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ecky-yu(贝奇鱼)
整理人: zzz123654789(2004-08-12 13:16:47), 站内信件
|
中国女排自“文革”后重新建队,如今已走过近30年风雨历程。这期间既有大家所熟悉的辉煌历史,也有走向辉煌和维持辉煌的艰辛,更有低潮时候的痛苦。本人偶有空闲,回想起这20余年年间中国女排的历史,觉得是很有回味的。当然,一支排球队起码12人,20余年来进进出出中国女排国家队的女排也有几百人了,都来总结一下,太累!于是就想先把中国女排主攻的年史罗列一下,因为稍微知道排球比赛的都知道,主攻在一支排球队伍中的重要地位。一支排球队主攻的兴衰,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整支球队的兴衰。
1、第一阶段:70年代组队——1981年
领衔主攻:曹慧英、杨希
评述:这两位是中国女排重新组队后第一任主力主攻,为中国女排的重新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两位老大姐都以作风顽强、技术过硬著称;曹慧英被称为“铁姑娘”,杨希在打1979年亚锦赛时,拼到腰伤严重复发,最后连领奖台都登不上去。由此可见当年的队员们对排球事业的付出。也是她们为代表的主攻,开创了中国女排主攻要求技术全面第一位的时代,并得到共识,影响至今。
2、第二阶段:1981年——1985年
领衔主攻:郎平、张蓉芳
评述:这一时期,中国女排主攻走进颠峰时期,郎平、张蓉芳两位各有特点,郎平的高点攻、张蓉芳的调整攻,在当时都是世界一流水准。她们两位更是当时世界排坛一流主攻。这一时期的中国女排,也进入了全盛时期,其中两位重量级主攻的作用重大。两位主攻的光环,至今还无人超越。
3、第三阶段:1985年——1988年
领衔主攻:侯玉珠、姜英
评述:这两位主攻进入国家队都较早,但由于郎平、张蓉芳当时的超强实力,就一直在给两位打替补,但侯玉珠和姜英却是当时国青队的不二主力。在1985年郎平和张蓉芳两位主攻逐渐淡出的时候,侯玉珠和姜英开始逐渐走向主力位置。相比她们的前任,两位的攻击力显得不足,不过还好,前辈的余荫还在,还能延续些辉煌,于是在1986年世锦赛上,两位主攻领衔的中国女排还是取得了冠军,只是主攻的核心作用渐渐弱了下来,倒是副攻显眼些。到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前的优势更是殆尽,于是兵败如山倒。也是从这一时期起,中国主攻辉煌不在,开始乏善可陈,进入国家队的选手也由非常稳定到进出不停了。
4、第四阶段:1989年——1992年
领衔主攻:李国君、许新;
间或:郎平、孙月
评述:汉城奥运会后,五连冠时期的老队员全部退役,只留下一个打接应的小妹妹——巫丹,新上任的主帅胡进开始着力培养新人。李国君和许新两位上海籍的主攻,就是这一时期推上主力位置的。李国君力量很大,当时被誉为“亚洲第一重炮手”,也算当时队伍的一个核心了,但高度不是很理想,只有180,弹跳也不是很出众。李新更矮,只有174,当时担任队长。也由于主攻的不尽如人意,在1990年世锦赛的时候,胡进竟把已挂靴5年之久的郎平请回来,顶替许新打主力主攻,在当年轰动一时。我们在佩服郎平的能力时,也不得不哀叹主攻的乏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李国君伤病较重,年仅19岁的孙月开始顶替她出场,92年后,孙月更成了中国女排的铁定主力。
5、第五阶段:1993年——1998年
领衔主攻:孙月、李艳;
间或:潘文莉、肖建华、陈雅竹、毛菊兰、沈弘、殷茵、王丽娜、张静
评述:巴塞罗那奥运会再次失利后,中国女排又面临着大换血。而在1993年七运会女排比赛中,涌现出了很多很有潜力的年轻选手,像李艳、肖建华、陈雅竹、毛菊兰等等,都是那时冒出来的。但由于技术上都有缺陷,最终坐上主力位置的,反而是身材最矮的李艳。其中最可惜的要算肖建华,她身高达到190,在当时世界排坛都是一流高度,并且臂长、力量大,技术也较全面。当时被寄予厚望,被认为是继郎平后中国的最强主攻,立即推到主力位置锻炼。可惜进入国家队后不久,就被查出患有心脏病,不能承受大运动量,最后只能黯然离队。其他的主攻,都是替补的时候多,进出国家队就像流水线一样,也反映出中国女排主攻的无奈。
6、第六阶段:1999年——2000年
领衔主攻:孙月、王丽娜;
间或:殷茵、刘振家、李雯、林文珍
评述:1998年郎平在世锦赛后卸任,胡进再次出山。这时距离2000年奥运会仅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了,其间还有世界杯和奥运资格赛,任务很重。胡进为了保险起见,主攻位置上依然以孙月、殷茵等老将为主,只用原来打替补的王丽娜顶替了李艳。这个阵容真的让人无可奈何:主力的实力由于年龄等因素限制,提升空间已经不大;替补像“高妹”刘振家又骨折、李雯得肝炎,也太年轻。真是老的老、伤的伤,起不到奇兵的作用。2000年奥运会的功败垂成,也不足为怪了。
7、第七阶段:2001年——2004年
领衔主攻:杨昊、王丽娜
间或:张静、张越红、楚金玲、李娟、董凌鸥、尹琳、王一梅
评述:2000年奥运会后,新上任的陈忠和主教练,开始重新组建中国女排。结果是开出了当时吓一跳的全部新人担纲的中国女排名单。当时真是替陈忠和捏了一把汗:他这样全面让新人担纲的举措风险实在太大,弄不好会死得很难看。好在陈忠和是个聪明人,总结出中国女排应拼整体,阵容配合要非常默契。既然要求非常默契,主力主攻的位置就不应该像以前几界那样更迭频繁。所以陈忠和手下的主力主攻现在还非常稳定,杨昊一直就是主力,仅仅是王丽娜替换了因伤退出的张静。现在的这两位主攻实力虽不是很突出,但与整体队伍的融合较好,运动节奏也与整支队伍的节奏相融较好。从这一点上看,陈忠和的目的是达到了的。只是本人挺替张静惋惜的,那么好的条件,由于伤病、也由于与中国女排的整体风格不相符,最后也是黯然离开国家队。其他的替补主攻,要么还太嫩、要么实力本来就不如主力,打替补就不足为怪了。
眼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也快要开始了。按照惯例,中国女排在奥运会后,又要进行大手笔的调整,主攻位置可能又有新选手涌现。让我们在祝福中国女排在这次奥运会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也在主攻方面涌现出更多的像郎平一样优秀的年轻选手!因为,主攻在排球中的作用实在是在太重要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