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amelring(驼铃)
整理人: jaja(2003-09-21 12:59:42), 站内信件
|
这里是2500年吴文化的发源地,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当地部族自号“勾吴” , 苏州称“ 吴” ,由此而来 。公元前514 年吴王阖闾建都于此,其规模位置迄今基本未变,为世界少有。
漫游在苏州城的小巷弄中,航行于京航大运河中,或到庭园中寻芳,都能感受到苏州的细致粉嫩与美丽韵致。
苏州因市内共有20个以上的湖泊,因而有「水都」的美名。京杭大运河环绕着苏州,过去曾是南北交通运输的主要通渠。「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市井生活,更使苏州也赢得「东方威尼斯」的雅称,虽然东方威尼斯的雅号今天不再为人所传颂,但是苏州水都之古朴风貌,仍让人津津乐道。
受惠于当时水路的发达,苏州很早就成为国内丝织品的集散中心,当时众多的富商名贵、文人墨客纷纷定居于此。这些举止阔绰的富豪们在有钱有闲后,乃将财富投资在众多的庭园建造中。从这些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的中式庭园中,不难看出苏州人是想在庭园的小格局中,创造出变化莫测的大千世界,这也是为何苏州的园林景观名闻遐迩的原因,在中国4大名园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就占了2个名额。
建于明朝末年的拙政园为苏城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庭园。因水而建的亭台楼阁,自然是以水景著称。该园可以分成东、西、中3个园区,每区皆是碧水萦徊、荷香扑鼻的山光水色。同样以池塘为中心的留园则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6世纪),曲径通幽、暗香疏影之姿,同样吸引人。
整个苏州就是一座巨大的园林:白墙、熏瓦的民居、纵横流淌的河水、古朴动人的石桥,错落相映,画意悠然。鱼米之乡的富庶是古城苏州持续繁荣的物质基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的富裕、江南的安宁、江南的诗书风流使人为之倾倒。这座已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已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楼三百九十桥”的东方韵味具有了世界意义。登上高高的北寺塔,可以俯瞰古城风光,而人民路与观前街交会处,则是苏州最繁华的街区。品苏州名菜,听苏州坪弹,赏苏州园林,实为人生一大美事。
蕴水以情,蕴人以水,苏州的水养育了苏州的儿女,也成就了他们似水的柔情,和柔和的语言,苏州的方言素有吴侬软语之称,这样的语言孕育了这里的人民秀美淳朴的性格,比不上名山大川所孕育出的那一番豪迈,那一番红云落日的气概,但却使她独具烟雨流岚的秀丽!溺足于太湖畔,小看红云落日,渔歌唱晚,小小的古城此时如此的沉静,沉静在那2500年前的吴中大地!苏州的水孕育了苏州人秀美的性格,而苏州的雨则衬托出苏州女子缠绵的情丝!雨巷中的女孩,一伞,一人,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擦肩而过一瞬的回眸,那么深情,那样悱恻。你会忘掉那雨季的忧愁,而深谙雨季的情深意长!苏州-柔情似水的大地!
---- 回忆
那一串串纯然的心情
在物欲横流之中
似卧水之白莲
正如你不经意举头时
那眼中的
一抹微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