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slts2(Ω)
整理人: fslts2(2004-08-19 13:38:02), 站内信件
|
第三讲 深入了解“词性相当”要素
目录:
第一节 工对与宽对
第二节 当句对
第三节 联绵词
第一节 工对与宽对
工对与宽对在“词性相当”要素中是个相对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名词中的工对与宽对
名词可分为很多小类,以下这种划分称为“义类”,通常说的工对即指义类相对:
天文类:月、日、云、星、雪、风、雨、雾、霞、雷等;
地理类:峰、山、谷、壑、江、湖、海、田、岭、原等;
时令类:晓、时、夜、晨、春、夏、秋、冬、早、晚等;
动物类:马、牛、羊、鸟、鱼、犬、鹿、猴、鸡、虫等;
植物类:松、桃、林、桂、菜、竹、花、草、柏、李等;
文学类:诗、词、歌、赋、篇、章、诏、檄、书、联等;
人伦类:父、母、兄、弟、姐、妹、舅、婶、侄、孙等;
身体类:眼、耳、鼻、舌、口、手、腰、脚、肩、背等;
宫室类:房、廊、亭、榭、庙、寺、宫、殿、斋、闺等;
服饰类:帽、领、袖、鞋、衫、裤、袜、巾、玉、佩等;
器用类:笔、墨、纸、砚、剑、锄、刀、勺、钩、筷等;
……
例:
荷老尚余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菊,雨-霜,属于义类相对。
春观鱼变
秋听鹿鸣
春-秋,鱼-鹿,义类相对。
实际写作中,不能局限于义类相对,“工对”和“对仗工整”并不是一回事。片面追求这种死板的工对,会束缚写作者的思想。因此初学者特别需要注意,不能看见“春”,立即对个“秋”,看见“多”,只会对个“少”。这种生搬硬套的做法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单个字词对仗工整了,却造成了内容不相关的大问题。这是网络即兴对联常见的毛病。比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两河秋波朝北动。这种一个字一个字生硬对仗、不顾联句是否通顺的做法,是万万不可的。有的朋友会提出:“无情对”难道不是这样吗?须知,无情对也必须有通畅而不生涩的完整意义。无情对的知识将在以后讨论。
这里再指出部分初学者易犯的一个毛病:将一些固定词组拆开后随意放在上下联中,错误地认为这是一种对仗,如上面病例中的“流动”,就因此造成联句的不通顺。因为前句“流向东”是通顺的,而“动朝北”却费解了。词组拆开分别放在上下联中,是称为“嵌字格”的一种技巧,但必须嵌得通顺自然,所谓“天衣无缝”。
名词的宽对指不同义类的对应。例:
桂下诗朋满
杯中玉月圆
此联中,“桂”对“杯”,植物对器用;“诗”对“玉”,文学对服饰;“朋”对“月”,人伦对天文。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李白)
此联中,“树”对“溪”植物对地理;“鹿”对“钟”,动物对器用。
岭上晴云披絮帽
树头初日挂铜钲(苏轼)
此联中,“岭”对“树”,地理对植物;“帽”对“钲”,服饰对器用。
二、特定条件下不同词性的宽对
五味:苦辣酸甜咸 等,兼具名词和形容词属性;
五行:金木水火土 等,名词;
五色:泛指所有的颜色词,兼具名词和形容词属性;
五方:东南西北中,上下前后左右 等,属名词的一类;
形状:大小长短圆方 等,兼具形容词、名词、副词等多种属性。
时令:春夏秋冬 等。
数词:自成一类(平声:空零无孤独奇一壹双重三仨七柒八捌十拾千群多全诸余分强长约;仄声:半二贰偶两俩四肆五伍六陆九玖廿卅百万亿兆寡少满片总整次亚仲倍点尽短)
……等等。
(“五味、五色、五方”等是古代对这些类别词汇的泛称。)
以上这些类别的词汇,一般情况应各自相对。但是如果某一类词在对联的一边出现两个以上时,另一边可以在相同位置用另一类词来对应。例:
南拳北腿
短剑长枪(南北 方位名词,短长 形容词)
七零八落
东倒西歪(七八 数词,东西方位名词)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归去来(动词)对诗书画(名词),显得十分特异。(典出清代著名书画家郑燮。诗、画、书号称“三绝”,“扬州八怪”之一,后辞官归里。)
黄头发蓝眼睛红嘴白牙说相声
