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j895623(莫言)
整理人: waangxw(2004-07-10 18:09:32), 站内信件
|
时人饮品有多种花样可供选择,挂着缀花秋千的座椅上捧咖啡,或者乐声喧喧的酒吧里灌鸡尾,还有不可胜数的果饮和水饮,用花里胡哨的塑料瓶裹就,手里一拎,亦算的方便快捷。
大概很少有人花时去泡一壶功夫茶,太费时间,也不够风花雪月,淡淡的,须得安静用心去领会它的甘美。这是经济时代的难堪,虽然人人知道美好的事物须得靠光阴来粹炼,至为可惜的现实却是:我们什么都有,只是欠缺耐心与时间。
闲来翻茶经,十万分羡慕古人的悠闲,他们不用对牢微机去计算国民生息,也不为科技发展绞尽脑汁孜孜不倦搞得少年白头生鲜有欢,更不怕朝九晚五打卡查岗误了考勤该怎么克扣薪水与分红,因此传说中的雅士聚在亭台竹林,围炉煮茗,三两知已,时光悠然。
俗语说:“富三代而知味”,即便是一锅高汤,炖的火候与分寸,拿捏不好,入口便觉索然。更遑论茶这一清雅物件。
从采、造、辨、藏开始,到泡、饮,须费得多少枝节。
采茶贵在抢时间,谷雨前五日内最为上品,前、后渐次之。彻夜无云,朝露方凝时采之最佳,日中则次之,阴雨更忌之。
造茶锅的大小与一次入量皆有讲究,多之不透,少之易燥,急火攻焙,不可轻缓, 熟方退火,轻团数遍,复入锅中,渐渐焙干。火候匀停,色香美全。
辨茶之优劣,全在乎始锅,火猛生焦,柴微失翠。
藏茶在始干时,易封口贮密盒,三日后以微火焙极干,待冷贮坛中,切忌临风近火。
泡茶时宜先暖茶具,用熟汤少许轻涤之,再投茶。
茶有真香,表里如一纯香。至于漏、浮、问香,却都是不正之气。
色以青翠为正,红黄昏黑,都不入品。味甘润者上。这个简单,大众都识得。
井水不宜饮茶,山水上,江水次,井水最下。多积梅雨,其味甘和,乃长养万物之水。雪水虽清,性感重阴,寒人脾味,不宜多积。咦,这种说法有趣,红楼梦里妙玉请黛钗饮体已茶,却是从红梅上采得的雪水,其物如其主,果然清冷,只不知这艳蕊上的雪与那枯枝上的雪分别在何处,呵呵,题外话了。
茶具宜用银器,哗!端的不是贫家物,唔,后边有话说:若山斋茅舍,惟用锡瓢,可无损于色香味。这个呃,看来常用的玻璃器皿是绝不入流了,汗。
这只是茶录的粗略环节,至于辨、饮、投、汤,无一不是复杂工序。这样泡制出来的香茗,想不沁心入脾都难。最难得的却不是这杯中物,而是那一种精致闲散的心情,怀古易发幽思,一笑。
清淡,不是繁文缛节的举止,不是镶金着玉的艳光,不是公款吃喝珍馐满桌的奢华,也不是矫情做作的吟风对月。
完全一派天真,山水为友,纵情自然,物我两忘,爱惜而享受世间风骨。所以茶座中呼朋唤友,投骰扑克,全是不对路的光景。没的糟蹋了好东西。
人少处葱茏畔,红的台阁绿的栏榭,无喜无忧,不惊不惧,大约可以歌而咏之,再以这一汪澄碧为佐。
岁月正长,八面来风,手执一盏,怡然忘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