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aorxin(学子)
整理人: ulrikeyan(2004-08-03 02:25:59), 站内信件
|
[回复] [打包] [转贴] [修改] [删除]
缅怀法王如意宝——发心的反省
----仁增多吉
顶礼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仁波切!
写在前面的话:
2004年1月7日,“末法时代以佛法的光明之灯引领世人驶往永恒安乐的一代舵手,众生之大恩怙主--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结束了今生的利众使命,安然回归于本初原始光明法界之中。”在四众弟子心胆欲裂之际,是否意识到,我们都应该有所反省了呢?法王辞世的缘起复杂,非我等凡夫所能尽知,但亦并非无迹可寻。人们都说上师的弟子戒律不好,上师就要提前圆寂,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从法王的遗言中,法王却是用另一个方式提到这个问题,我们看看能明白些什么呢:“因为我在今世公开地为众多弟子传讲了本来应该保密的、极为殊胜的密法--光明大圆满,因此,在我死后,我的肉身应该不会缩小,但我却并不以此为憾。”我的多位上师也讲过,法王在大庭广众之下给很多人灌顶,好多西藏的老僧人都不高兴了,因为他们知道法王的寿命将不会长久了。虽然法王论及此事的时候谈笑处之,但是我们仔细考虑一下法王的话,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作为密宗的戒律,极其重要的一条就是“非器莫传”,否则传法者就会有极大的过患与违缘。而法王恰恰“今世公开地为众多弟子传讲了本来应该保密的、极为殊胜的密法--光明大圆满”。法王开许只要修完了五加行的人都可以给灌大圆满,这个开许意味着什么呢?是啊,法王的慈悲方便了我们的贪心,不论天南海北的弟子只要完成了数量上的五加行,就可以取得大圆满的灌顶;不论你修的质量怎么样,只要数量搞定法王都不会拒绝你。众所周知的常识性问题:有了出离心才算是进入小乘弟子,有了菩提心才是进入大乘弟子。如果没有菩提心,甚至连出离心的标准都没有达到的人就去灌顶,这意味着什么呢?一个根本就算不是大乘,甚至小乘弟子都算不上的人接受密宗顶乘大圆满的灌顶,这个不叫“非器而传”的话,什么才叫做“非器而传”呢?曾经有很多老居士都以接受过法王的灌顶为荣,以至每遇后辈夸矜之色溢于言表。诚然随喜师兄们的功德,但是师兄们可否观察过,自己是否具备菩提心,亦或连出离心都挨不上边?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可怕的事实,法王圆寂的原因上有没有自己的一份在?同时引生的问题也同样让人震惊,曾经接受过密宗灌顶的人有多少,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具器,如果你连出离心都没有就跑去灌顶的话,你是否就成为伤害你上师驻世缘起的、当之无愧的“凶手”呢?同时那些以数量为标准的匆匆行者们,是否明知如此,还理直气壮的告诉上师我完成了五加行,志得意满的等待上师的大圆满呢?我们够资格吗?五加行数量的完成究竟有什么意义?出离心和菩提心没有的话,是否真的可以容后再议呢?
在看下面的正文文字之前,祈请各位师兄,先借一点宝贵的时间给自己,如果可以的话,请慷慨的拿出三分钟,实在不行哪怕是半分钟也好。让我们先放下一切非理寻思,以最诚挚和猛利的信心祈祷法王如意宝、祈祷上师三宝加持我们能够真正的升起无伪的菩提心,哪怕是一刻也好,哪怕为此一刻须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不论是什么代价和至高无上的菩提心相比都是值得的,请您加持我们!!!