西洋人东方话南腔北调学对联(上联五色形容词,下联五方名词)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上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愿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内变土木金爻卦象水面偏能用火攻
成都武侯祠联。下联用“五方、五行”对上联的数字。虽为宽对,但依然十分工整。
甚至还可以“虚对实”:
想吾生竭力经营无非是之乎者也
问此去何等快乐不管他柴米油盐
旧时书生自挽。之乎者也 对 柴米油盐,一虚一实,在此联中对比鲜明,妙趣横生,寓意深刻。
这种特定条件下的对仗形式在名词的各义类之间也普遍存在。例:
只因柴米油盐事
遂作东西南北人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柴米油盐”、“东西南北”、“韩赵魏”、“勾股弦”都是名词大类中的小类,如果不是因为同时出现多个,柴对东,韩对勾这样的单独对应是很难出现的。
三、词组结构和句式结构中的工对与宽对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下面对第一讲中列举的词组构成作进一步的分析。
主谓:面熟、性急(名词+形容词)地震、祖传(名词+动词)你来、我往(代词+动词)
春风得意(再分:春-风 偏正,得-意 动宾)鸟兽飞腾(鸟-兽、飞-腾并列)
并列:声音、朋友(名词性,名+名)飞腾、歌唱(动词性,动+动)甘苦、好歹(形容词性,形+形)
山欢水笑(整体为形容词性,再分:山-欢、水-笑均为主谓)红男绿女(整体名词,红-男、绿-女偏正)
山明水秀(整体为形容词性,再分:山-明、水-秀均为主谓。和 山欢水笑 的不同点:欢、笑为动词,明、秀为形容词)
偏正:铁路、春风(名词性,名+名)晴空、丽日(名词性,形+名)狂欢、微笑(兼具动词和名词属性)雪白、桃红(形容词性,名+形)
炎黄子孙(名词性,炎-黄、子-孙并列)艰苦创业(动词性,艰-苦 并列,创-业 动宾)
动宾:司令、革命(动词+名词)联系实际(联-系 并列或动宾,实-际 名词性偏正)
述补:鼓足、提高(动词+形容词)好得很(形+助+副)交代清楚(交-代 并列,清-楚 并列)
例: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春风
丽日和春风 同为偏正结构词组,属于工对;但是 春对丽 是名词对形容词,这种词组结构内的宽对是允许的。
言论文章放之四海皆准
丰功伟业长与日月同光
此例中“放之四海”与“长与日月”也能勉强作为宽对来看待。这里主要讨论前四个字的对仗,言论、文章是名词+名词的并列结构,丰功、伟业是形容词+名词的偏正结构,但是 言论文章、丰功伟业 同为并列结构,在这样的对仗中,丰对言,伟对文 的不同词性对仗是允许的(或者说可以被忽略)。然而 丰功 对 言论 单独出现时,因结构、词性的不同,通常被认为对仗不工。但因两者同为名词性词组,当它们组合在其他相同的句式结构中时,可以作为宽对来看待。例: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方尔谦(代小凤仙撰联)挽蔡锷联。英雄 对 短命就是上面讨论的这种宽对。其中“英雄”是“形+形”构成的名词性并列词组。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毛泽东主席的这个著名的题词是个典型的宽对例子。有人认为这不是对联,因为一是“上平下仄”,二是每个词甚至每个字都不同词性。但从另外的角度分析,它仍然能算得上是对联。原因:一、上平下仄并非绝对不可以,古今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二、整体句式结构是相同的,都是状语+动词结构;三、天天(名词)、好好(形容词)这样的叠字词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并列结构。类似的例子:
四面荒芜权向此间来坐坐
一肩行李果缘何处去匆匆
江苏南京雨花台楹联。匆匆形容词,坐坐动词。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这个例子稍有不同,“处”和“年”单独看词性是不同,但是“处”连用为“处处”时,已经名词化,表示“每一个地方”,和“年年”(每一年)的词性是相同的。(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复字把旧社会穷苦人流离失所的痛苦处境和对旧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充分地表达在联语的字里行间。)
