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js12(中国功夫.茶)
整理人: zmsz(2004-07-11 23:02:17), 站内信件
|
闽南金三角缺了一角,这是不争是事实。但为什么会缺了这一角呢?原因很多,而且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漳州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花果之乡、鱼米之乡,号称地上插根树枝都会长出果子来,据林业局的朋友介绍,当地可以食用的水果达三百多种,名果、名花不胜枚举。当地人自古以来生活富裕、衣食无忧,也自然养成了休闲、大方的性情,长此以往,便也逐渐缺乏危机感和竞争意识。自古以来,漳州便是有名的农业基地,这一点从农校毕业的领导和上级农委调来的领导数量就可见一斑。在以农为本的农业时代,漳州的地位和漳州人的自豪感不言而喻。但随着农业地位的变化,漳州经济开始衰退,工业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到来、电子时代的驾临,除了骂声一片外,都似乎没有给漳州人带来多大的刺激。
漳州的经济,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这种经济模式已经有几千年没大变化了,号称农业城市的漳州居然连一个农业企业集团都没有,农业产业化只是一句空话,曾经有过的几个可怜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也全部都是松散型企业集团,注定了今天的散架。农产品初加工企业:一度辉煌的漳州糖厂、漳州罐头厂要不是政府死撑着,也早就倒了,其实也该倒了,象这样长期没有利润的企业是不道德的。现在漳州屈指可数的企业就二家上市公司:一是漳州片仔癀;二是龙轴股份。漳州片仔癀其实也是吃祖上留下的独方子,自创的没有一个项目有利润的,而且市政府对它太过于“关注”了,以至于有人戏称他是漳州的小政府,漳州市几乎所有的形象工程它都有份,单从这一点上来说,该企业就无法保障正常经营;漳州最值得尊重的企业就只有一家:龙轴股份,十几年来连续盈利,虽然利润率不是特别高,但对于一家工业企业来说,靠自己打拼出来的这样的业绩全国也为数不多。漳州还有一家上市公司:漳州发展,说白了也就是一家成天想着怎么筐股民的钱的不道德的企业。
漳州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有其历史渊源,但关健还在于几任领导的思想问题。其中最大的二个是:一、书记和市长长期不和互相倾扎;二、主要领导素质低下、思想疆化(主要有二个,一个还活着就不好多说了,想必漳州人都知道这二个人是谁了)。
厦门机场原本选址漳州,原因很简单:厦门离台湾太近。但漳州坚决抵制,厦门积极引进;这之前还发生过一个事:国家要从漳州到汕头修一条铁路把福建和广东的铁路运输连接起来,漳州市政府也坚决抵制,原因很简单也令人难以相信,某主要领导说:漳州的东西本来就贵了,铁路一通,全跑汕头去了不更贵?最后铁路从龙岩直接跑汕头去了。漳州,成了死角。
在李某人当市长之前,漳州几任书记和市长都是冤家死对头,直到最后一任斗得实在太厉害了,书记因一套房子搞倒市长,最后自己也因一块宝石质押贷款案下台才收场。李某人任市长后,书记才可以安安稳稳地掌上大“拳”,漳州的内斗才相对平静下来。但从此漳州一直都是“过渡政府”,主要领导走马观花地换,长期发展,也就免为其难了。。。。。。前二年,漳州开始提倡“工业立市”,这种观点在其他沿海城市来看是十分可笑的,但就漳州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不过始终停留在口号阶段,未见成效。后来又提出了斗鸡产业,参观过,感觉很难脱离笑料的本质。漳州人,彻底找不着北了。
漳州在经济上还有没有优势?答案是肯定的,漳州目前最大的优势就是“后发优势”。但这种优势绝对不是搞搞“鸡”产业就能发挥出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