阿底峡尊者在藏地的时候,有一天早晨吃早饭时,他对身边的弟子说:“在印度有一位我的弟子,本来是修喜金刚的,但是今天早晨他却堕到了小乘声闻道的灭定。”弟子就问:“修喜金刚怎么可能堕落小乘道呢?”“喜金刚本身是无上密法,但是如果修法动机不对,修喜金刚的人也可能堕入地狱、饿鬼、傍生,如果如理修法,也可以成佛。因此,发心比所修的法更重要。”同样的,无论是修大威德也好,修时轮金刚、大手印、大中观、大圆满也好,如果发心不正确,都有可能成为世间法或小乘的法。
慈诚罗珠堪布开释:“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出世间法与世间法、大乘法和小乘法,它们的区分界线不在外面,而是在于发心。从目前情况看,很多居士自称为密法行者或大乘行人,实际上,其所修的多是世间法。既是世间法,则连声闻、缘觉道都不及,自然也谈不上大乘佛法,更谈不上密法了。无论是在庙里烧香拜佛,或在自家佛堂内做功课,大多数人的目的只是希望能够健康、长寿、发财、谋就好工作等等,以此发心任修何法只能是世间法,不是解脱道,因此我们首先要反省的就是这种念头,正是它使我们从无始以来至今仍在轮回之中。
……现在无论是在汉地还是藏地,我们都自称为是佛教徒、居士、出家人,经常放生、磕头、修五加行。很多人也以此而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是很不错的,天天都在修法。但我们要详细地观察一下,为什么要修这些法。其实,有不乏其数的人,其目的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现世的利益,如为了自己的健康、长寿,为了消除一些寿障等现世的灾难。还有的是因惧怕三恶道(地狱、恶鬼、旁生道)的苦难,希望自己不堕落到恶趣,下一世得到人天果报。具有这些发心的任何修法都只能属于世间法。
我们不能以为:烧香、磕头等是世间法,而听闻大中观或大圆满等就是出世间的法。因为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区别,并不是依外相而区分的。
比如向三宝供灯,在同样的供养对境、同样的供养物、同样的供养人的情况下,如果不具备出离心,供灯的发心是为了求得世间的圆满,为了健康长寿、升官发财,或者来世得到人天的福报,这样的供灯就成了世间法;反之,如果具备了出离心,供灯的发心是为了求得解脱,而不是为了健康长寿、升官发财,这样的供灯就是出世间法。衡量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分界线就是以是否具备出离心作为标准的。
大圆满本身是出世间法,可是修大圆满或听大圆满的时候,由于我们的发心不同,就有可能把它变成世间法。譬如说:仅仅为了得到一些现世或后世的利益而听大圆满或修大圆满,当这个法进入我们的心相续的时候,它就不是出世间的法,更不是大乘的法。那是什么呢?就是世间法,这叫做“世间法的大圆满”。
放生是什么法呢?那也要看你的发心。即便不是为了现世的健康、长寿等等,而是为了后世得到人天的果报,或是避免一些后世的灾难,如不堕地狱等三恶道,为了这些而放生的话,放生就成了世间法;如果是为了自己一个人从轮回中得到解脱而放生,那放生就成了出世间的小乘法;如果是为了拔济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为了得到佛的果位而放生,那放生就是大乘的出世间法;如果在此基础上有一些密宗的见解,那放生就是密乘的法。
所以我们一定要审慎思维,并反躬自问,我们放生放了那么多年,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不是为了自利?如果是为了一切众生得到佛果而放生,那就可以成为大乘法。如果放生只是希望自己可以长寿、或者是下一世转世为人,并且健康长寿、或者为了自己往生净土的话,那这个放生看起来似乎是利益众生,实际上却是在利益自己。
其他修法也应如是观察(笔者言:日常之中每每如此观察,极其重要)。比如到学院或是到其他地方去领受灌顶、听闻佛法,这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呢?和刚才讲的一样,如果为了自己的健康、长寿,为了逃避一些现世或者后世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而听闻或修持的话,那也是世间法。为什么呢?因为你的目的没有离开世间的发心,所以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一切都是世间法。
什么叫做出世间的法?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界限在哪里呢?出世间法有大乘和小乘。小乘的修行,必须要有出离心,有了真正的出离心,并在此基础上行善的话,这种修法就叫做出世间的法。
……所以,一切的大乘法都需要以菩提心作为基础,密宗当然也需要。没有菩提心,所作所为的因从根本上就已经错了。倘若因地不正,必使果招曲迂,所以一定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所有大乘佛教的基础,不发菩提心就无法修大乘法。无论是大乘法或小乘法,在法的本体上是没有太大差别的。
