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闽南风情>>【网友之家】>>〖个人文集〗>>〖名士风流〗>>〖zmsz-宝哥〗>>【今生往事】>>我眼中的福州城(现在篇)

主题:我眼中的福州城(现在篇)
发信人: zmsz(宝哥)
整理人: zmsz(2004-04-10 16:54:37), 站内信件

福州跟其它省会城市一样。 

在这里,你能很快察觉到由于省、市两套班子在这座城市留下的痕迹。 
福建省人民政府占据北边的屏山,福州市人民政府据守城中的乌山上;西湖边一座福建省人民大会堂,五一广场边一座福州人民大会堂;最为好玩可笑的是:北边有座福建省体育中心,东边又新起一座福州体育中心等等这些特征,都一一向外人告示,福州是座省会城市。 
因此,做为现拥有200万常住人口的省会福州,特别近年来日新月异外来文化的大势冲击,福州早已不是原先人们意识里残留的:电灯不明,马路不平,电话不鸣德性,现不是什么纸糊的城市,而是很据规模的现代化城市。然怪到过台湾省的人都会说:福州很象台北。 

在我眼里,福州是融合现代与传统为一体的城市。 

鼓楼区五四北有成熟成市的全省最大中央商务区,台江区码头一带有全省最大,而且是最具的传统商品集散区。它既有象环球广场,香格里拉那样的现代化标志性建筑物;也有象始于唐代的三坊七巷这般的古建筑居住群。它既有象绵延近三十公里的半环福州南向的现代化江滨景观大道,也遗留着发光印影的石径台阶;它既有华东最大的凯歌音乐广场,街头巷尾月稍时还依旧可看扛着板凳随心所欲欣赏着,祖辈延传不变的,尺唱,闽剧。。。。。。 
纵观全省乃至全国,你会感觉到比对于一个急于现代化的省会城市。 
特别看到拆的只剩下天安门的北京城,福州对古老文化特别是古建筑物保存情况,无疑还是做的最好的。它虽还没维护修善破败陋相,可依旧保存原汁原貌;改革开放初期不懂城市经营的政府虽曾被李嘉诚设套以改造为名所骗,可三坊七巷还是一再被海内外热爱福州城的志士们所阻击。这点让我感到福州是有希望的城市。 
因为它在注重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依旧强烈誓死捍卫着这座古老城市的尊严,皆归功于这福州这座古老而又年青城市,拥有广大热爱它关心它的热诚百姓市民。 

在我眼里,福州又是座尴尬的城市。 

由于省市共挤一城,对于福州的建设无疑是有喜有忧。 
喜的是,它加快了福州的城市、经济、文化、道路以及诸如消费、娱乐等等各方面基础建设,同时它也阻碍了福州自主经营、维护这座古老城市的发展方向。如:它将省政府属下各厅局全部驻守此地;它将所有省属公司总部定址在这里;它能将省属大中院校汇集此处;其带来的消费量和资金使福州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消费大市。它还可以占用本该下拨的资金优先发展这座城市等等这些,好处自然是不胜枚数。 
忧的是,官多嘴杂如何经营维护这座省、市两级政府共存的城市,意见明有不一,参予甚至争夺部份城市经营权的现象常常出现。如:滑稽的在城市里出现两座耗资巨大的体育中心、和人民大会堂;屏山基建时发现的那座闽越秘密通道,如果不是省财政厅职工集资房建在上面,我想福州市政府也不可能只是简单的草草挖掘考查,最后简单立牌了事;城市圈地建设更是指了又指涂了又圈;连什么狗屁检查工作也得从福州先开始。 
市府在省府眼皮低下作事,谨小甚微,思前想后,其苦非别处城市官员所能感受的到的,否则也不会有:“天子脚下,难为官”这一唱词。 

在我眼里,福州是座包容性极强的城市。 

避繁就简,我就多市说起吧: 
在根本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的地方,外来人会有种被抛弃,也就我们常说的受人排斥的感觉。在福州你尽可放心,因为听到的基本都是普通话,虽然有时你觉得他们的普通话并不标准,有点涉涉靠猜的感觉,至使在土人聚集的菜市场你还是能基本理解商贩们所要表达的意思。而在泉州、漳州路人听到的都是这种令外人难以听懂的闽南话,就连经济特区的厦门,也常遇到笑斥不会听讲闽南话的外地人为“巴哑”的本土人。 
造成共公场合福州城不讲福州话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既不是因为周围大大小小几十间大中院校所集合的五湖四海的学子,也不是因为操着天南地北口音投资、办厂以及来此打工的外地人,而是福州人太弱的缘故。说它太弱是指本地人为官的不多,特别是做省官的更少,试想你要是想求人办事,那个不是生怕不能清楚明白表达自己所求所愿,谁敢操着让外地听不懂的土语蛮话。就这样久而久之,福州城里的福州话渐渐淡出福州城的公共场合,轮为私密地下倾谈的外语。 
已至于福州土人不只一次的在媒体上急呼:“救救福州话,救救福州文化吧。”,足见福州话在福州城里的沉伦。所以在福州无论你是那里人,走在大街小巷中的你,丝毫感觉不到自己由于语言不通而受人排斥,从而让你很快的融入这座城市里。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