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佛教>>专题讨论>>各 界 人 士 谈 佛 教

主题:各 界 人 士 谈 佛 教
发信人: gqdehao(甘泉德浩)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4 16:16:10), 站内信件
各 界 人 士 谈 佛 教
 
 政治家
    谭嗣同:“佛教能治无数无边不可说之微尘世界,尽虚空界,何况此区区之一地球。”
    孙中山:“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辅科学之偏。”
    陈独秀:“佛法之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瞿秋白:“无常的社会观,菩萨行的人生观,引导我走上了革命道路。”
    毛泽东:“信佛教的人和我们共产党人合作,在为众生即人民群众解除压迫的痛苦这一点上是共同的。”(1955年3月8日同达赖喇嘛的谈话)
    李瑞环:“在漫长历史发展中,佛教文化对中国伦理道德等产生了很大影响,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教许多主张和我们现在提倡的精神文明的思想是一致的。”
    尼赫鲁(印度前总理):“在这个充满冲突与风波、仇恨与暴力的世界中,佛陀的教理就象太阳一样大放光芒。在这个充斥着原子弹和氢弹的世界里,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需要这个教理了。”
   班达拉奈克(斯里兰卡前总理):“只要日月继续存在,只要人类还继续生活在这个星球上,佛法就会一直延续,因为佛教是人的宗教,是整个人类的宗教。”
 
 科学家
    爱因斯坦:“未来的宗教应该是宇宙的,它超越一个人化的神,无需死板的信条与教义,包含自然现象和精神领域,基于对一些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经验而成一体。佛教符合这些条件。”
    沈家祯:“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趣,我对佛法同样感兴趣。我个人认为,佛法与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佛法与世间法也是一致的,我们不能离开世间法而觅佛法,也不能脱离社会而普度众生。”
    尤智表:“佛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彻底的学理。” “科学愈昌明,佛教的教义愈发扬光大。”
 
 学者
    梁启超:“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入世而非出世,乃积极而非消极,乃兼善而非独善。”
“佛教为最崇贵圆满之宗教,其大乘教理尤为人类最高文化之产物。”
    章太炎:“制恶见,清污俗”,“欲兴民德,舍佛法其谁归?”
    李石岑:“我以为佛学的提倡,不特于对科学毫无抵触之处,而且能使科学的方法上加一层深密,科学的分类上加一层正确,科学的效用上加一层保证。”
    方东美:“佛法乃人生最高级享受。”
    吴立民:“佛教在过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未来是解决人类精神问题的必由之路。”
    陈从周:“佛教本身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
    尼 采:“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
    马克思·缪勒:“佛陀的道德准则,是人世间所知道的最完美的道德准则。”
    摩尼·巴格西:“佛陀是一个冷静的科学大脑与一颗怉含深切同情的热诚爱心的独特的结合体。今天的世界越来越朝向佛陀,因为,只有他是人类良知的表率。”
    弗那多(斯里兰卡):“佛教不强人盲从,但凡有思想智慧的人,就佛教道理深思谛观,则未有不怡然焕然、心安理得者。”
    爱德华·康泽:“佛陀就象一位医师。正如一位医师必须知道不同疾病的处方,它们的起因、解药和补救方法,而且又能运用自如,佛也教授了四圣谛,指出了苦的种类、苦的起源、苦的消亡和灭苦的道路。”
拉克西米·拉那苏:“只有佛教能够被确定是唯一没有狂热的宗教。它的目标是帮助人们通过征服自我而达到内心世界的改造。” “佛陀就象一位贤明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熊熊的世俗烈火中玩耍嬉戏,于是,就采用各种善巧方法将他们引离这火灾,趣向安全的归宿--涅槃。”
    克里斯托玛斯·汉普内斯:“佛教是一个思考的体系,是一种精神的科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既是理智的,又是实际的和无不包容的。”
    奥登勃:“拯救人们的并非佛陀(而是人们自己),但他教给人们拯救自己的道路,恰如他拯救自己一样。”
    T·H·赫胥黎:“佛教期待人们依赖自己的努力得以解脱,而不要去指望别的什么东西。”
乔治·万雷(美国):“现在世界急需拯救。我认为只有佛的光明和佛的圣洁,人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拯救,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和自由。”
    巴帕特:“佛教只佩带一把剑,那就是智慧之剑;佛教只认得一个敌人,那就是无明。”
一位回教学者:“佛陀并不是仅属于佛教徒的,他是属于全人类的。他的教导对全人类都有益。”
 
 文学艺术家
 
    鲁 迅:“释迦牟尼真是伟大的圣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伟大的圣哲。”
    朱光潜:“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
    凌子风:“佛教必将更加深入人心。这是一个自然的趋势。”
    李雪健:“佛心并不是高悬在空中的。能尽人心才能达到佛心,就是说,你要得到佛心,必须先做一个真诚的人。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