比如,念一句六字真言“嗡玛呢巴美吽”,是大乘法,还是小乘法,或是密法呢?在它的本体--这六个字上面,并没有大乘小乘的差别,如何来区分大小乘呢?就是要看你的动机,即你为什么要念六字真言。
若是为了得到世间的名誉、财产、健康、长寿等而念此观音心咒,就既不是大乘法,也不是小乘法,而只是世间法;
如果你念诵的目的是为了解脱,但只是为了自己一个人的解脱,没有为其他众生着想,这个六字真言的念诵就是小乘法;
如果你念六字真言时,没有求世间法,而是求解脱;不但是求解脱,而且不是为了独善其身,而是为了天下一切众生的解脱而念,那么这句六字真言就是大乘佛法;
在这种发心的基础上,若具备了密宗所讲的殊胜见解和修法,如一切法本来清净和生圆次第的修法,以这样的观点和方法去念六字真言,那就是密法。
这样,六字真言便有了从世间法到密法的各个层次的差别。六字真言就是这六个音节,其上并没有这些分别,念出来的是同样的发音,但是由于动机、目的的不同,就导致各种差别显现于其上。
同样的,在佛像前供一盏灯,是大乘法,还是小乘法?若不看动机,便说不清楚。如前所讲,若是为了得到健康长寿等而供灯、烧香、拜佛,就通通和解脱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世间法;如果是为了自己的解脱,就是小乘法;如果是为了一切众生的解脱,就是大乘法;若再有密宗的智慧和修法,那就是密法。
在一盏灯的灯芯、油和供杯上,是分不出大小乘的,在所供奉的佛像上也同样不能区分。如果是以菩提心供养阿罗汉,就是大乘法;如果发的是世间的心(健康、长寿、发财、工作顺利),即使供养密宗的普贤王如来等,还是世间法。所以,法本无高下,关键在于发心,由于发心的不同,其结果也有着天壤之别。这相当重要。
在座的各位中也有许多人曾听闻过密法,接受过灌顶,也有很多是念佛或坐禅的人。那么,现在我们回头看一看,当你去接受灌顶时,是出于好奇心?还是觉得接受灌顶后,就会有一些前所未有的收获?你是为了脱自己的生死,还是为了一切众生?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念佛人也是一样,你一心不乱地祈祷阿弥陀佛,为的是什么呢?还有,心里不起任何杂念的修禅人,你的目的又是什么?请大家都回头反省一下。
或许很多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那么,无论是为了自己的解脱,或是为了自己的健康长寿,则根本不是大乘法。你自以为得到了灌顶,实际上没有。灌顶肯定是大乘的灌顶,但因为你没有这样的发心,便不能成其为大乘法。如果不是大乘法,小乘的灌顶并不存在,世间法中也没有这样的灌顶,那你得到的是什么呢?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灌顶。所以,大家一定要了知菩提心的重要性。没有菩提心,便不可能修大乘法。
刚才讲了供一盏灯,诵一句咒,是怎样区分大小乘、世间和出世间法的。以前我也有一个这方面的开示,讲了外道和佛教的差别,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差别,大乘和小乘的差别,其中也提到过这些。在这方面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
这些问题说明,没有菩提心就无法修大乘法,凡是想修大乘法的人必须要发菩提心。……(如果没有相应发心的话)你都绝对不是大乘行者,亦非小乘行人,这种“修行人”该如何称呼呢?”
曾经有个学净土的老太太满面鄙夷的对我说:“你是学密宗的,我是学显宗的,我们没什么好谈的。”我就问:“您怎么知道我学密宗的啊?”“念咒的就是密宗,念阿弥陀佛的就显宗。”这位老人家说的对不对我们不必多加分析。但是如果可能的话,我多么希望她说的划分标准是对的啊。如果那样就是修显宗、这样就是修密宗的话,那多好啊,因为当我们有一天真的要蓦然回首的时候,也许就可以不必怀疑自己以前曾经为之痴迷的,为之付出无数时间、精力、金钱而投入的生命,究竟是在干什么?时至今日,当法王离开我们的时候,当我们到了不得不蓦然回首的时候,我们拿什么面对自己呢?慈诚罗珠堪布把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摆在了我们面前,让我们不断怀疑这些年我所做的,所见所闻,究竟都是什么?有许多人学佛学的不可谓不是轰轰烈烈,但是他们付出的究竟有什么意义?多少以佛弟子自居的师兄们,我们大家都在干什么?有的人念了百万甚至千万的心咒,有的人对各宗派传承如数家珍,修法事相了若指掌,有的人张口闭口空性光明无不合经论。他们在修什么呢?有菩提心吗?没有,那不是大乘法,有出离心吗?没有,那也不是小乘的法(金刚乘就更不用说了)。既不是大乘法也不是小乘法,那我们修的是什么法?说他不是佛法吧,还有归依证在;说他是佛法吧,既不是大乘法也不是小乘法,佛法里面还有别的了吗,除了小乘大乘金刚乘,在“归依境”里还那里找我们的位置呢?我们都在修什么呢?都在干什么呢?饿鬼道的众生千万年甚至连水的名字都听不到,而我们这些学佛的人连自己究竟在学什么的名字都叫不出来,想来我们也是修学佛法的饿鬼吧。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尴尬的吗?
