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ittle_witch()
整理人: jaja(2004-11-10 11:04:22), 站内信件
|
住宿:Amici della Casadis.Pudeniana,位于Via Urbana 158(16欧元,不含早餐),就在火车站步行10分钟的地方,是一家由修女主持的女子宿舍,价格便宜,干净清幽安全,简直是闹市中的天堂,让我喜出望外。不过规矩较多:只允许在电视房和花园吃东西,洗澡不得超过20分钟,下午10时以前要回到房间,早上8点半到12时必须离开房间以方便大妈打扫,出去前要自己整理好床铺收拾好行李。不过我已经很满足了。大家在节假日去的话记得预约。
交通:罗马也是一票通行,在街边的香烟或报纸摊上都能买到,分一小时内一次性票,一天通票(4欧元)和三天通票(11欧元),上车自觉打卡,一般不查票,但一旦给便衣查出,罚款51欧元。不过我在市内依旧步行,只是最后一天到机场时才买了里奥纳多快线的票(9点5欧元)。
D15,正如我朋友告诫一般,越往欧洲的南部,地方越脏,列车越晚点。不过这都是相对而言,起码比广州东站好多了。火车到达罗马时中午了,晚点20分钟。
我第一次住修女办的女子宿舍,一下子就爱上了它。兴冲冲地收拾好床铺后就跑出去开始游览。首站自然是―――竞技场(10欧元),步行20分钟即到。从外表看来,不容置疑这就是古罗马竞技场:高大而古老沧桑的外墙,已断裂的石阶,印记已模糊不清的石凳,杂草丛生的囚室,鸽子群憩的巨柱,映入我的肉眼里的它,与我想象中的雄伟壮丽的建筑是多么不同。竞技场的出口连接着康斯但丁凯旋门,可直上古罗马集市废墟,凭竞技场门票可参观里面的什么花园。里面有古代的集市、论坛、神庙遗址等等,可惜里面太大了,需要一本详细导图和充分时间才能看得懂。所以我匆匆走过先去看真理之口。
真理之口位于美丽的台伯河畔的一座小教堂入口处,可以看见很多游人挤在那里一个一个地排着队等着把手伸进去照一张纪念照,已经看不见罗马假日时的浪漫气氛了。出来了可以欣赏一下旁边的赫克里斯神庙和别的古迹。还有傍晚时的台伯河的美丽景色。
晚上正当在女子宿舍的电视房里对这自己买的披萨饼和一些面包牛奶大嚼时,发现这里有一本没有主人的英文版“Roma”,内容详尽而且图文并茂,我就不客气的借走用几天了。
D16,有了“Roma”导览,我就可以慢慢欣赏罗马了。出了宿舍,走没两步,首先看到的是分立在十字路口四个街角上的圣卡罗教堂的四喷泉。四个喷泉分别雕刻着两男神两女神,各代表着春夏秋冬,规模不大,但给繁忙的街道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和宁静的氛围。趁早上行人稀少的时候多看了几眼。
从四喷泉再走10分钟就到了大名鼎鼎的许愿泉。9时已经给游人和货摊围的密密麻麻。许愿泉据说是贝尼尼设计而由其弟子们完成,喷泉呈半圆形,题材是海神位于中间挥舞着权杖,两边是两匹飞马即将脱缰而出,缰绳由两名巨人用力牵扯着,泉水由几个泉口奔腾而出,整个造型完整,气势不凡,形象威武,雕刻精美。当然罗马假日也居功不少,游人们纷纷学主角背对喷泉抛硬币许愿。据说抛一个代表许愿可以再来罗马,两个许愿可以与爱人地久天长,三个则许愿可以与不爱的人分手。
从许愿泉再往前走就是万神殿。远远已经可以看见它世界第一的穹顶,和门前一排多力克柱廊,把整个神殿衬托得宏伟壮丽。相对比来说,神殿内部的穹顶很朴素,几乎没有装饰,顶尖开了一个天窗给殿内带来光线。殿内呈环形,装饰就是古代罗马式的,强调的是整体空间的结构,反而没有细节的装饰,显得很大气很气派。神殿除了供奉诸神外,还葬有多位王族人员。当日就是玛格丽特公主的忌日,封闭了部分场地进行仪式。恨得我直咬牙,因为我喜欢的拉斐尔就葬在左二的柱间里的圣母像下,却无缘上前瞻仰一番。