第二节 当句对
当句对也称“句中自对”,是对联格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则和技巧。当句对中也有工对和宽对,尤以宽对最具魅力,利用当句对宽对的技巧,可以大大拓宽对联创作的思路。例如嵌字、嵌名联,使用当句对规则可以将两个不同词性的字嵌在同一个位置。本节主要列举宽对型的当句对。
常见的当句对是并列结构的互相对应,只是用来解释的“原理”不同罢了。如上面已列举过的这个例子:
言论文章放之四海皆准
丰功伟业长与日月同光
用当句对“原理”来解释:上联 言论 对 文章,下联 丰功 对 伟业,只要能形成这样的“句中自对”,那么上下联的词组内部即便不同结构和词性也是允许的。但如果下联的“丰功”改为“功勋”就不工了,因为“功勋”并列结构不能与“伟业”偏正结构形成自对。(有意思的是此联在本站楹联仓库中就是“功勋”。)
两个字的不同词性的并列词组也可以相对,下面是大观楼长联中的一个对仗句:
喜茫茫空阔无边
叹滚滚英雄谁在
千万别认为如此著名的长联也存在词性不工的问题。上联空 对 阔,下联英 对 雄,是谓句中自对,如此,空阔、英雄尽管词性不同也可以放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用词组结构来解释,就是“两者同为并列结构”。)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
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
这是复字型的并列结构当句对(“救苦救难”和“大慈大悲”)。
除并列结构词组外,当句对还有以下一些对仗形式:
1、分句当句对。例(杨度挽梁启超联):
世事亦何常,成固欣然,败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
上联“成固欣然”与“败亦可喜”成对,下联“人皆欲杀”与“我独怜才”成对。如果单独考察,“成固欣然”与“人皆欲杀”的句式结构是不同的,单独出现这样的对仗肯定是不行的。
游不遍七二峰衡岳,流不尽八百里洞庭 ,无限吟情,如此江山容我醉;
待谁反屈大夫离骚,问谁虚贾太傅前席 ,苍茫古意,满城风雨自西来。
这是一个多至八言的分句自对例子。前两句为自对,而上下联相对应的两句结构却大不相同。
2、不等字当句对。例(江西九江市琵琶亭联):
一弹流水一弹月(“一弹流水”对“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半入江风”对“半入云”)
尽管字数不等,但只要自对的两个部分是相同的词组或句式结构即可。
风正民心顺
人和国事安(这是工对的例子)
3、隔词、隔句的当句对(以下例子均为工对):
山高人自小(山高、人小自对)
雾乱景犹迷(雾乱、景迷自对)
黄莺歌红梅(黄莺、红梅自对)
紫燕舞翠柳(紫燕、翠柳自对)
地灵更喜人杰(地灵、人杰自对)
物阜又遇年丰(物阜、年丰自对)
小忍构奇思,三落三升,大略定航向;
平心描特色,一开一革,妙笔谱华章。(一、三分句隔句自对)
隔句自对常见于长联中,下例取自“昆明大观楼长联”:
趁蟹屿螺洲 梳裹就风鬟雾鬓 更萍天苇地 点缀些翠羽丹霞
尽珠帘画栋 卷不及暮雨朝云 便断碣残碑 都付与苍烟落照
(1、3,2、4分句分别为隔句自对)
4、连环当句对:
连环当句对实际上就是连续3个以上的并列结构的对应,和第一节第二部分内容可以说完全相同,仅是概念不同而已。其中同一小类的单字词连续出现,可以看作特殊的连环当句对(连环并列结构)。例:
史君子花 朝白午红暮紫
虞美人草 春青夏绿秋黄
想吾生竭力经营无非是 之乎者也
问此去何等快乐不管他 柴米油盐
三绝 诗书画
一官 归去来
童子数椽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讲命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红面关黑面张白面子龙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雄心瑜阴心董卓心心夺取汉江山(其中“白面子龙”、“阴心董卓”和前面的两个词形成不等字自对)