为什么有的人修了那么多年佛法一点收益也没有,为什么有太多的居士学了十多年佛法反而不知道怎么样入手?我想法王如意宝的圆寂应该让我们好好考虑考虑了。
出离心和菩提心绝对不是锦上添花时、或者是“向上一步”的时候才有用的东西。是从一开始最先要为之努力的前提,没有了他们的摄持,我们修的什么都不是,别的没有可以先放一放,这个没有才是最该夙兴夜寐,食不甘味,寝不安眠所追求的前提。“没有菩提心,所作所为的因从根本上就已经错了。倘若因地不正,必使果招曲迂,所以一定要发菩提心。”有很多人以为那是大成就者的事情,和我们凡夫没有关系,现在可以先放一放,等将来大成就了再说吧。看了堪布的开释我们知道,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我们的一切努力、修法、放生等等都是在浪费时间。有了他我们做什么都是最殊胜的法,没有了他们,我们做什么都是水月空花自我欺骗而已。
“为什么要有出离心呢?因为没有出离心的话,我们就总是不能从轮回中跳出去,并且在没有出离心的基础上,做出来的所有修行也好,念佛也好,做其他功德也罢,都变成了世间法。由于我们的动机不是为了得解脱,而是为了得到一些世间的圆满,在这样的基础上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得到解脱。所以我们第一个是要建立出离心。”
有很多师兄都提出过这样的问题,自己闻思了一些经论,都知道了菩提心的好处,也想发菩提心,但是感觉就是发不出来,不知道应该怎么入手,找不到感觉。我想这个问题具有十分的普遍性,很多人可能都是如此,那么这个问题的症结究竟在那里呢?他的症结就在于一个大家都知道,但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修法上,那就是真实的出离心。看过笔者拙作《出离心的体验》的师兄可能还有所印象,如果您足够留心的话,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早就知道了。索达吉堪布在讲授《胜利道歌》中说:“欲想尽早获得正等觉佛果,必须修学无上的大圆满法门;而大圆满依靠什么来成就呢?发大乘菩提心;此又须要依靠什么呢?出离心” 有很多师兄潜意识里对出离心有所抗拒,认为要修这个就要放弃很多东西,修菩提心只要对别人好一点就可以了,什么老婆孩子热炕头都可以兼容并包“不负如来不负卿”(修出离心其实也不必都如此,请参看文末附录)。也有很多人好大喜功,只听说菩提心的功德,而忽视小乘的基础。如果说难以发起菩提心的原因复杂的话,最起码也可以说,对目前绝大多数不知道如何才能发心的师兄们来说:出离心的颟顸绝对是最大的关键!没有出离心的基础绝对没有可能发起真正的菩提心,这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因果的关系,甚至是母子的关系。“若已经有了这样的发心,那么要去度众生,帮助别人,什么样的方法最好呢?若搞一些慈善机构,帮助人们解除一些现世困苦,这当然也是菩萨行为里的一种,但这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根本性的问题要怎么解决呢?我们讲过,最重要的是让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自己去认识轮回的真相、人的特质以及怎样从轮回里找到出路……,也就是为他们指路最为重要。”“首先最要紧的就是让一切众生先成佛,等众生脱离痛苦以后,再考虑自己成佛。”我们发菩提心的目的最主要是看到轮回的痛苦,想要让众生都得到解脱而成佛,而且对轮回痛苦认识的越深刻,对众生的慈悲心才能越强烈,修法才能越精金,菩提心的强烈程度取决于对轮回痛苦的认知程度。只有完全的产生出离心才能真正的渴望众生成佛得到解脱,如果自己都觉得轮回没什么大不了的,那还可能升起解救别人轮回的痛苦的心吗?还有为了让众生都能解脱轮回痛苦而不惜身命勤恳修行的动力或者说是必要性了吗?所以,首先自己要有真切的过硬的出离心,而且将来菩提心的大小绝对联系于现在出离心的强弱,找不到感觉的师兄们,到这里来找找吧。如果妄想绕过出离心直接修菩提心的话,绝对是个极其愚痴的想法。这个就是能够有办法让目前的大多数师兄发起真正菩提心的症结之症结、关键之关键!慈诚罗珠堪布开释:“现在,第一步必须要培养“出”和“离”--先要做到这两个字的意义,如果没有做到,其他的修法就根本无法修成。在没有出离心的基础上去受灌顶、听一些密法等等,都是没有用的。因为你缺少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性的认识,没有它就去求别的法,没有太大意义。所以,首先我们不着急学别的知识,不着急修别的法,而是要先做到这两个字的含义,下一步再安排别的修法。”
