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走近西藏>>梦系天堂>>藏乡见闻录

主题:藏乡见闻录
发信人: t-zhyy(梅朵)
整理人: hohoto(2004-06-08 09:30:48), 站内信件
 
  堆龙德庆,是出拉萨市区往西青藏公路上的第一个县,藏语意思是“极乐上谷”。这是拉萨的一个卫星城。青藏公路自东向北横贯全境,堆龙河顺着公路向东汇入拉萨河。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灌溉水源,使堆龙成为拉萨附近经济最发达的县份。其古荣乡出产的糌粑在西藏久富盛名。河谷两岸的花岗岩山体,在青藏铁路开工以来,成为铁路取之不尽的石料来源。行走在青藏公路上,只见两旁种满绿油油的青稞和小麦、开满黄灿灿的油菜花,一派生机。而山坡上,东一片西一片裸露的青色岩体,那是开山炸石的满目疮痍。
  
  8月间,因事我到古荣乡加如村一组住了一段时间。这个村子离拉萨大约20公里,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籽、豌豆和蚕豆等。各家喂养的牦牛、奶牛和羊大都在100头以上。村后的花岗岩山体质量上乘,村里将它出租给内地来的商人开采石料。山脚下,绿色的军用帐篷一顶顶紧挨着宛如一座帐篷城。
  
  我就借住在采石场的一顶帐篷里。石场所用的帐篷有三种:最好的是棉帐篷,在军绿色的油布之内加装了一层棉花,能隔热防潮,住着相对舒适;其次是普通单层油布帐篷,没有棉夹层,太阳出来的时候,里面闷热异常,象在蒸笼中一样,而大风刮起的时候,沙子顺着漏洞落下,落得床上满是,遇上下雨就更惨,到处滴答滴答的;最差的是用彩条塑料布搭成的帐篷,简陋,对风雨的抵御能力更弱。一般来说,老板和技术工人住的都是前两种,而藏族小工一般住彩条布帐篷。这也得看各个老板的为人情况而定。有的老板惟利是图,工人的住宿和伙食就差,有的比较讲人情,则一般不用彩条布搭帐篷。比如我住的那家帐篷就比较多,没有彩条布的。我就住在一顶单层军用帐篷中。每天早晨起来的时候,挂着的衣服总是湿漉漉的,被子表面也是湿漉漉的。潮湿使我的风湿又犯了,腰腿酸胀异常,坐立不安。工人们将他们自己抓蝎子泡的酒给我,每天睡前擦擦脚板心和腰眼,这才好受点。
  
  工地上的伙食,一般老板是要包汉族技术工人的,每天每人要有半斤以上的猪肉,米饭管饱。藏族小工自己开自己的伙食,老板不管(理由是汉族和藏族的饮食习惯不同,其实这只是节省成本的一个借口,因为藏族现在喜欢米饭胜过糌粑,村里吃糌粑的家庭已经很少)。技工每天工资大约在40-70元之间,小工每天20-25元。我住的那家在全部上十个石场中伙食开得最好,顿顿有肉,素菜常换种类,做得油油的,比拉萨的快餐都要好吃有油水。而有的石场就只有萝卜、黄瓜和大白菜,三两天才吃一顿肉。
  
  山村饮用水来自于山上融化的雪水。这水顺着山沟流下,在山脚村民用石头和沙子草草地拦了一道坝就算水库了。夏天的时候,不少孩子趁中午热的时候在里头“游泳”。但那实在无法算游泳,每天村子都要放水浇地,塘里的水便总是没到小腿。孩子们在里头只能是爬。村里的水甜甜的,据说村民将它奉为“神水”,开始我在想,回去的时候要带它一桶。但懂地质的人告诉我,那水里含有大量的金和铅等金属矿物,对人体是有害的。喝完水后,杯底沉淀下一层亮闪闪的粉末,这使我打消了念头。
  
  每天早晨吃过早饭,大约8点的时候,工人们就开始上班。他们使用柴油为动力的空气压缩机,一台机器大约可以带动三个钻枪,空压机产生的气体通过长长的胶皮管接到山上,带动钻枪打出一个个炮眼,然后灌上硝酸铵或者铵锑炸药,插上雷管和引线,一炮下来,总可以炸出几十立方的石头。大多数石头还有桌子那么大,有时候还得再打炮眼,把它炸得更小,这叫放改炮。铁路上需要的石头是有规格的,一般不能超过80厘米,因此还要用钻枪打眼,小工向眼里放入夹子和楔子,用大锤把它砸开。工人们一天大约工作时间在8-10小时。钻枪开动的时候,灰白的粉末纷飞,直往人的眼睛鼻子里钻。
  
