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emo(★★香桃★★)
整理人: icesnow1216(2002-03-22 11:22:21), 站内信件
|
在金门岛上,有一个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村,它已成为旅外侨胞感受闽南风情的地方之一。
金门民俗文化村创建于清代末期,系由开闽王王审知后裔、旅日华侨王敬祥先生创建。这是他历经28年时间,精心营造的具有闽南“明清风格”的五开间大屋,1980年修整复原,被辟为民俗文化村,其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古厝(即民俗文化村)面向祖国大陆,分前中后三序列。据前来大陆旅游观光的台胞介绍,十八间房子主位的“海珠堂”,曾经是一家私塾学堂,现已改为“民俗文化村文物馆”。馆内有一副楹联曰:“海浮旭日腾云起,珠海沧波映月辉”。在“海珠堂”正厅,供奉着众神明数尊,祀台上放着油灯、大型香炉和烛台。两边排列着八张用檀木制作的太师椅,在两侧正房和东西书轩里,陈列着金门当地的古文物,如瓷器、陶器、铜器、漆器及古今名家书画珍品和古典书籍等。
在民俗文化村中,有一“礼仪馆”。过去这里曾经是一座家庙。据传说,过去凡为官者,回来祭拜祖先时,必在此处下马,故后人把这座家庙称之为“礼仪馆”。礼仪馆悬挂着“进士名宦”、“源远流长”、“燕冀贻谋”等匾额。馆外竖立着用青石做的石鼓,呈圆形的窗户,系采用透空工雕法制作而成,中间还雕着香炉,周围雕有狮虎图腾的纹路图案,取“螭虎护炉”之意。在礼仪馆大宅中,形象各异的各种木雕图形处处可见,如八卦形、钱形、龟甲形,万字形、葫芦形、花草及百兽图等,充分显示了我国古老雕刻艺术的风采。在礼仪馆门外右侧处,有一块形如龙首的怪石,据来自金门的同胞介绍,这块怪石是从祖国大陆运来坐镇的“龙头”,以示吉祥平安。
在民俗文化村里,另有两个馆,一是“生产馆”,一是“喜庆馆”。“生产馆”陈列着金门当地古时制作的各种用具,如木犁、铁耙、拉挞仔、谷桶、石臼、水车、戽斗等。这些生产用具,虽然制作粗糙,但仍展现出金门农工昔日生产的民俗风貌。至于“喜庆馆”,则是以古时从大陆先民流传至今的婚礼习俗为主题,有礼堂、洞房、翁姑房,小姑房等。每间房里,均以古式摆设布局,最能吸引人的是那洞房里的一对绣花枕被及春风欲渡的粉红纱幔,依然旖旎缠绵。小姑住处的闺房,是护笼上加盖的阁楼,掀开竹帘,映入眼帘的古老的纺纱机、女红盒、镜屏风等。
除此之外,还有“武道馆”及“休闲馆”,各自陈列着十八般兵器、盔甲和昔日民间休闲娱乐用的品茶道具、南管器乐等。当您走进金门民俗文化村,饱尝金门民俗文化的风采韵味时,也会感受到金门与闽南“民同俗”的渊源。
----
浇浇花
种种草
灌灌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