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hian(whian)
整理人: unlimited(2004-09-23 23:08:11), 站内信件
|
贾宝玉最后到底会怎么样?这是个一直众说纷芸的话题,但归结起来不外乎有两种结论:
一种是宝玉出家当了和尚,另一种则认为他应该穷困潦倒,甚至沦为乞丐或靠袭人夫妇过活。
老实说,我从来不敢苟同后种观点,不管红学资料好何挖掘前八十回原文或脂批,不管持此观点者如何言之凿凿地声称曹雪芹原著可能就这么写的。我都认为,这样的结局是最典型的"好死不如赖活"的价值观,也是普遍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并不是说这种观点不好,但问题在于贾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定位?他是这些碌碌众生中典型的一员,还是有更深长的意义?从这个角度说,贾宝玉的结局如何其实是不必考虑曹雪芹怎样想,脂砚如何说的,这不关他们的事。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读者的解读是不应该受制于作者本意的,更不用说其他形形色色真假莫辩的权威了。
那么贾宝玉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不系舟在一篇文章里曾提到:"贾宝玉也许算不上自强,但是从另一种意义上,不忘木石前盟的贾宝玉,不能见龙在田、不能或跃在渊、更加不能飞龙在天,可是在潜龙毋用中,能够终日乾乾,倒也不失君子之象。",依我看来还不仅如此,贾宝玉在其懦弱的外表下其实有一种百折不挠的异常顽固的批判和悲剧意识,这似乎是与生俱来,不管贾政如何毒打,袭人如何软硬兼施都无济于事,他甚至说"林妹妹如果说那样的话我早和她生分了",事实上任何人任何事都未曾也不可能改变他的这种意识,而这也正是他之所以是贾宝玉的原因,是一种对积淀了几千年腐朽文化的深度剖析与反思,而这种反思在当时无疑具有伟大的划时代意义,历史也证明了这种批判反思的意义:清末以后这种腐朽的文化差点让中华民族亡国灭种。贾宝玉是一位先知,可惜他的声音还远不足与唤醒沉睡了上千的老迈与麻木。
贾宝玉并没有否定生的意义,相反他发自灵魂深处地赞美生命的美好,只是他在赞美的同时也叹息这美好的短暂不可永恃,他诅咒摧残美好生命的腐朽文化并与之彻底决裂,这也注定他将是一个失败者,也注定了红楼梦将是一部空前的悲剧。如果这样的贾宝玉最后沦为一个他所对立的世界的良民加可怜虫,一个靠人施舍苟活于世碌碌无能的庸夫形象,那将是多么让人失望与扫兴!而他身上寄托的种种所谓的深度内涵也将不复存在甚至显得滑稽可笑了。这就是红楼梦的结局?至少我希望不是。
出家意味着什么?我想这是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作具体分析的,出家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关键是这种形式表象下的意识和动机,比如同是出家,惜春与贾敬的动机和意义显然是不同的,对贾宝玉来说就更加了。我的理解是,贾宝的出家是看透了那个世界的没有希望,在那样的世界里他找不到出路,留在那样的世界正如姑娘出嫁后变成婆子一样会使生命失去其美好的原生意义,或者说,他的出家并不是要否定生的意义,而是因为他明白了生的意义并热爱生,既然那个世界无法实现甚至扼杀这种生的意义,他只好去寻找另一个世界。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狂想症,但小说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描摹现实,更在于超越现实的体验与思考。
续后四十回的结局贾宝玉是出家了,但我认为高续写得太俗了,尤其是出了家又跑回来拜贾政,可以说徒有其表而已,是最俗套的出家。但不管如何这还可以让人看到一种超脱的意愿,比起看到一个蜷缩在一边靠施舍度日的贾宝玉,我宁愿看到一个临走还不忘孝道的世俗和尚。
----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