向往的 城市,也就不足为怪了。
波是一个地道的广州男孩,1978年出生,从未去过成都却向往成都。他在广 州白天的职业是一家唱片公司的录音师,晚上则是一家歌厅的DJ。他可能正是一 些成都的男孩女孩向往的“成功模范”,然而,正应了米兰·昆德拉所说的“生 活在别处”的说法,波无限神往的城市,却是成都。
访谈录——
无数次地听你说起成都,它的风味小吃和民风民情,它的舒适节奏,好像你 已去过多次?
不好意思我从未去过。我的几位朋友多年前去过,我对成都的印象得益于他 们的点滴描绘和自己的想象。事实上,你向往一个地方,就会利用一切机会收集 它的资料,你最终会比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年的人,更能做它的知己。
你有没有想过你向往的地方,与现实中的成都是有距离的?也就是说,今天的 成都可能也不复闲适无压力的生活了?
你提醒得很对。交流的扩大、人员的流通,使那些有特色的城市也变得雷同 化了。成都也许不再能给现实中的成都人(包括外地居留者)以精神上的放松和安 慰,但这并不妨碍我向往这座城市啊——在现实空间里,人是需要一个精神上的 大后方的。觉得压力太大的时候,我对朋友讲,大不了我去成都开个唱片行,过 看店听乐,远离尘嚣的生活啊。
你真会为远离尘嚣去成都吗?
我对成都虽没有直接的印象,但根据别人的介绍,我的确很向往那种“人闲 微雨中,茶落花香里”的闲适生活。我希望多赚些钱后有机会去成都生活个三五 年,思量一下自己生活中的得失。在广州,真的连这点空闲也没有。
广州:自由与机会
对于70年代出生的新人类来说,广州留给他们的第一印象可能是电影里的“ 黄埔军校”、
课本里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然后是时髦的“第二国语”、万商云集的“ 广交会”,每期必读的《南方周末》、流行音乐《涛声依旧》、《快乐老家》以 及“潘婷洗发水”、“广州—本田”轿车……
广州是遥远的,但新时期强劲的“经济北伐”、“文化北伐”使内地年轻人 对广州十分熟悉和向往,胡戈是1996年底闯到广州的,目前他的户口已迁入广州 ,女朋友是一个漂亮的广州小姐,并已在广州买了一套两房一厅的商品房。
访谈录——
你是内蒙人,听说你最初是想在北京发展,为什么又选择了广州?
这要从我到北京应聘的遭遇说起。那是1996年11月,我坐了一夜火车,来到 北京。
北京站太脏了,我一出站台,就闻到一股扑鼻的臭味,条件反射使我打了个 喷嚏。好,一下子围上四五个戴红袖章的老太太,说我随地吐痰,罚款五元。我 说:“你们北京人怎么会这样?”一个老太太说:“那你们还来干嘛?谁让你们来 啦?”我只好认罚。好不容易找到个厕所想方便一下,把门的又让我买门票。好家 伙,卖票的地方在离厕所200多米远的另一个“部门”,北京到底不一般,厕所也 搞得跟衙门似的。然后是坐公共汽车,虽然是无人售票,但门口还是把着一个五 大三粗的小姐,她拿着一根长长的木棍,像赶牲口似地诈诈唬唬:“喂喂,投币 !投币!”到了应聘的公司,在门口又被传达室那个门卫盘查了半天——哪儿来的 ?
干什么的?有介绍信吗?谁让你来的?仿佛他就是人事主管,先得过了他这一关 才行。我当时实在忍无可忍,扭头返回火车站,买了一张次日到广州的车票,来 到了离北京最远的地方。
你是“一气之下”来到广州的,来的时候很盲目。那么,你在广州“找得着 北”吗?
广州就像这里的气候一样,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广州不把人分为三六九等 ,是一个有容乃大的地方,要不怎么叫“广州”呢?早在鸦片战争以前,广州就是 中国最大的对外通商口岸。对外开放的悠久历史浸润广州形成了成熟的商业氛围 ,广州市讲究竞争,但更讲究规则,大家心平气和地一起发财。
你认为广州是你最理想的城市吗?
可以这么说吧。广州的好处在于它既发达又自由,商业气氛浓,没有谁会对 你摆贵族的架子,因为这里只有商人没有贵族,只有钱多钱少之分,没有多少尊 卑之别。而钱多钱少是一个变数,今天的富翁明天可以破产,今天的穷小子若干 年后可能是富翁,那就看你的本事了。因而这里敬本事不敬血统,这不是很公平 的竞争吗?因而这里的生活节奏快,人们都匆匆忙忙去学本事去挣钱,只要你有一 技之长便容易找到立足之地。这里只重实惠讲实际而不尚空谈,自由、平等、宽 容、努力、注重实际、讲求效益而又能包罗万象,这不都是现代生活理念吗?如果 你只求实际,只求发达而不慕虚荣,广州就是你理想的城市。如果你非要成为什 么大腕,什么权威,就算你在广州红透了半边天之后,当然,最终还得跑到北京 去求得权威机构的认证,这就是另一回事了。(摘自《黄金时代》)
-- 黑啤--酒扎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1.1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