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ong1015(刀巴猪)
整理人: yong1015(2004-02-08 14:46:51), 站内信件
|
不知是不是科波拉家族的人都有点王者之气,似乎总要到导演的位置上体验一把才行。连尼古拉斯·凯奇都去玩了一回。索菲娅·科波拉算是这些小字辈中做导演做得比较像模像样的一位。自小就在父亲科波拉的《教父》中当演员,耳濡目染地受到电影教育。她当了一段电影服装设计师后,就到大学学习艺术。出来后开始自己导演电影,从短片到大获好评的第一部长片《处女自杀》,至今已被认为是一部很能代表美国新人类的生活观的影片。
索菲娅过去的作品总是以年轻女性的视角显示出自己的独到之处,而这次她进入了一位中年男性的心理世界。她认为事实上片中男女主人公处于相似的人生困境中,无论是中年危机亦或青春的迷惘,同样是对人类自身存在的置疑,这种困境因处于他乡而更得以激化。
影片的灵感来自索菲娅20多岁时在东京的旅行,那段经历令她产生许多感慨。比如她感到在异国突然遇到同乡往往产生一种奇妙的亲切感乃至激动,同时她发现陌生的环境中,很容易在午夜时分陷入对生活的检视与思考中。而在东京抬头就是布拉德·彼特的咖啡广告更让她有怪异的错位感,这促使她直接给影片设定了好莱坞影星来拍广告的情节。
比尔·墨里也是她想拍摄此片的一个重要原因,她非常欣赏墨里的表演,并希望为他量身定做一个剧本,挖掘出他特别感性的一面。
影片全部在日本完成拍摄,只用了27个工作日。对于这样一部投资有限的独立电影来说,简直是一次冒险。实际上,索菲娅的剧组里只有8个美国人,其他都是在当地找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不会说英语。语言障碍以及风俗习惯、社会规范的限制都让影片拍摄困难重重。索菲娅认为日本文化的核心就是尊敬、礼貌与荣誉,所以她尽力通过表现出对日本文化的尊重来克服阻碍。她希望影片的操作方式更具日本风格,而不是把美国的一套照搬过来强加给日本的同仁。她清楚地记得一次租借一家旅馆拍摄,约定是借到下午四点,她们仅超过时间10分钟就被店主断了电,负责安排外景的日本工作人员也感到这是对
他的严重失信和不敬。
索菲娅特别强调以一种流动的方式表现东京,她对这座城市的记忆就如同一系列快照。他们很多时候没法组织大规模外景拍摄,只能利用轻便摄影机在运动中捕捉城市的断片,不少镜头其实都是在街头偷拍。但是与当下普遍使用DV的潮流相反的是,索菲娅坚持要用胶片拍摄,因为她觉得只有胶片方能拍出那种记忆中的浪漫色彩,胶片赋予电影以距离感,而DV突出现场直击效果。
索菲娅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表达她对东京的热爱与怀念,在她看来,人生总会经历那样的迷失时分,也会有男女主人公那般美妙的邂逅,都不能永恒,却会对生命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索菲娅与斯派克·琼斯的婚姻曾经也是好莱坞名噪一时的才子佳人配,但如今这段关系已告破裂。所以也有人说这部电影是她对自己当下心境的书写,多少带有自传色彩。片中那位因丈夫只顾工作而完全被抛在一边的年轻女子似乎就是索菲娅本人的写照,自从她和琼斯相爱以来,这位大忙人几乎是马不停蹄地接下一个又一个的工作。或许就如同夏洛特一样,她渐渐发现了两人之间的隔阂,从而引发了对自己生活的重新认识与定位。
在她导演的第二部作品中,索菲娅·科波拉取得了跳跃式的进步。这部情绪化的影片有一股自然的幽默感,来自“美国人在东京”的差异性情境造成的文化冲突。事实上影片还有第三位主人公,那就是东京和它所代表的日本文化,或许更确切地说,是索菲娅·科波拉
眼中的日本社会。在这里,她是用日本,这个陌生的国度强化生存的孤寂感。那种身处异乡、难以与周围的环境取得有效沟通的境遇将人的永恒孤独具像化了,与周遭现实仿佛脱节般的疏远感突显出一股不知所措的迷茫。索菲娅是如此精确地抓住了当代人灵魂深处的失落,轻轻触动每个人心灵中最柔软脆弱的部分,牵引出所有被隐藏的孤寂与伤感……
让我们暂时忘记《教父》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父亲身份,今年32岁的索菲亚·科波拉依然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才女,在电影制作领域,她做过演员、编剧、导演、制片和服装设计等等工作,而且都表现出相当不错的功力。或许你还记得《教父》高潮部分,麦克接任了教父大权,他一边为姐姐的孩子洗礼,一边安排手下杀死了孩子的父亲,而那个接受洗礼的婴儿,正是索菲亚·科波拉。一转眼,这个当年的婴儿已经站在摄影机前,拍摄她自己的影片了。