  虽然山上有十多个施工队,但严格意义上的老板只有两个。一个重庆来的姓罗,在县里开着一个砂石场。他买下了西边整整一座山两年的开采权,分包给了7家队伍。去年冬天就开工了,最终的买主是成都铁路工程集团,其项目部就在山下仅一路相隔。本来说的是从3月开始每月结帐,可不知道怎么回事罗老板得罪了一位副总,铁路方面说他的石头不合格,拒绝收货。那些小老板们就惨了,资金无法回笼,伙食费、材料费、柴油难以为继,苦苦支撑了几个月之后,到7月不得不停工了。工人天天缠着要工资,亏损的小老板们焦头烂额,开始寻找其他的出路。有的来到了东边另一山场继续。
  
  东边山场是村里办的各种证,出租给了一个姓路的年轻人。每月交村组2000元山场费,附带还有组长的“工资”2000元。据说西边山上组长也有“工资”,并且他还要求一台机器一月交150元的费用,这些合同以外的费用全部落入他的腰包。一个小小的村民小组长,靠山吃山,一月的灰色收入就达到了3000元以上,简直出乎人的想象!原本藏民是很淳朴的,现在大气候所及,这些猫腻他们也学会了。他们的师傅是谁呢?
  
  小路原是修汽车的,技术很好,赚了几万元。因为工作关系结识一些当官的,经人撮合来到这个村开石场。前期投入5、6万之后资金就紧张了,欠下了村和组长近2万元的费用。再加上今年闹“非典”,铁路直到7月才正式开工,前几个月石头没有市场。组长联系到了拉萨太阳岛修防洪堤的供料任务,强行以每车60元(每一台东风翻斗车载重4。5吨,大约能装四方,平均每方只值15元)的低价拉走了1千多方。这一转手,每车就要卖120元。欠帐多了交不上,组长动不动就命令停工,东边山场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时断时续,勉强维持着。
  
  7月东边山场来了一位黄老板,据说从四川带来资金60万。老黄资金雄厚,光是给中间介绍人(四川话叫“串串”)的好处就是好几万。租了一台挖掘机,一月租金8万。因为东边大部分场地组长已经给了小路,老黄暂时只得到一块边边角角的山坡。地方太小,他的大型机械摆不开,发挥不了更大的作用。黄老板财大气粗,岂能受此委屈?更何况他和铁路上签了七万方的合同,要在今年内7-11月五个月内完成,而现有的场地一月只能出4000方左右。于是,今天他请组长去拉萨吃饭,明天又登门拜访。组长家的“庄园”就在离公路不远的村道边,只要黄老板来到工地,总是直接将自己的长安皮卡开到“庄园”门前。于是,原来因为有“神石”而不让小路开采的一片山脊,在老黄出了6000元之后,变成了老黄的地盘。于是,小路等穷老板开始不好过了。组长动辄命令停工,甚至直接将买主给的货款收了过去。
  
  后来了解到,组长其实并没有要求那些灰色收入,也没有得到过那么多的灰色收入。是那些来投资的汉族包工队们,为了争夺利益,竞相抬价的结果。
  而且,这些许诺很少兑现过。那个罗老板,和乡政府签定协议,承诺给村组扶贫款3000,一年过去,合同到期,却只给了1500。
  也难怪,村里人对汉族包工队普遍地不信任。
  
  采石场的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继续着。
  
  靠着这些采石头的队伍的到来,村里原来半死不活的小卖店热闹起来了。烟、酒是做苦力的人们离不了的好东西。下工以后,那些年轻的工人总要去小卖店坐坐,或喝啤酒,或打台球,村里除原来的一家外,又新开了两家。
  

  这个村组的经济状况出乎我的意料。看他们的吃穿水平,我原以为他们很穷。可是,后来却发现这2、30户的小组里,东风车就有20多台。内地一般的农村还没有这么多车子呢。这些车几乎就没有闲着的时候,村里的山场有石头他们就拉,没有活的时候,他们又别处去拉水泥啊、沙子等建筑材料。西藏各地现在都在大兴土木,有的是活干。有许多的村民家里用上了液化气,吃着大米。牛粪火力不大,还贵,一百多元一麻袋,村民除了自家牛积下的粪,已经懒得烧牛粪了。
  
  又一个出乎我意料的是:村里竟然有三个“嫁”过来的汉族男人。他们都是四川民工,以前在这一带的石场里做工,认识了同样来石场做小工的藏族女孩子,彼此合意,就嫁了过来。他们三个的孩子都十来岁,据说成绩都很不错(果然“混血儿都聪明”?)。据说他们嫁过来的身价不菲。我见过其中的小吴,岳父母给了他们小夫妻50只羊、20头牦牛,一只羊价值1-200元左右,一头牦牛价值3-5000元,还有一台四轮拖拉机和现金20万。小路石场里有个小老板,为人豪爽,很得村民的人缘,被一家人看中了,非要把女儿嫁给他,条件是一台东风车(这家有三台车)、100只羊、50头牦牛!据说藏族女孩子们喜欢内地男人的温柔、会做家务、不打老婆。看来汉族男人在藏区很吃香呢。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