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msz(宝哥)
整理人: zmsz(2004-03-29 21:18:38), 站内信件
|
一
结束了。
200多少人一夕之间,人去楼空。吵杂纷乱的酒店里一下子显的寂寞起来。
绷紧多日的神经突然被肆放,倒觉的身子空空荡荡轻飘飘的,有些不习惯。
张开麻木的双脚摊陷在宽宽大大的沙发里,叼着烟,捧着香茶,歪歪看着乱糟糟却异常安静的客房,无聊的慢慢闭上眼。
结束了。
再不要眯着眼,弯着眉点头哈腰的陪着领导,漫无天际的说着憋出来的奇文趣事。
也不用粗声恶气的对下属,狂喷唾沫指手画脚,上这去那的。
更用不着,心怀忐忑的盘算着费用够不够,人来的多不多,场面好不好,气氛对不对,吃的好不好,做的对不对,领导高不高兴,代表满不满意。
结束了。
。。。。。。
二
静静窝在沙发里,心里却源源不断的涌着酸甜苦辣。
说句实话,其中滋味只有主办过的人,才能够体会的到。
首先:
要知道,现在机关申办会议非常困难。
政府为解决文山会海的恶习,要求机关单位办会要报批而且不得向予会人员收费。
那个单位或处室要想办会,就得有非办不可的议题提出与领导沟通,拟文后由主办处室机关批报,最后由机关财务核定费用,再交领导批复。
由于费用是由主办方自已解决,各单位经费从目前来看大多还是吃饭财政。所以要一个机关单位办一个百人以上的大规模会议几乎不可能。
其次:
办会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先别说办会批文要磨破脚底与嘴皮的层层审阅,级级说服;别说各单位之间怀鬼胎各不相同,唯恐让主办方抢了风头,却忍受四方的冷嘲热讽;也别说为了办好会议事前得煞费苦心的去准备大量会议材料以及可能出现的变动;以及会议内容是否吸引人,领导会不会来揍场,会不会出现难堪的空荡会场;更别说会议议题如何定?开场是谁?收宫是谁?谁又该坐在主席台?主持人由谁承担等等。
单说为那些头头脑脑们创作那些发言稿就够你呛的。一:要有纷厚的内容;二:要有超越凡人的高度;三:要新颖有创意;四:要体现领导意识。五:文字要适于领导的口吻等等。对了,发言内容还要便为会议主动权的控制。
等等这些,烦不胜烦。
三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如此那有何必办会?
是的,为什么要办?这段时间我也不停的问过我自己。
粗粗想来,办会的理由主要有三:
一:扩大主办方的影响力。
这点大家应该没有什么疑议吧?因为这就如同世界各国劳民伤财去争办奥运会,世博会一样。争的是在世界舞台上多露面的机会,借以展示国风民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争取那些多多为国争光贴金的机会。
同理,主办一场有影响力的会议,会给本单位或部门提供一个展示实力与能力的平台。让那些平日里与本单位或部门有利害冲突的单位或部门,不得不以次居之。因为高高在上的主办法自然拥有会议其间无尚权限,它通过主席台上的排名,以及受邀来的高官名人们的言谈举旨,以及主办者这一特殊频频露脸的身份,明白无误的告知予会代表,我的地位在比他们高的多。
二:利于迅速领会贯通上级方针政策。
有人不说了嘛,看一本哈姆雷特,有一千种以上的感受。但如果让他自己现身说法,那感觉就只有一种。文件是承载方针政策的一种形式,而且文件下发形式的确是省事,省钱,省力,可就偏偏不省心。因为对它的领会却是因人而异。这主要在于文字有时无法准确的详实描述的领导的意图思想。
否则也用不着开会传达某某精神这个贯用却异常有效的作法。试想如今有几个耗神费时去研读,又有几人会去逐字逐句去领会,要不民间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这说法。而开会却可以短时间的将人圈在一块,用一个的声音去贯输去解释领导的意图和思想,可以达到上传下效步调一致的很好效果。
三:有利于相互间的感情及认知上的勾通。
办会可以广交各界朋友。
人是群居性的动物,特别是推杯换盏之间彼此的勾通似乎变的异常容易。如果再来个他乡遇故人还更了不得。
饱坐机关的头头脑脑们非常喜欢与群众打成一片,当然是指那些私企老板的群众。只是苦于渠道不爽,好不容易有这种机会,欢坐在一块,能不平易近人吗?
再说,那些个老板群众们平日里有什么事,想找个“干部”帮忙的确也不易,但会议却把他们推到一起,语来话去时显的比往日风趣了许多,也大方了许多。
应该说,许多平日该办的事,去办不成的事,往往到了会后变的容易了许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