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shmx(震天特攻)
整理人: nikkosport(2004-06-09 12:52:13), 站内信件
|
現存的醬油老字號裏,最古老的,是雲南葡萄泉牌妥甸醬油,據傳在明朝嘉靖年間,也就是在西元一五二二到一五六六年間,就開始生產醬油了,因為生產醬油的地方,是在雲南雙柏的妥甸鎮,因而得名。在清朝同治年間,曾被選為宮廷調味品,以色正味純和濃厚醬香聞名。
其次是明朝萬曆三十六年,也就是西元一六零八年創辦的廣州致美齋醬園。這家醬園在乾隆時代,被店東劉守庵擴建,並加以發揚光大。如今,廣州致美齋牌生抽王,仍然膾炙人口。
再來便是在乾隆五年就開始生產的湖南湘潭龍牌醬油,是採用石嘴瑙河水,經過三十多道工序而精製的醬油,行內對其有「三伏曬醬,伏醬秋油」的說法,指其醬油要歷經一年的工序。浙江舟山的洛泗座油,創始於道光元年,也就是一八二一年,以六獅為商標,用梵語「洛泗」的吉祥之意為名。甚麼是座油﹖原來用大豆和麵粉為原料,經製和曬露釀製的,叫元缸醬。從成熟後的元缸醬醪中抽出的醬汁,叫做座子。從抽出座子後的元缸醬裏,用壓榨的方式去除部分渣滓形成的稀薄醬醪,叫做放缸。用座子、放缸和純以麵粉為原料經製和曬露釀製而成的麵黃醬各三分之一來合成,再經過二十天的曬露,榨出來的,便是「洛泗座油」了。
再下來便是創始於清光緒十四年,也就是一八八八年的香港李錦記醬油了,創辦人名叫李錦裳,如今已行銷全世界,並且運用最新科技來控制品質。兩年前中國從六千多家醬油廠中,選出了最好的六家,李錦記就名列其中。
另外超過一百年歷史的,還有福建琯頭豉油。福建人一直都叫醬油做豉油,其做豉油的方法是只用黃豆為原料,製期為七日,成稱為豆豉。經過兩次發酵加鹽醃製而放出來的油,便叫做豉油。這種豉油的起源,是福建連江的琯頭鎮,所以叫做琯頭豉油。
薛興國
2003 Sing Pao Newspaper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成報報刊有限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