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武侠小说>>弄墨斋—个人文集>>叶海文集>>荒凉的手记系列>>荒凉的手记—《读温》 (zz)

主题:荒凉的手记—《读温》 (zz)
发信人: chgirl2001(楚楚)
整理人: chgirl2001(2004-03-17 16:34:16), 站内信件
    本来是不想写什么文字的,来安哥拉之前,老总还特地的吩咐过,首先紧要的是工作,尽量少写点东西吧,想是我写东西的名声有点过分了。 
    所以来到半个月内算是个“乖孩子”,一心一意的做着工作,果然人若是想忙的话,还是有的忙的,什么“刀光剑影”什么“侠骨柔情”,大可以在时间的消磨中变得无关紧要了起来,有时候想起来,觉得心中便如安哥拉的沙漠般的淡漠。 
    忙的事情无非是资料,忙完了,便放几首歌曲来听听,或与同事将那几本万水千山带过来的影碟看了又看,这里是一片荒凉的土地,由于异国,竟连生活都荒凉了起来,常是自己在路边的小孩子手中买来活鸡,让打扫卫生的阿姨杀了,然后削几块土豆进去,煮一大锅菜,杀鸡时未想到什么刀法,煮菜时也未想到“叫花鸡”,想来是和武侠远了起来。 
    临走的时候,知道寂寞,央善于收藏的好友拷贝了一个30G的硬盘给我,说是要拿去消遣的,并没有说其他什么,后来由于走的匆忙,连拷贝的内容也没有去看一眼,就带上了飞机,直到到了的时候,才拿出来看,好友还是颇为解心的,拷贝了许多小说过来,尽是些名著与考古的东西,这些都是我愿意看的,同样的还有几套武侠小说的全集,其中就有金庸、古龙、梁羽生和温瑞安的。 
    以后的某天,蹲在厨房里削土豆的时候,突然想起那套温瑞安的全集来了,对于温我是不熟悉的,虽然去年的某月在网络上和人大大的辩论了一回,温于古龙的地位高下,不过终究是读的少,心中底子不甚深厚,到了后来不了了之,那个时候也去寻来几本温的东西来看,其中之一就是《刀丛里的诗》,是网络上的朋友黄泉介绍的,书是买来了,放在床头,偶尔翻开看了几页,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从头看过一遍,但好的文字终究是不会厌人的,这一点我倒承认温的杰出,能够将文字写到他的这种美丽法,如一条彩色的绳子,是绕来绕去,最终突然抖出,走的就是“委婉曲折”这条中国独有的文字特色,说是诗的文字,是毫不为过的。 
    这次削完土豆,我读是是他的两篇短篇小说《爱上她的和尚》和《爱上和尚的她》。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读古龙的《猎鹰·赌局》时,看古龙的后记(前言?叶海忘了)时,说到“武侠小说到了要变的时候”,而古龙也觉得短篇是武侠小说一个重大的发展方向时,心里是颇有点感触的,想起写这些话的人已经逝去,一个时代已经过去,武侠小说的未来他是看不到了,便觉得人生大抵如此,任凭如何的挣扎,还是留不下痕迹。 
    而短篇武侠小说确实出现了不少,叶海没有研究过武侠小说的历史,没有见过正宗的短篇小说合集,但从网络上看到的也实在不少了,觉得其中的原因和武侠小说的发展方向没有太大的关系,一个是短篇写来方便,比长篇容易许多,篇幅越是紧凑,就越容易显示出功底来;一个却是网络上的时间真的是挤出来的,写篇短篇的实在是非常理想的选择,或者诉情,或者言志,都无不可,写完便罢,便如写篇散文,都是随心的文字。 
    况且读者读起来,也是好坏一言之明,绝不会因为没有回味和等待的东西就弃之如敝履,反倒好的会更好,更容易让人记住,甚至可以发挥那些说哲理的小说的作用,影响到某一方面也是有的,只是短篇小说多了,实在是可以看到一些不好的端倪来,譬如许多的短篇小说的框架实在是规规矩矩,多是武侠中截取的场景,或者打斗,或者谈情,以为有武才有武侠,以为有情才有小说,读来索味,以为平淡,大抵是因为写者写之前便是没有什么心情的,或者根本抓不住心情去写的,想要表现什么都不是很清楚,叶海也常常犯这个毛病,因为“说明-打斗-谈情”就是主线,必须有男,必须有女,然后就在自以为的悬念前结束了,写来千篇一律,没有什么特色。 
    但短篇的精品还是屡见不鲜的,版面上就有许多读来颇值得回味的帖子。 

    温的这两个短篇算是一个故事,说的无非是一个男人为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女人杀了人,出了家,却始终没有说出来,后来这个女人的嫁了别人,因为仇恨当上了一帮之主,又利用男人了几下子,后来男人失望了,故事情节并不出色,出色的只是温氏特色的语言。 
    有人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说明女人是婉转柔情如水的,男人相对就粗糙了许多,不懂得婉转,不过这并不妨碍男人来体会中国的文字,一句话就可以说完的文字,是可以变着法子说成几句或者几篇的,这一点李清照这样的女子做得到,徐志摩这样的男子也是不甘认输的,“恰似一低头的温柔,如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一般的女子就未必写的出来,而温瑞安也是一个例证,他的文字是可以如水般的婉转到让人眼花缭乱然后还余音绕梁的,说得好一点就是将中国的这些文字颠倒过来颠倒过去的绕到最后,说得差一点就是不肯把一句话好好的说完,而这样的句子在这样短小的篇幅是比比皆是的。 
    读温的《四大名捕》并没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作者还是写诗的,文字上特色并不很鲜明,读到《说英雄,谁是英雄》时,就显露出点端倪来了,想不到国语中还有这样美丽的词语似的,触目都是用百转的笔才写出来的妖艳,那决不是古龙,古龙的的句子是平白如话的,仿佛一把剑,绝色却直接;而温瑞安就是把句子缠在了笔上,缠了太久也不肯脱下来放到纸上,原来满脸胡须的大汉内里竟也是一颗玲珑百转的七巧心。 
    有时候想,若是说话都能说到温瑞安的这个份上来讨女生欢心的话,是必会被一拳大掉鼻子的,而这样的东西写到了纸上,却可是一副绝代芳华的名画,体会不尽的。 
    可惜版本突然打不开了,不能给大家摘选出几句来,让大家尝尝文字在肚子里钻来钻去的乐子。 

    车子行在去Namibe的路上,触目都是荒凉的戈壁,远处的石山,和近前永远也长不大的荒草,心情不显得沉重,也不兴奋,只是双眼呆望着前方,也许那时的心情虽然无法可说,但就是“荒凉”吧?有人说张爱玲小说的底色是荒凉,那么,若是我在这里记下一些什么东西的话,不如就借用一下,称做《荒凉的手记》。 

                                                        作者:叶海



----
http://www.txkd.com/UploadFile/200311190345327281.jpg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