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开卷有益>>K专栏·原创>>ng.6301(翰林)专栏>>关于读书

主题:关于读书
发信人: ng.6301(翰林)
整理人: ft.858(2004-02-28 21:45:27), 站内信件
    读书是一回事,哪些书影响了你又是一回事。我们也许读过许多所谓名著,但真正牵动你的心的也许是一些不为人知的小书。我的读书生涯只有十年左右,可惜的是,在我最能受影响的前几年,我读的是一些别人所谓的“品位太低”的书,比如李敖、范文澜、南怀谨,虽着视野的扩展,开始接触一些公认大师级的人物,比如海耶克、卡儿·波普、马克斯·韦伯,却只能认同其中某些思想,振聋发聩无论如何是谈不上了。而那一年可以细读300多本书并且作笔记的日子竟是不可追了。所幸的是,读书的目的在于养成独立思考、不受蛊惑的个性,这一点虽未大成却有所得。  

    读书不仅有阶段性,且读书的范畴在各个阶段应该亦有不同。我列出的那几本书只是牵引出我每个阶段的阅读的触媒。可以说我十年读书生涯是围绕台湾思想、海外文学、中国文学、清史特别是晚清史、新儒家、现代思潮和现代化问题、宗教、哲学等几个问题展开,看似颇杂其实不脱人文科学的范畴。而欲求索的方向在于人生问题与家国运命,这其实也脱离不了旧式读书人的天真想法。就这样在解决疑问中发现新的问题,展开新的阅读,无止无休。而这样的习惯大概也不会有太多改变了,因为这十年中,在个人的运命历经挫折、大起大落且在工作领域迥然不同的情况下,唯一没有彻底放弃的便是读书。  

    别人以读书为乐,我却倍受读书之苦。如果能够选择,我宁愿拥有一份充实的产业茫然度日,也不愿意这样受着道德和名利的双重折磨。但读书的习惯就象吸毒一样让我无法自拔,望着那满架的书籍,就象爱怜地注视自己的孩子。可恨的是我竟然从来也没有想过要离它而去,即使在这样潦倒的状况下。我很明白,前路必将是痛苦和折磨伴随着我。有些时候,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并非是一件好事。我陷入两难的境地,自从深爱上读书的那时候起。穷困以终生抑或同流而合污将是我一生的命题。我知道,我永远不可能将读书作为风花雪月的雅事。  

    由于意识上的两难境地,还有生活上的不容许,注定了自己不能就某一问题专门而深入地研究。这种局限性更摆明了在这条路上的未来。洞见自己的未来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但又能如何呢?“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即使是汪洋中一叶扁舟,既然选择了,也只有幻想自己有一苇航之的魄力。活在幻想中的人总是比较好过一点。所谓理想,和幻想也就那一步之差。“一箪食,一瓢饮,身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你能做到吗?如若能够,善莫大焉。  

    如此说来,读书竟是一点用处也没有了。可如果没有几本书伴在枕边却又难以入眠,读书真真是后患无穷。但如果美女和书同卧君侧,二者只能选其一,你会选谁?这应该是读书人才会问的傻问题。 


----
  笑看风云欢迎您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