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旅 游>>神州旅游(游记/功略)>>西南篇(渝、滇、黔、川、藏)>>云南>>滇西南(瑞丽-元让-西双版纳)>>西双版纳随笔>>远去的筒裙--西双版纳随笔之一

主题:远去的筒裙--西双版纳随笔之一
发信人: zoumin2w(zm9)
整理人: dannylu(2001-02-09 18:07:50), 站内信件
          远去的筒裙

这次去景洪旅游,除了想回到大自然,拍打一下身上的都市尘土,还因为我对傣族人的家乡有着一种特别的情结: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时代我有三年是在傣家人中度过的.每当回首当年,傣乡那薄雾萦绕的凤尾竹,尖顶的草房,和身穿紧身短衫腰系筒裙体态婀娜的傣族少女便会浮现眼前.如梦如画,永远也不会忘记.

带着这样近乎寻梦的心情,汽车一进入景洪地界我便引颈四望,寻找记忆中的美景.但是峰回路转,看到的总是砖头与玻璃筑成的房子,总是与汉族穿着无异的男人和女人.二十多年前的那些傣族乡亲在哪里去了呢?

晚上,在景洪的餐厅里,在时兴的伴餐歌舞上出现了傣族穿着的少女,是的,她们很美,画着眉毛,涂着眼影,艳丽的筒裙紧裹着苗条的身躯,在眩目的聚光灯下轻歌曼舞,真是又娇艳又性感.但是,我总觉得她们变了,少了点什么.细细一想,是了,她们身上多了脂粉,而没有了田野的露水;她们的脚上穿上了红舞鞋,不再是沾满泥土的赤足.

第二天,在去打洛边境的途中,汽车进入勐海县境内,再往前几十公里就要进入外国了,我终于见到了成片的傣家传统式样的小楼,那心情真象与阔别多年的故人相逢.那尖尖的屋顶虽然被风雨侵蚀成了黑色,依然执着的伸向高高的蓝天,象是在想往着什么,追求着什么;路边走着的少女和老妇她们身着紧身短衫,腰系筒裙,正是二十多年前我熟视无睹的那种,紧身,但不很鲜艳,可是很真实,这不是为了让外地人观看而特意制作的,是出自于生活的习惯.

回想起二十多年前初到傣乡,赶摆时县城里的场面真让我们这样初来乍到的青年人瞪大了眼睛:阳光灿烂的大街上满是衣着鲜丽的傣族少男少女,小伙子穿着崭新的无领大襟衫,下着土布大裆裤,身上还洒着香水,一双解放鞋要到城边才舍得套到赤足上;姑娘们短衫筒裙,那天当然是穿最艳丽最引人注目的,充分展示出婀娜动人的体态,但是没有描眉画唇.那时,汉族穿着的人绝对是少数.傣族姑娘小伙就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手拉着手喁喁情话,完全是旁若无人的境界.或是你追我赶,嬉笑打闹,或是搂肩搭背,并肩漫步,那种开放真是叫我们这些城里来的汉族青年眼热死了.

物换星移,时过境迁.随着交通与信息的发达,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距离日渐缩短,民族间交往的密切,人们的生活习俗也正在渐渐变得接近起来.
穿鞋肯定比赤足好;居住起来更舒适,更省土地的砖头玻璃建盖的房子正在逐渐取代古老别致的傣家尖顶小楼;便于劳动工作的汉式服装(其实也是外来的,改进的)正是逐渐取代不便运动和驾车的筒裙,傣家传统小楼和筒裙正在渐渐地变得稀少.正在缓缓地离我们远去....
难道有一天,我们只能在民俗展览馆中才能见到过去少数民族的居住与服装文化?
或许,有一天,人们对各民族一式的穿着居住感到厌倦,又重新开始追求差异.让服装和建筑因民族而异,因人而异?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