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cesky_84223(玉蝴蝶)
整理人: byebye(2004-02-22 17:20:48), 站内信件
|
陷入爱情的顾城说:“看天亮起来是件寂寞的事。”
——题记
陈天还是死了。与故事的第一主人公发生感情瓜葛的男人,在一天清晨写作的时候心脏病突发而亡。他们分手之后,陶然就陷入无可自拔的境地,无法忘却他,深陷在虚幻的梦境里,甚至并不希望有梦醒的那一刻。爱情是如此的令人痴狂,失去了理智,脆弱的连反抗命运的一点努力也放弃了。结果他的死成全她。她慢慢的告诉自己,即使可以挽回,他却已经不在了。她略带的伤感开始恢复生活的步骤。故事里另外一个男主人公依旧继续着他寻找梦幻中的完美情人,依旧在沉沦中清醒。故事平淡的结束,没有散发大量的催泪弹,让我们泪如雨下。
但我还是有些伤感。里面作者大段的自言自语或者那些哲人的教诲,令我觉得故事本身并不重要。作者似乎更想告诉我们一些无能为力,一些无可奈何。
“波兰斯基在他的回忆录里说:“我懂得了爱情与喜剧,体育和音乐没有不同,在享受爱的同时,人们可以感到生活轻松自如......他有此感受的时候大约三十出头。《水中刀》刚刚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正是春风得意,身边总有一些美女。.......我以前一闻见点悲剧的气息就会不顾一切地往前冲,倒霉的浪漫情节,现在是怕了,想把爱情当戏剧和音乐了。”(P121)
我觉得爱情太不稳定。有时甚至会在突然之间无疾而终,令人始料未及。而音乐和戏剧也未必轻松,那些段落和人物的情节偶尔会勾起你的伤心回忆,令你促不及防的想起他或者她。这是我们竭力想却然而始终不能如意的又一个漏洞。我一直以为我们的大脑是超前进化的,至少比身体超前。我们的身体的力量有时甚至约束不了基本的感情,为感情疼痛,为虚无的人生疼痛,远比肉体的疼痛来的漫长,艰难和难以治愈。
爱情又是飘忽不定的,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突然到来,又悄然离去。这种无法解释的状况,我们理解为缘分。
缘分的微妙,存乎着嬉闹我们命运的成分。但我们亦是没有办法的。
“你从不早起,就像这个姑娘。嫁到邻村后,她不得不早早起床,当她第一次看见田野里的晨霜时,她说:“我们村里从来没这东西!”你的想法和她一样,你觉得世上不存在爱情,那是因为你起得不够早,无法遇上它,而它每天早晨都在,从不迟到。”(P146)
——《哈扎尔辞典》
这个比喻,我喜欢。爱情如果固定留守在某个地方,我们往往错过,如同宿命般。但它恰恰是移动的,我们可能在瞬间捕捉到它,又放手而去。它混杂着其他的感情,令我们辨别不清它真正的表象,在犹豫之间,它就脱身离开了。
生活到底在上演一出什么戏剧,多少人在自己或者别人的舞台上,痛哭流涕,欢喜交集,我们亦无法从我们那张背叛的脸上知道什么。时光的轮回,过去的一切都已成胶片上固定的情节,我们已无法篡改。回忆徒然给现在增加些悲哀罢了。
“除非有一天梦幻消失,让我发现自己蹲在现实的地上,什么也没有,没有白日梦,没有幻觉,和大家一样地快乐,痛苦,和周围事物相对应的痛苦欢乐。不像现在,一点点痛苦,一点点欢乐就能引起巨大的痛苦和欢乐,引诱着我,折磨着我,鼓动着我,让我如同我们见过的那个永动器,一下一下,永不停息地追逐眼前的幻觉。也许我会死在这上头。”(P227)
我没有十九岁时的徐晨那样,可以说下这番话。但我却明白。我们很多时候,追逐的真的只是幻觉。幸福啊,爱情啊,那些珍贵的东西都如同幻觉般的在昨日消失。今日,我们手里又能握有什么呢。
当我们今日越发的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的手心空空荡荡,孤身一人。那些看似给过我们温暖的人,现在都平静的坚强的看着我们长大,离开。
这就是长大的代价。这就是爱始终要远离我们的开始吗。
我不心甘。但也只能如此。
悲观主义的花朵,花期漫长,在我们的一生里横贯始终。看不到凋落的那一日。
直到死亡比它强大覆盖这黑暗世界的一切。
未然 04/02/01 15:05
----
 |
|