一竹一兰一石
有节有香有骨
[清]郑夔题书斋联。“一”对“有”,非常特别。
分句的连环自对(即排比句):
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唱 范希文两字关情 滕子京百废俱兴 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 前不见古人 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 洞庭湖南极潇湘 扬子江北通巫峡 巴陵山西来爽气 岳州城东道岩疆 渚者流者峙者镇者 此中有真意 问谁领会得来
(请注意,五个排比句上下联的句式是不相同的。除此之外,此联前后分句中尚有多处词性宽对,值得玩味。)
叠字当句对(特殊的并列结构)。除第一节第二部分的例子外,再举几个宽对例子:
亭边短短长长柳
渡上来来去去船
空洞洞天作飞飞响
活泼泼地故源源来
济南趵突泉观澜亭楹联。
惜劳人兮草草劝君少住
望前路之漫漫不我久留
浙江奉化广渡凉亭
综合当句对技巧:
老的少的蠢的俏的或往或来不问茶淡茶浓且饮一杯息息心头名利火
士耶农耶工耶商耶莫忙莫速休论亭长亭短暂停片刻谈谈世上古今风
以上当句对例子大多数都是宽对,古今作品中有很多的当句对工对例子,这里不再列举。
第三节 联绵词
联绵词在有的书刊文章中写作“连绵词”,还有人认为应写作“连绵字”。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内容。
联绵词的语音表现形式为双音节,书面形式写成两个汉字,但这两个汉字大多只是两个语言符号,拆开来便不能表达原来的意义。
可以根据以下三种情况来判断一个两字词是否是联绵词:
1、构成联绵词的两个汉字拆开后都不能单独表达意义。如“蝙蝠”、“唏嘘”、“朦胧”、“囫囵”等,这些联绵词都不能拆开,拆开后都不表示任何意义,它们只是一些语言的书面符号而已。由于它们本身不具有任何意义,所以,这些字都不能与其它任何字构成另外的词。
2、构成联绵词的两个汉字拆开后,其中有一个字能单独表达意义,另一个字则不能单独表达意义。又分两种情况:
能表达意义的一个字就是这个联绵词本身的意义:蝴蝶的“蝴”不能单独表达意义;“蝶”可单独表示意义,指蝴蝶。
可以表达意义的一个字与该联绵词本身的意义无关:玫瑰的“玫”不能单独表达意义;“瑰”拆开后,读音由“gui”变为“guī”,读音变了,含有珍奇的意思,与“玫瑰”无关。伶俐“伶”可单独表达意义,旧时指戏曲演员,不能表示“伶俐”的意思;“俐”不能单独表达意义。
3、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拆开后,都单独有意义,且能与别的字构成另外的词。但拆开后的字义与该联绵词本身的意思没有联系,它们也不可能用双音合成词的任何一种构词方式组合成该词的意思。比如,“仓促”这一联绵词,拆成“仓”、“促”两字,它们的意思分别为:
仓(1)仓房,仓库(2)姓。
促(1)时间短:短促、急促。(2)催,推动:督促。(3)靠近:促膝谈心。
但是,“仓”的两个义项与“促”的三个义项无论用双音合成词的哪种构词方式组合,都不能表示“仓促”所含有的“匆忙”的意思。“仓”、“促”这两个字,只是该联绵词的书面语言符号罢了。再如“马”单独有意义,“虎”单独也有意义,但它们各自的意义同样与联绵词“马虎”的意义无关。
以上文字摘录自卢广庭先生的文章《怎样识别联绵字》。在另外的文章中,诸如 空阔、英雄、短长、冰炭、伪真、今古 这样的明显属于同类单音节词组成的并列词组也被划入联绵词范围。这些词超出了上述3种情况,主要特征是拆开后的字义和原来的词义均有联系。这不是本节要讨论的重点。其实,由于对联规则允许联绵词和并列式词组对仗,因此初学对联者可以把两个字的并列词组看成广义的联绵词,或者把联绵词看成特殊的并列词组,均无大碍。
在对联中,同词性和不同词性的联绵词、并列词组都可以在上下联中相互对应。联绵词、并列结构双字词的对仗也就是句中自对的最小单位。如同上面提到的“英雄”对“空阔”。楹联中这种例子很多,故不再举例。
本讲后两节内容和第一节的“工对、宽对”概念均有关联。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工对、宽对在很多情况下是个没有明确界限的相对概念,实践中应从联作的语义环境来具体分析。初学者应多练工对。
----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