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闽南风情>>【闽南风情】>>〖民俗风情〗>>【闽南风俗文化】>>弘一法师在闽南(上)[转]

主题:弘一法师在闽南(上)[转]
发信人: glxlxy(冰霜)
整理人: glxlxy(2001-01-28 20:52:30), 站内信件
  弘一大师(一八八0年一九四二),俗名文涛,字叔同。光绪六年九月初四日,生於天津,父李筱楼(小楼)为道光甲辰(一八四四年)进士,官吏部尚书,早期业盐商,后从事银行业。母王太夫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能做诗文。五岁父丧,从兄长受启蒙教育。在生母王太夫人的抚育下长大。少年即聪慧好学,六七岁时,於《百孝图》《返性篇》《格言联譬》,即可琅琅成诵。十七岁时,从天津名士赵幻梅学习诗文骈文,又随唐敬之学习书法及篆刻。
  大师出家二十四年,在福建闽南弘法先后达十四年之久,最后圆寂於泉州温陵养老院的晚晴室。这段时间,无疑的是大师弘法利生重要时期。
  一九二八年十月,大师首次到达闽南的厦门。在南安小雪峰度岁后,返回厦门南普陀寺,寓居闽南佛学院共三个月。大师在此结识了性愿、芝峰、大醒、寄生诸法师。并坦然地建议佛陀学院“把英文和算术删掉,佛教却不可减少,而且还得增加。就把腾出来的时间教佛学”。院方接此建设调整课程,学僧成绩果然明显提高。
  一九三0年大师应性愿、广洽法师的热情相邀,二下闽南,於南普陀寺水陆圆满后,暂居南普陀寺功德楼。以一纸《悲智训》的墨宝,使闽南学生相习成诵,教学秩序亦逐渐恢复正常。
  一九三二年十月大师三下闽南抵达厦门,最终定居闽南。这在给本妙法师作的《般若经论解序》中说:“余以宿缘,三游闽南,始於戊辰,次己巳,逮及壬申十月,是为最后。”
  闽南气候宜人,生活安定,为大师弘法和著述提供了较为安定的外部环境,且闽南的民风古朴,深为大师所赞叹。大师在闽南的法缘非常殊胜,在大师於一九三八年给圆净居士的信中说:“今年在各地(泉、漳、厦、惠)讲经,法缘殊胜,昔所未有。”大师在闽南弘法不拘场所,随缘而定。内容宏扩,日期紧凑,效果极佳而富於特色。所讲之处,闻著无不欢欣鼓舞。如一九三八年在泉州讲《行愿品》时,“听众甚多,党部青年乃至基督教皆甚叹赞。同年四月,在写信给丰子恺居士的信上说:“乃今岁正月至泉州后,法缘殊胜,昔所未有,几如江流奔腾,不可歇止。”
  大师的佛学著述大多在闽南完成。一九三三年八月於泉州点校《南山钞记》完稿,此项工作,“详阅圈点,并抄写科文,改正之讹误,迄今三年,始获首尾完竣。”


----
      扈 江 离 与 辟 芷 兮     纫 秋 兰 以 为 佩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