那么我们知道了目标,道路应如何走呢?如果按照格鲁巴的路子,我们可以从首先以闻思为重入手。如果按照宁玛的窍决修法,那就要在一定闻思基础上,重点先修窍决之总集--内外加行。
这里又要提出一个非常值得我们留心的地方,那就是外加行(对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专注思维),外加行让太多的师兄轻视了,而他的关键性,可以说大大超过了很多人的认识,没有一个过硬的外加行修法,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其他修法都是在浪费时间而已。“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脱离轮回,但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现在讲的这些是最基础的修法,我们就是要从这里开始,由浅入深。虽然这些是基础修法,比较简单,后面的修法会比较复杂,但没有这些简单的基础修法,修其它的法是没有用的,所以千万不能小看这些加行,觉得它们不值得修,不用听一看就知道,或是根本不修,这样都是不对的。如果加行前前的修法没有修好,后后的修法也不会修好,这个很重要。”很多人以为五加行有数量,看的见,修完了就可以灌顶了,外加行也没法定量,既然不能定量就可有可无了吧。如果我们的修法只是为了取得灌顶的门票那倒是也罢了,如果你是真对佛法有信心,真的知道佛法在说什么的话,希望大家都不要欺骗自己。师兄们往往提及加行的时候,都说五加行,我本人来讲十分不喜欢这个叫法,五加行只是内加行的代名词,那么目前来讲大家最欠缺的外加行呢?不知道这是否也反映了师兄们对外加行的轻视。我们不妨做一个调查,已经修过加行的师兄们,有多少人修过外加行?修过的我向您顶礼致敬!哪怕是形式上修过的?不用说象堪布讲的那样:“我们讲外加行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离心,如果你现在真正已经具备了出离心,则已经达到了目的;如果没有出离心,就一定要修外加行,修了一遍以后,要看是否生起了出离心。若没有,还得修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有了为止。总之,没有出离心之前要反反复复修,因为我们修加行不只是做一个形式,而是要看自己的心相续有没有与法真实相应,只有真正有了出离心以后才能够停止修外加行,否则无论修多少遍都是需要的。”不用象堪布说的这样标准,哪怕您只是专门用了一百天每天四座甚至两座来修外加行的?质量不看只看数量,有吗?我相信能达到1%就不错了。那么再来问问准备要修加行的人,有几个把外加行排在自己修行日程之内的?即便是有,有几个决心真正在这个修法上花费相当精力的?如果有,我愿象对上师顶礼一样的对您顶礼。毫不夸张的说,您一定是将来众生的眼目,人天的依怙。有此决心者,我愿唯您马首是瞻,祈请您对我的慈悲摄受。出离心啊,真正佛弟子的标志,菩提心的母亲,我向您诚挚顶礼,祈祷您的加持!
菩提心的重要性有太多的经论和上师开释赞叹过了,对于他的不可或缺的因--出离心,希望每一个真正学佛的人,每一个学佛多年茫然不知道入手的人,希望每一个想解脱的人,希望每一个真正想要发起利益一切众生的心人,希望您认真的修行外加行。祈祷法王如意宝,祈祷一切上师三宝三根本的加持,祈祷您加持他们--真正的佛弟子!
具体加行如何修呢?“加行的修法都是一些思维……那么需要思维多久呢?每天两座也好,四座也行,每一座的时间昨天也已讲过(一座两小时),若做不到的话,也可以根据情况自己来定。每个修法需要修多长时间呢?这需要我们往里观察自己的心有没有达到它的标准,达到标准的时候,你就可以松手。例如,如果半个月就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话,就只修半个月也可以。如果总是达不到它的标准,即使用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也要去修。所以修法时间是不一定的,要视个人的情况而定。”
http://nmzx.rswh.com/showthread.php?s=dc4d6a44eee0ae4da584936a750b6ad7&threadid=138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