离开了万神殿,就到了圣路易治教堂。在罗马多不胜数的景点中,圣路易治教堂并不显眼。但里面圣马修的奉献等壁画真迹仍然吸引了不少看客。圣马修教堂不大,外表朴素,里面装饰倒是庄重而富丽。我去的当天刚好是星期天,所以教堂上午有弥撒而暂停开放壁画的参观。我唯恐错失,所以耐着性子听了一个多小时优美但听不懂的唱诗和讲道,才看到我要看的画作。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原来教堂里灯光很暗,每幅壁画前都有投币箱,要投币(1欧元)后,指定的壁画前的照射灯才自动亮灯30秒左右。我这吝啬鬼当然也和游客们挤在壁画的护栏前等着别人投币啦。壁画真的很美,从画面的设计到细节的寓意都带给我一种内心的共鸣。
继续走就是纳沃拿广场,著名的四河喷泉所在。作为贝尼尼的代表作,四河喷泉及旁边的一座海神喷泉的故事杜撰等都已经广经流传,我也不再多费唇舌了,只需说喷泉太美、游人太多、环境太嘈。
中午过后,我来到了天使桥前,赭色的天使堡(5欧元)就在桥的对岸。天使桥架在台伯河上,两边桥栏上各立着贝尼尼制作的5个天使,形态各异,神情动人。可惜桥上摆卖假名牌的贩子太多太烦人,难以慢慢欣赏。
天使堡在古代曾经为多位罗马皇帝和教皇所用,做过陵墓、要塞、甚至避难所,所以保留了教皇的墓室、图书室、法庭、武器展馆,还有教皇的浴室(很华丽哦!)。这里的天使指的是圣米歇尔大天使,所以估计哈德良皇帝自比大天使,希望他的改革可以拯救万民吧!在3搂休息的小院落里可以看到米开朗其罗的天使原作,和蔼慈祥。而现在放在天使堡顶端的则是上世纪初新作,挥舞长剑,有些杀气(不甚喜欢,和桥头的天使也不协调)。来到这里不能不上楼顶远眺梵蒂冈和罗马城区,真的很震撼!
从天使堡下来就是梵蒂冈的大道了。可以看到两者之间有一长廊相连,相必当时走动甚勤。梵蒂冈的广场、圣彼特大教堂和博物馆是必游之地,碍于时间关系,今天就先看广场和教堂。广场上两旁由贝尼尼设计施工的两排巨大古典柱廊呈半弧形连接到广场中央的圣彼特大教堂,仿佛是大教堂伸出的双臂拥抱前来的人群,廊檐上96位圣徒雕像像是守卫着这圣地的卫士。这样就自然形成了以广场中央的尖碑为中心的椭圆形广场,广场到大教堂呈先一个前低后高的坡度,所以尖碑是观赏大教堂穹顶的最佳位置,而从大教堂大门又可俯视整个广场,利于举行弥撒。整个设计可谓一气呵成。
进入教堂要先通过安检。
终于来到最接见天堂的地方―――圣彼特教堂了。与以前看过的圣母百花教堂,西恩娜主教堂相比,我感到圣彼特大教堂简直就是所有教堂优点的集成,大师作品比比皆是,目不暇接。进门后左手人群聚集的肯定是“圣殇”,米氏26岁时的作品:忧伤的圣母怀抱死去的圣子。我觉得也许那时米氏还年轻,所以人物线条还比较纤细柔和,表情也比较单纯。教堂祭坛上正中就是贝尼尼大作有“朱庇特之椅”之称的教皇主座辉煌而不失威严,与之遥遥相对的是教堂中央的一个埋葬某教堂骨灰盒的巨大而瑰丽的神龛,其他的伟大作品还有许多。不过这里不得不留意的是,教堂兴建在十五十六世纪,正值文艺复兴中新旧教廷思想斗争的时期,到底应该是希腊十字还是拉丁十字,大堂的巴西利卡设计屡经修改,直到现在的拉丁十字式,虽然大师们的鬼斧神工让大教堂内部的加建连接得很好,但可以留意到在大门口处是观赏不到穹顶的,有违米氏的初衷,削弱了建筑的整体性和神秘感。
从教堂出来时已是黄昏,慢慢步回宿舍时经过斯帕格纳广场的西班牙台阶。即时傍晚时份,台阶上依然人山人海,也许这就是一种行为艺术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