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旅 游>>神州旅游(游记/功略)>>华北篇(京、津、晋、冀、内蒙)>>山西>>不见沙尘的晋北--micmic>>不见沙尘的晋北 2004年5月1日 涞源、五台山、大同 (3)

主题:不见沙尘的晋北 2004年5月1日 涞源、五台山、大同 (3)
发信人: micmic(园长)
整理人: jaja(2004-05-25 14:16:30), 站内信件
  在五台山的第二天起了个早,天气还是很差,太阳估计已被远山的迷雾深深地埋住。我和MM在镇里随便找了家餐厅点了豆浆、刀削面和羊杂各一碗,凑合着作早餐,没感觉特别好吃。本想加入当地的旅行团系统地游览一下附近的寺庙,可那些导游居然说:你们自己看就行喇,或者跟着我们一起走。嘿,有钱都不赚,我晕。后来,还是嫌旅行团走得太慢,于是我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游览起来。
  粗略看来,台怀镇的寺庙群西边以白塔为中心、东侧则以黛螺顶为靠山分为两大块,我们手上没有地图,却在白塔高耸入云的宏伟景象的牵引下首先步入了西边的寺庙群。



  踏上数级台阶,绕过平台上的白石弥勒及一侧的广仁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屹立在小道上的一座三门牌坊以及右首旁罗睺寺的牌坊。这罗睺寺乃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因释迦牟尼佛子罗睺罗尊者在此显圣而得名。相传释迦牟尼得道回家后,他在俗世的儿子罗睺罗自愿跟随他出家作沙弥,即俗称的“小和尚”。罗睺罗出家后,“不毁禁戒,诵读不懈”,被称为“密行第一”,后来更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
  罗喉寺本是青庙,住的是汉传佛教僧人,后来在清朝康熙年间被改为了专供藏传佛教中格鲁派僧人入住的黄庙。步入牌坊,迎面一堵红墙上赫然书写着一个佛字;往左挪步,却是一段红墙夹道的弯曲石路,在那高高的围墙下通过,颇有种深宫大院的感觉。



  由于游览时没有导游讲解,走马观花之时错失了罗睺寺两样值得一看的宝物。一样是据说通过红墙夹道后雄踞山门两侧的唐代石雕卧狮,像这样的石狮在五台山已是硕果仅存的了。后来虽然尽力回忆,可却对山门前的这一对石狮毫无印象,倒是从图片中记得牌坊前那两座石狮,却不知与那唐刻石狮有否联系。另外一样便是座落于罗睺寺藏经阁内的“开花现佛”。据说,在藏经阁“殿中央有一个木制彩绘的大莲花,莲花茎部下方连着一个大圆盘,上面刻有水浪纹案和十八罗汉过江的雕塑,圆盘外的方台上塑着二十四诸天像,方台四角站着四大天王。上部是一朵能活动的八瓣莲花,花茎安装在圆盘正中,高达丈余,上达屋顶,四尊阿弥陀佛背靠背分四个方向端坐在莲花中心。八片花瓣合围于外,每片花瓣上又有金色佛像,花瓣是红色,显得异常鲜艳。平时,莲瓣紧合,呈莲色形状。当莲台转动时,莲瓣便在空中徐徐绽开,四尊阿弥陀佛像慢慢现出”。有机会再上五台,应该仔细看一看。



  罗睺寺入口处对面有一小入口,凑上前一看,又是一条长长的红墙夹道,那宏伟的白塔就置身于这过道尽头的塔院寺内。塔院寺也是五台山的五大禅处之一,原为显通寺的塔院,明朝万历年间显通寺改建后被独立了出来。更因白塔的缘故,此处成为了佛教的朝圣之地,香火不绝。穿过山门循身后台阶可登上位于塔院寺中轴线上的钟鼓楼。站在钟鼓楼上不但可以俯瞰塔院寺的全貌,还能够眺望远处寺庙群的外观。远近寺庙的屋顶鳞次交错、蔚为壮观,而塔院寺内的大小白塔和螺旋状的罗睺寺在此也一目了然。

 

 

  五台山内不但有众多和尚和喇嘛,还有为数不少的尼姑千里迢迢地来这里拜访。我们从钟鼓楼下来后恰好看见两个尼姑向一名老和尚下跪行礼。这位高僧似乎就是塔院寺的方丈,对两个尼姑凶得很。不清楚佛家的礼数,不过看来在这方外之地也是长幼有序、等级分明、不容造次的。

