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闽南风情>>【网友之家】>>〖个人文集〗>>〖精华暂存〗>>〖暂存续列〗>>〖精华暂存续三〗>>【经典回眸】>>◆经典作品与赏析◆>>有没有喜欢柳永的

主题:有没有喜欢柳永的
发信人: baiyang3505@GZ()
整理人: glxlxy(2000-12-14 19:36:19), 站内信件

标  题: 有没有喜欢柳永的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Sat Nov 25 09:31:46 2000), 站内信件

        才子词人——柳永
认识柳永比较晚,是在中学时读他的《雨霖铃》,但却是对他“一见钟情”,一
曲《雨霖铃》深深地震撼了我。
柳三变出生于福建,是我的老乡,我常引他为荣。柳永大概也是八闽最有成就的
词家了。早在少年时期就有“飘飘凌云之志”,初显锋芒。同古代所有的读书人
一样,柳永也怀着“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抱负,远离家乡到京城汴京求取功名。
在途经杭州时写下了他的成名作〈〈望海潮〉〉,尽管词有中阿谀奉承之嫌,但
却非常形象和概括地描写了当时杭州的富庶,足以见柳永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文学
修养,此词一出就唱遍杭州城。时至今日,人们提到杭州西湖时,免不了要提起
柳永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一佳句。
可以说到达汴京是柳永一生的转折,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精
通音律的柳永深入群众之中,经常往返于教坊曲馆,楚楼秦馆,出没于市井街道
。由于他采用了大量的俚语、俗语,写出来的词“俚不伤雅,雅而能俗”,且有
真情实感,往往是一脱稿就有人传唱,成为“流行曲”。柳永也自诩“平生自负
,风流才调……”,但是柳永却被当时的一些文人雅士看不起。尽管如此,清高
自负,恃才傲物,敢于创新,不为世俗所绊的柳永却依然我行我素,填他的词去

也正是柳永的“薄于操行”,使得皇帝从榜上有名的柳永剔除出去。对此才子柳
永只是轻轻一笑,写了一首《鹤冲天》。好一个“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才子词人和白衣卿相有什么分别。大凡像柳永这样的人总是和世界格格不入,只
能孤芳自赏 。尽管如此,他最后也只能“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个“忍
”字写出了几多辛酸,几多无奈,更有愤懑!毕竟在那个年代就业渠道不宽,尤
其是对“百无一用”的读书人而言,步入仕途,大概就是唯一的途径了。哪怕是
“浮名”,有时也是一种安慰。
落榜后的柳永一直安心于民间创作十多年,其间多次外出流浪漂泊。尽管漂泊是
痛苦的,但对词人来说,没有漂泊,就没有美的发现,更没有美的体验。这期间
柳永的作品更为成熟,更能代表其风格。
纵观柳永的一生,漂泊不定,放荡不羁,仕途不顺,终生潦倒。到他第三次考试
的时候才中进士,最高职位也只是个薪水不多的“屯田员外郎”,五十岁是就猝
然离世,连埋葬费都是由伶歌妓凑集的。柳永的词大多是写羁旅行役,离愁别恨
,思乡思妇的。三变善于写实铺叙,用词朴实无华,没有娇柔之感,且大多是内
心的自我剖白,情真意切,感情热烈奔放,而不是无病呻吟。且其词有韵味,一
读起来便悲愁顿生,往往能撩动读者的心弦。
一曲《雨霖铃》,情景交融,句句如杜鹃啼血,凄婉动人,扣动了多少有离愁别
绪的人的心弦。每每念到“念去去”,我就不能自己。执手相看泪眼,今天的分
别将成为“我”明天孤独漂泊天涯时的痛苦回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若不是情到深处,何以能如此黯然消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得人憔悴”《凤栖梧》,情感如此真诚坦白,刻骨铭心,柳永真是一个痴情的钟
情情种(他的“伊人”真是幸福),谁人不为之动容。“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
渺邈,归思难收”《八声干州》,算是写到心坎上了。
柳永一生创作了很多“新声”,他对词最大的贡献在于发展了慢词的形式,丰富
了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后世的词人如周帮彦、秦关、曹组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形成了词坛的一个清新词派——婉约派。柳词在当时就广为传唱,所谓“凡有
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就是见证。不仅如此,柳永的词还远播异邦,《高丽
史.乐志》就载有柳词。可见柳永为我国的文化传播、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千年灰飞烟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一位落魄的浪人在暮雨清秋,悄倚阑干,无
语望断天涯,似乎要把满腹的惆怅、悲愁和思念都分付给那冷风、败柳与孤月。
幸甚至哉,千载之下,还有人时时为他嗟叹。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18.8.2]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