《教父》之后,索菲亚又在《教父2》里出现在海港的一艘轮船上,接着又在《教父3》中成了主角,扮演老麦克的爱女玛丽,那时是1989年,她18岁。同年,索菲亚·科波拉成了三位大师(马丁·斯科西斯、弗兰西斯·科波拉与伍迪·艾伦)执导的影片《纽约故事》(New York Stories)的编剧,这位才女第一次在表演之外的领域展现了自己的电影才能。
《迷失东京》是索菲亚·科波拉执导的第二部剧情长片,1999年她执导了自己的导演处女作《处女之死》(The Virgin Suicides),影片以青春期少女的深邃忧伤震惊了世界,之前她只拍摄过一部14分钟的短片“Lick the Star”。索菲亚,这个五月出生的女子,身为科波拉的女儿,从婴儿时代起就接触了电影的熏陶,从《处女之死》到《迷失东京》的飞跃,更使我们不得不惊叹她的敏锐洞察力和过人才华,期待她更多更好的影片……
【关于演员】
《迷失东京》在本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了“逆流单元”的最佳女演员奖,而这个奖归的归属者,就是斯嘉丽·琼森,一个年仅19岁的美丽女孩。早在12岁时,斯嘉丽·琼森就获得过美国独立精神奖的褒奖,又以出演那部美丽的影片《马语者》(Horse Whisperer, The)获得了新星奖,小小年纪的她接片眼光可谓独到,2000年轰动欧美的独立影片《幽灵世界》已经让我们看到一位青春期少女的叛逆可爱,次年在科恩兄弟的伟大影片《缺席的人》中逆转而成一个“洛丽塔”式的femme fatale角色,直让人刮目相看。
她被大部分影迷认识的,还是去年那部《八脚怪》(Eight Legged Freaks)。到目前为止,斯嘉丽·琼森已荣获过10多个重大的表演奖赏。其实斯嘉丽·琼森长得并不算漂亮,也不是那种偶像式的明星,但她瘦削的脸和忧郁的眼神,却蕴涵着一种孤独和反叛的魅力。在《迷失东京》中,我们会看到一个已经长大的斯嘉丽,她饰演的夏洛特是一个寂寞的年轻妻子,被忙碌的丈夫忽略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和斯嘉丽演对手戏的比尔·默瑞,是一个擅演喜剧的天才演员,据说《迷失东京》一片还是导演索菲亚为他量身定造,他曾出演过《疯狂滚球王》和《终极细胞战》等片,当然他在《查理的天使》中最让人难忘啦。
在本片中饰演另一个旅居东京的美国女孩凯丽的,是曾出演过《惊声尖叫2》的安娜·法莉丝,年底上映的《惊声尖叫3》她将继续出任主演,此外她今年上映的新片还有《五月魔女》和《变身辣妹》。
【个人点评】
看完了整部影片,觉得这部影片给了人们一种淡淡的忧愁的感觉,片中的男女主角,两个都是离开祖国来到遥远的东方,来到了文化,语言,风俗与自己的国家差异相当大的日本东京。他们一个是跟随丈夫来到东京,一个是要到东京来拍一个酒的广告。在异国他乡的他们,刚到达时都无法适应这个迥异的新环境,一个由于丈夫工作很忙而忽略了她,于是她感到孤独寂寞;一个是对他的广告工作感到厌烦,而且他的家庭并不圆满,“家庭缺了他也照样正常生活,也不缺乏笑声”(片中多处提到),他的心里实在不好受,他觉得就像是被抛弃了一样。
独,一样的寂寞,将他们聚到一起,他们相遇了,他们还没有倒过时差,于是他们在夜里一同在酒吧里聊到凌晨。他们厌倦了周围的一切陌生的感觉,他们不想整天老是过着无聊寂寞的日子,于是他们和在日本的一些朋友一齐去卡拉OK,自由的歌唱,忘情的歌唱。在日本的日子里,在他们相遇后的日子里,他们一同作伴,都给自己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过了几天,他要离开东京,离开日本了,他和她在酒店里相遇后无语。然而,在他乘Taxi往机场的时候,经过一条街上时,他发现了她熟悉的背影,于是他下车和她相遇,他们相拥在一起,吻别......
真的,这不是爱情,他和她之间的情感我觉得更多的是友情,一种在异国相遇的偶然,一种在异国无法适应、感到孤独寂寞的同样感受,一种身边缺乏关怀、关爱的同样遭遇,这么多的相同点,你可以说是缘分将他们拉到了一起。他们之间的相遇,我觉得可以暂时都消除掉各自的内心的痛苦和孤独,他们之间的欢乐可以充实他们。
“独在异乡为异客”,遇到知己实在难得啊!
【后记】
今天终于花了一些时间将这部各界评价不错的电影看了一遍,也可以写出自己对本片的一点感觉吧。我感觉这片还不错,影片中的音乐也很不错,听起来很舒服。这一次的碟报我觉得比上次的碟报各方面的数据更充实了一些,各方面的内容也多了一些。dna的这片在我的rom上播放的感觉蛮流畅的,如果要说dna的这片有什么不足的话,可能它的字幕不是三区的可以算是个不足吧。不过听说好像不久dna还会重出一个含三区字幕的版本吧。
Flyman
04-02-06
D族联盟
----
色字头上一把刀,分开不就没事了......
一个中心---DVD,两个基本点---星光随想和军旅生涯,然后一起来云中漫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