 

 

  受宏伟的大白塔所驱使,我们基本上忽略了沿途诸多殿阁,径直地走到大白塔底下,一股不可逼视的感觉油然而生。佛教有一传言,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佛灭度,其尸骨炼就成八万四千个舍利子——梵文Sarira,意指尸体和身骨,原本专指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也指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烧剩的骨头。据说舍利子有三种颜色:白色骨舍利,黑色发舍利,赤色肉舍利。又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生身舍利之别。而白塔就是供奉这些舍利子的佛舍利塔。古印度阿育王后来用五金七宝铸成了84000座佛舍利塔,分布于大千世界中。五台山独得其一,称之为慈寿塔。后人为保护该塔,在其外修筑了现在这个覆钵式的尼泊尔大白塔,是中国塔式建筑中少见的珍品与孤例。



  来到大白塔下,四周已聚集了众多游客与善信。登上白塔的入口只是一人宽的小梯子,从那开始就是环绕着白塔底座一圈的小法轮,不少人排着队毕恭毕敬地一路抚转,连续走上三圈。我们顺着梯子爬上白塔,景色马上豁然开朗,只见白塔四角各有四个亭子,亭子内均立有一个大型法轮,在络绎不绝的人群抚转下常转不止。此情此景,正合佛法中“法轮常转”所说,摧破、辗转、圆义,“佛转法轮,一切世间天及人中无碍无遮……遇佛法轮,一切烦恼毒皆灭……一切邪见、疑悔、灾害皆悉消灭”。这么一句普惠众生的佛义,仅在我口中穿扬数次已令我心脉鼓涨。我想,若是每位抚转法轮之人均低声吟诵此佛义,场面必定更加感染人心。

 



  从藏经阁往北出塔院寺,又沿着红墙夹道,我们来到了五台山五大禅处另一处——显通寺。显通寺背靠菩萨顶,是五台山佛教圣地中最古老的寺院,因其所在山峰很象佛祖说法的灵鹫山,故又名大字灵鹫寺。昨晚在宾馆看电视时已听说显通寺有一金铸铜殿,气派非凡,亲临其景,未见传闻中的披金铜殿便已被一路上的七进大殿所折服。
  过了最后一殿,黄金披身的铜殿在铜塔与石栏的掩映下出现在我们眼前。据说,殿前原有同期铸成的五座铜塔,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布置,合五座台顶。从前香客因天寒路远等原因,无法——朝拜诸台顶,即礼拜此五塔,以为弥补。可惜在抗日战争时被日寇掠去三座,现仅存东西两座。



 

  误打误撞地一口气逛完五大禅处之三,MM香油钱添了不少,而我除了走马观花之外无甚收获。阴沉间或小雨的天气实在让人提不起游览的兴趣,于是我们又盲头苍蝇似的钻进圆照寺转了一圈,恰好里面有师父在供灯,MM添了点香油钱,便算在供灯的一分子里了。我们翻开临时搭建的供灯棚,里面充斥着浓郁的香油气味,两位俗家师父绕着四五方桌的油灯一边颂经一边为油灯添油。这里面的油灯虽没有所称的千万之多,但壮观程度已是我们前所未见。经文缭绕,光与热在这弹丸之地带着供灯人的心愿升华,我虽不是佛教徒,在此地也亦步亦趋,唯恐冒犯了善信们的信念。

 

 

  从圆照寺出来后,已接近晌午。为了退房,我们也无心登菩萨顶、拜殊像寺这五大禅处之二了。于是抄了条捷径走出寺庙群,却在返回宾馆的途中特意绕到黛螺顶底下瞻仰山上蚂蚁般的人群以及孤零零的小寺。本想在满街的小贩处买些五台山特产——台磨作手信送给亲戚朋友,可是却满山不见攻略上所说120元左右一斤的品种,只好作罢。

 

