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ikenson(K)
整理人: sinyi(2004-08-03 16:44:57), 站内信件
|
风吹石头跑
天上不飞鸟
氧气吃不饱
四季穿棉袄
这是流传在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个顺口溜,它恰当的形容了这个世界第二高地自然环境之恶劣,以及在其上生活之艰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高原人民,尤其是戍边战士们的乐观豁达。2004年7月,在下租车从喀什出发,沿314国道(即中巴友谊公路)直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并继续上行到达红其拉甫达坂,带回以下照片:
1、中巴友谊公路中国段终点。此处海拔5000多米,周围被数十座雪山环绕,根据资料显示,为世界海拔最高的陆路通商口岸,无数国际货运卡车每天在此往来于中国和巴基斯坦。通过界碑后前行约60千米,可到达巴基斯坦海关所在地苏斯特市。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7号界碑。与中国紧邻的巴基斯坦境内是巴国的Khunjerab National Park。
3、站在界碑旁,无数雄伟的雪山就在面前,每一座都气势磅礴,但在K2、幕士塔格、公格尔等名山之侧,大多数雪峰只能默默无名。(从新疆返穗火车上听闻广播报道,中国人首次登顶世界第二高峰——“K2”乔戈里,此为后话。)
4、魁梧的巴基斯坦边防哨兵。据我方边防战士说,巴国士兵生活苦闷,惟嗜好饮酒,尝以好酒诱之,对方可倾囊相让,“除了手中的枪,啥都可以给你。”雪峰国旗之畔持枪屹立的中国哨兵壮美无比,可惜战士们以纪律为由不肯照相。
5、距离界碑约1千米的红其拉甫前哨班营房,所有进出边境的车辆都必须在此门前接受检查。哨站的所有给养都必须在夏季从山下运来,每年11月至次年5月封关,生存条件极端艰苦,战士们曾不得不靠打乌鸦、采蘑菇补充营养。在附近更高处驻守着另外一支部队,人称“神仙班”。
6、与红其拉甫边防派出所所长合影。这位塔吉克族所长领中校军衔,据称曾因亲手抓获5名恐怖分子而荣立二等功,其所在集体亦曾获中央军委通令嘉奖。
7、沿着河谷前行是一条通往巴基斯坦的秘密通道,据说十分凶险。
8、远处峡谷中就是著名的“瓦汉走廊”。此地古代即为丝绸之路的要道,现在则是连接中国和阿富汗的交通要冲,中国在峡谷内驻有精兵。英美一度指本·拉丹曾经由此通道潜入新疆境内,中方死口不认。
9、从石头城遗址俯瞰塔什库尔干县城所处的一片平原。塔什库尔干在塔吉克语中意即“石头城”,早在汉代就建有城池,后几经兴衰,现存遗址基本上是清代建筑。有意思的是,我以前看过的此地简介和照片都没有提到一个重要事实,即石头城遗址座落在塔县一个大盆地的制高点上,站在城上,一切豁然开朗,方圆数十千米内的房舍、树林、农田、牧场、高山,乃至远处的“冰山之父”幕士塔格峰,均一览无余,所见竟有如电影The Lord of the Rings中的场景。
10、塔县中学大门。县城已并非一些过时旅游书籍所介绍般只有一条街道,而是成为了一个小有规模、环境优美的小城,邮局、宾馆、市场、公用电话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主干道两旁有清泉潺潺流过,富民族风情的雕塑立在树旁,惟天气变幻无常,凄风冷雨和似火艳阳可在瞬间转换。
11、12,从所住宾馆房间推开窗户,雪山就在眼前,稍微转头抬眼望去,幕士塔格峰清晰可辨。据当地人说,近几年来,帕米尔高原上的气候渐趋温和,许多原本是荒漠的地方已长出了青草,“四季穿棉袄”已然不确;雪线则越退越高,所以想看雪山的朋友请赶紧了。
13、幕士塔格峰和它脚下的高山牧场。当时正值高原的雨季,“冰山之父”大半时间隐藏在云雾之中。离开高原不久,听说国内外15所大学的登山爱好者齐聚幕士塔格,展开环保登山之旅。
帕米尔高原上,风物壮丽无匹,人民淳朴热情,边防战士更不愧为“最可爱的人”,可惜并没有如Wim Wenders一般带上宽幅全景相机,但即使有,也只能记录帕米尔美丽之点滴,帕米尔给人的冲击力只有双脚站在它的土地上才真正感受得到,我手中的相机不足以表现其万一。
PS:大名鼎鼎的卡拉库里湖位于314国道的阿克陶县境内,可能因为经过当天大雨瓢泼,觉得卡湖见面不如闻名,而且认为,与高原整体的苍茫壮美相比,卡湖过于柔软,难负盛名,反而是不远处的“沙湖”更具特色。<img src=null alt=null> 
---- It was late evening when K. arri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