  回房收拾好行李,走出镇中央,不期遇到一辆发往大同的中巴,于是匆匆买了桶方便面,便买票上车。回想起去年在九华山的游程,居然跟这次有不少相同之处。一是天气一样的糟糕,二是同样仅仅走马观花了半天,便匆匆赶往下一个景点。看来人要是到了山上,便额外地不塌实,处处面临被宰的危险,再加上天气的不配合,无法尽兴是必然的喇。
  五台山往大同的车子很多,基本上上午每个点都有,票价是50元/人。拉客、售票和司机似乎都不是一家的,司机对拉客的搞得车子超载很不满意,售票的无动于衷,中国在可见利益分摊中的潜规则之莫名其妙实在令人咋舌。在我看来,除了乘客,司机在此中也是受害者。虽然觉得雨雾中超载下山不安全,司机还是嘟哝着启动了车子。
  沿途的景色,是我想象不到的丰富与壮观,从梯田般的黄土高地,极具压迫感的峻岭,再到一望无际的平原,无一不是南方难得一见的美景。尤其当我透过朦胧的车窗看到黄土高地时,不由把它与美国大峡谷的壮观景致相比较,一样的渺无人烟、苍凉孤独,却令人为之感慨、陶醉和折服。在五台山时完全忘了自己已身处山西,这沿途的景色因此作为山西的第一印象牢牢刻在我的回忆之中。可惜的是,车窗外风雨肆虐,无法拍下照片带回来与大家分享了。
  四小时的车程后,中巴在大同火车站附近停下。雨后的大同并没有传说中那么脏,只是宽阔的道路与两旁破落的建筑予人一种苍凉的不融洽感。我们先找到大同汽车南站,这是一个只有普通邮局大小的售票点,里头黑呼呼的没有一盏亮灯,售票窗口居然坐着一个看起来大概只有十四五岁的小孩,平平地对我们说他们这里不卖到北京的长途车票。在她的指引下,我们跑到了对面的火车站,买了5月4日中午开往北京西的N214次列车,卧铺票价70元/人。买好回程票后,心里踏实不少,便从火车站开始沿路寻找宾馆。
  火车站旁边有一所网上推荐的红旗宾馆,大堂装修很豪华,价钱也不贵,可惜所有房间都满员了。于是我们打车到大同最繁华的大东街附近准备碰碰运气,走了几家宾馆不是条件差就是满员,有点后悔没有提前订房了。最后,我们来到大东街与御河北路交界的泰和春贵宾楼。本来看见这里比红旗宾馆更豪华的古式装潢已不抱什么希望,不料他们居然有几间刚装修好的房间临时腾了出来,还没卖掉。于是我们跟着服务生看了一下房间,虽然新装修的味道有点重,不过房间很漂亮,用具也齐全,对于210元/晚的价格来说已经很值了。于是我们交足两晚的订金,便在这里临时落户了。



  大同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就在我们附近,休整一翻后,我们便晃晃悠悠地开始在附近瞎逛。也许是风大雨密的缘故吧,大街上的行人已不多,可大部分商铺还开着,我们见时间还早,便找了一家也是古色古香的酒楼吃晚饭。这家酒楼格局布置很舒适,经营方式更是独特,点菜方面是天河城广场美食城的自助形式,而其余的又秉承了传统酒楼的服务。可惜在网上找了半天,还是没找到这酒楼的名字,不然就可以向大家推荐了。



  第一道菜是凉菜——苦菜。大同人一顿饭可以没有肉没有青菜,可凉菜是少不了的。点凉菜的地方摆着十几款现成的凉菜,很多我都见过,唯有这苦菜外形和名字都比较特别,于是便点来试试。没想到,居然真是苦得涩嘴的。我俩吃了两口就整碟放到一边去了。第二道菜是鸡蛋拌凉皮。酸甜中掺着微辣,鸡蛋咸度适中,粉皮入口即化,是难得的一道五味具全的佳肴。第三道菜是山西过油肉,比较普通,可这里也做得不错。而主食是我们前所未闻的块垒,一种用莜面磨成的粉末状面食,拌有少量肉粒,十分香口,也十分的干,吃一口非得喝一口水不可。大同的美食水平让我们又有了一个惊喜。

 

 

  更令我们吃惊的是,埋单时38元的低价,实在不敢相信这里的消费会这么地低。吃饱后走出酒楼才七点多,却发现一个小时前还开着的店铺全关上了。我们又在附近瞎逛了一会儿,无奈入黑后气温下降得飞快,装备不足的我俩,只好早点回泰和春休息了。


----

旅行不是为了到达目的地
注视就是一种选择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